APP下载

一个贫困县的“高考奇迹”

2020-12-29吉哲鹏丁怡全孙敏等

党员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会泽会泽县普通高中

吉哲鹏 丁怡全 孙敏等

2020年高考,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6796名考生全部上线,其中600分以上考生703人,重点上线2038人,本科上线5317人,11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大批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这样的“高考奇迹”,与会泽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形成强烈对比。这个位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在贫困重压之下为山里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让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贫困大县的“最牛高考班”

2020年高考录取结果揭晓后,会泽县茚旺高中毕业生有9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其中6人集中在理A班。这个班的42人全部被名牌高校录取,被称为贫困县的“最牛高考班”。

2017级理A班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令人惊叹和不解。“除了学生努力、各种机制保障,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至关重要。”茚旺高级中学校长付飞给出答案。

与“最牛高考班”的牛气相比,2017级理A班班主任邹美灵温文尔雅,有谦谦君子之风。面对外界的赞美,他显得很平静:“班主任的工作很琐碎,主要是忙着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一天下来常常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但又觉得时间不够用。”

2008年建校的茚旺高中,2011年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生,到今年刚好有10届毕业生,一共有99名毕业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茚旺高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邹美灵认为,关键就在一个“苦”字。

在茚旺高中,学生早上6点半起床,到晚上11点半熄灯睡觉。邹美灵数年如一日,每天早上6点半以前到校,晚上11点半以后离校,其间都待在学校里。邹美灵的坚持让他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在会泽这样的贫困县,读高中必须要吃苦,不吃苦就考不上好大学。”邹美灵说。

今年考上北京大学的张沁芳是邹美灵的学生。说起这些年的求学经历,张沁芳感慨良多。她说:“我读小学时学校离家远,每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冬天的时候打着手电筒去上学,很冷。父母很重视读书,甚至生病了都舍不得花钱去就医,省吃俭用咬着牙供我们上学。”

在学校里,邹美灵和其他老师还要排解学生心里的苦。为了摆脱贫困,会泽县有很多人外出务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在茚旺高中,有的班级留守学生占到三分之一,老师要给他们排解思想问题,建立“亦师亦友亦亲人”的师生关系。

乌蒙山的守望者

在会泽县,一大批守望家乡的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付飞被称为“校长专业户”。他1996年开始工作,从农村完全小学到乡镇中心学校,从乡镇初级中学到县直普通高中,付飞在校长岗位工作了20多年。

不少教师认为,会泽县教育队伍的特点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县教育体育局的局长、科长,到各学校的校长等,都当过十几二十年的老师,非常了解教学的问题在哪里、老师们需要什么。细到关乎教师队伍稳定的夫妻两地分居问题,都被纳入议事日程。目前,全县已解决乡(镇)间132对教师夫妻的分居问题,使广大教师在乡镇、山村安心任教。

同时,“不讲资历讲能力”激发教师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在很多地方,教师的晋升要论资排辈,会泽打破了这种惯例。只要老师们想干事、能干事,就给你提供机会。”付飞举例说,他的职业生涯中就有两次“空降”:2009年从大井镇中心学校“空降”金钟镇第二中学校当校长;2014年“空降”茚旺高中当校长。

在会泽县,一项坚持了十多年的工作,被会泽县委教育体育工委书记、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张宏视为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有效举措。“从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都组织高中、初中教师参加模拟考试,单人单座,试卷统一批改,最终公布成绩。刚开始有些人有抵触情绪,但第一年考下来,个别老师连及格分都没达到,这就倒逼老师认真钻研教学。”张宏说。

尽管有情怀,但管理和激励必须“两条腿走路”。对此,会泽县财政每年投入600万元用于教育教学质量表彰奖励,实施普通高中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每年投入200万元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形成尊师重教的鲜明导向。

“不掐尖、不办超级中学”

2020年高考成績揭晓,办学仅三年的会泽东陆高中首届毕业生本科上线率居全县第一,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成绩斐然。

会泽县原本有茚旺高中、会泽一中及实验高中,办学特色各有千秋,早已是远近闻名的名校。对于2017年秋季开始招生的东陆高中而言,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要是大家不在生源质量均衡的起跑线上,没有良性竞争的环境,我们断然不能取得如此成绩。要成就一所学校,首先要有生源,然后才能谈师资和管理。”东陆高中校长邓余勇经历过无序的招生竞争,对此深有感触。

“不掐尖”是当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十多年来,会泽县教育部门一直对高中严格实施划片招录,“一碗水端平”成立高中教育集团(教育联合体),采取以茚旺高中为龙头、其他学校为成员的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模式,让各所高中齐头并进。

尽管各所高中成绩都不错,但会泽县内没有“超级中学”,连规模上万人的中学都没有,当地教育工作者对“超级中学”普遍持否定态度。

东陆高中副校长顾睿认为,会泽不过分突出某所学校,不把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倾斜,一所高中里有各个成绩梯次的学生,在对老师的配置上也会通盘考虑。

“今年东陆高中的划片学校包括城区的金钟镇第一中学和乡镇上的大桥中学、马路中学、娜姑中学,想掐尖根本不可能。”顾睿说。

“各所高中实行滚动划片招生,避免‘择校热,学校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竞争格局,让广大学生均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张宏说,“一个县城就那么多尖子生,如果某一个学校掐尖,那么,其他学校就办不好。”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副教授杨斌认为,通过高中滚动划片招生的做法,实现生源的合理分配,这实际上就是给各所学校以良性竞争,既避免学区房的固化,也避免了资源过度集中造成的大班额甚至关系户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子女尤其重要,教育资源的均衡意味着机会公平。

风起于青萍之末

一名学生从小学到高考要经历十余年的时间,会泽县的“高考奇迹”也并非朝夕形成。多位教师回忆,2002年是会泽县教育的“分水岭”。

当年,会泽县土木、砖木结构的校舍和D级危房大面积存在;大量学生为接受优质教育而外出求学,全县高考上线仅623人,中考成绩也排在曲靖市倒数第一。

十多年间,这个贫困大县的教育何以实现飞跃?

2002年以来,会泽县教育改革启幕。先是在2003年前后,按“高中办学向县城集中”的原则,将高中、初中办学分离,到2008年底,把原有的10所完全中学规划成会泽一中、会泽实验中学、会泽茚旺高中。这3所高中都在县城内。

高中集中到县城后,办学条件趋于一致,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才使得集团化办学、划片招生等举措落实。与此同时,会泽县打出了教育改革的“组合拳”,巩固“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人事权收归教育局,取消所有学校的行政级别。结束了教育行业人事任命多头多级交叉管理,切实做到人权与事权统一。

改革乡镇学校的隶属关系,乡镇中学和乡镇中心学校均直接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避免因管理层次多而导致推诿扯皮和“等、靠、要”现象出现。

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成立会泽县高中教育集团(教育联合体),整合现有的4所高中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立9个普通高中县级学科中心教研室,互通有无、合力攻关。

构建“校财局管”管理模式,建立预结算一体化的财务工作管理,保证中小学教师工资、各种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

今年,会泽县积极争取普通高中建设资金9.1亿元,在县城新建致远高中、大成高中、文渊高中,增加180个教学班9000个学位,解决净增学生的就学问题。

张宏、付飞等认为,巩固脱贫攻坚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县级教育的发展。县、乡是贫困群众最集中的地方,只有重视乡村学生的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才能稳定,成效才能长远。

猜你喜欢

会泽会泽县普通高中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会泽铅矿2#竖井延深工程监理管控
普通高中教育
会泽县一起山羊口疮的诊治
会泽县娜姑镇母猪饲养常见问题及对策
会泽县迤车镇养殖小区控制疫病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