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贩、豪车与人间草木

2020-12-29张恒

今日文摘 2020年19期

总有一些时刻,会触动你回忆起一些小事。十多年前,公司楼下路口处有个煎饼摊,老板半夜才出来,营业到清晨。有时候加班结束,我会买上一套。和老板聊,她说自己住北京通州,每天深夜骑着三轮车,来到二十多公里外的朝阳门路口。这个时间段,没有城管,而北京这种生物钟紊乱的城市,总少不了不眠者。昏黄路灯下,她舀一勺面,用煎饼耙子旋转着摊开,白色蒸气在清冷的深夜里弥漫开来。一口咬下去,热量果然增加不少,温暖和肥胖了不少夜归人。我家小区门口,也支起了一个麻辣烫摊,每次我凌晨回家,都会看到几个人,围在灯光下的水汽中,胡侃海塞。后来,公司搬家,我再没见过那位煎饼大姐,不知她是否还在坚持。家门口的麻辣烫摊,去年消失了。过去几年,北京街头很多深夜摊位都陆续失踪。不知是摊位遭到治理,还是那些人不得不离开了北京。我们的城市——尤其是像北京这样超级城市的街头,越来越干净,也越来越无聊。

没人不喜欢干净,不过我们看这个世界,总不能只有“净化”这一个维度。很多人会怀念街道上的烟火气,并不只是一种浪漫想象,也是对城市管理人性化的一种期许。常在港片里看到,巡街警察和卖东西的阿婆友好打招呼,让人觉得颇为温暖。这场疫情确实改变了人们很多,包括城市管理。中央文明办最近就发出通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为了保障民生,恢复经济,“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很快,各地官方跟进,放开城市摊贩管理,像成都,允许流动摊贩经营点增加到2万多个,这背后,有可能是2万多个家庭的故事。不知那些曾不得不离开的人们,那些卖煎饼的、卖水果的、卖朝鲜冷面……的人,是否还有可能回来。

他者,是我们与世界联结的一种方式。仔细想想,每天上班,是同事熟悉的老脸,下班,是妻子熟悉的……嗯……美丽脸庞,为了保持生活中的新鲜感,我常会想象偶遇的陌生人的生活。这似乎也是人类的共同习惯,前段时间,网上不就曝出北京首都机场里,无主豪车长期落灰的传闻吗?一些擅长撩动读者情绪的新媒体说,这是消失的马航370乘客的汽车,又说机场保安感慨,只要他们能回来,数万停车费可以不要。后来,腾讯谷雨派人去现场查看,发现消息并不真实,他们非但没有见到爆款文章中的豪车,机场也未听说此事。撰写那篇爆款文的新媒体后来承认,“我们在长沙,没有亲自去首都机场”。原来那一切,竟都是想象出来的。

这之后,河南郑州东站停车场也发现了一辆停了四个多月的武汉牌照豪车,人们猜测司机被困武汉,一直没机会将车开走。有路过的人就着车身灰尘写下“武汉加油”等字眼。人们想象着,车主在武汉的遭遇。很多人通过挪车电话,寻找车主,不想却打到另一个无关的武汉人那里。这次的事情是真的,据河南交通广播报道,1月23日,车主的嫂子祝女士开此车要从武汉去北京,路过郑州时,知道疫情严重,开车不方便,就在郑州东站换乘高铁。她似乎并未解释,为何疫情严重时,竟然还舍弃汽车,换乘公共交通。这辆挂着武汉牌照的汽车,就一直停在车站,等主人回来,没想到一等,就是四个月。直到5月28日,车主朋友才代为开走。对车主来说,这也是一段有趣的城市记忆了。它应该不会被城市的官方叙事记住,不会被写进城市志里,如同那些来了又走的摊贩,只是一段温暖却琐碎的插曲而已。但是对一座城市而言,这又是不可或缺的。真正有生命力的,不是那些庄严伟岸的事物,恰恰是这些短暂的、微小的、不会永恒存在的东西,一如我们身上不断凋零又新生的细胞,街道旁凋零与繁盛交替的人间草木。

(刘晨荐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