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病的中西药治疗
2020-12-29
猪弓形虫病属于人畜共患原虫病,其病原主要是龚地弓形虫,患病猪会出现高热等症状,严重威胁猪群及养殖户健康,因此养殖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 流行特点
弓形虫病的易感体较多,包括畜禽、野生动物以及人等,尤其是生猪有着更大的易感几率,往往会呈现出暴发性流行现象,进而导致大批生猪死亡。该病主要经口、损伤皮肤以及黏膜感染,也有报道该病可以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健康猪在接触患病猪所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槽具后均会导致被感染。该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其是在温暖的夏秋季节,该病有更高的发生几率。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急性弓形虫病病猪,往往会出现高烧,体温达到40~42℃左右,高烧会持续3~10d。病猪无食欲,精神状态不佳,鼻镜干燥,流出水样状鼻涕,粪便干燥呈暗红色。也有的病猪粪便呈水样状,无恶臭味。眼结膜出现充血现象,观察病猪的下肢以及耳根部,可以发现大大小小的出血点,个别患病猪耳部会出现痂皮。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现象,卧地不起。如是怀孕母猪患病,会出现流产及死胎现象,即使产下死猪,也大多发育不全,畸形胎居多。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急性病例死亡率为40%~60%左右。
2.2 亚急性型患有亚急性弓形虫病的猪,其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颓废,呼吸状态不佳,咳嗽。部分病猪由于脑部受到侵害,往往会出现癫痫样痉挛,后躯出现麻痹,运动受阻,同时伴有斜颈等现象,也有个别病猪会出现失明等现象。
2.3 慢性型慢性弓形虫病,其外表症状不明显,生长迟缓,有的成为僵猪,部分病猪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下降,偶尔出现下痢现象,后躯麻痹。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其肺部存在明显的肿胀现象,间质增宽,同时伴有一些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灶,切面会流出泡沫状的液体。淋巴结肿大明显,呈灰白色,切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肝脏肿大明显,同时伴有出血点坏死灶。肾脏、脾脏伴有少量出血点,坏死灶呈白色。盲肠、结肠等部位存在溃疡现象,胃部有出血斑点,呈片状,同时伴有溃疡[1]。
4 诊断要点
对于猪弓形虫病的确诊,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最终的诊断。通过对病死猪的尸体进行剖检,选择心血、肝脏、脾脏、肺脏以及淋巴结的病料做成抹片,并利用姬姆萨氏或瑞氏染色法染色后镜检,可以发现其核细胞中存在大量的弓形虫滋养体,并且对内脏组织进行涂片,均可发现滋养体,在这其中,淋巴结图片最明显。通过采用实验的方式,能够更加准确的确诊。
5 中西结合治疗方法
对于猪弓形虫病的治疗,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相比较而言,磺胺类药物效果更加理想,但后期弓形虫的包囊型虫体,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基于此,对于磺胺类药物的使用,应遵循“早用药、疗程足”的原则,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对急性病例,可以使用磺胺嘧啶治疗,剂量为70mg/kg;或者甲氧氨苄嘧啶14mg/kg,口服即可,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3d即可。由于磺胺嘧啶溶解度较低,因此尿检往往会发现结晶,可以服用相同剂量的碳酸氢钠,并增加饮水量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
肌肉注射磺胺六甲氧嘧啶治疗,剂量为0.05g/kg,每天1次,连续治疗3~5d即可。需要指出的是,该药物适用于早期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猪病情。
肌肉注射复方磺胺嘧啶钠治疗,剂量为0.2g/kg,早晚各1次,直至痊愈,该药物同样适用于早期轻症病猪[2]。
肌肉注射磺胺五甲氧嘧啶治疗,剂量为0.05g/kg,早晚各一次,连续治疗5d即可。
针对所有病猪,积极对症进行治疗,及时做好退烧补液工作,利用抗生素避免出现继发感染现象,帮助病猪更快恢复健康。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辅以中草药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可以使用5g贯众,10g使君子、黄连、柴胡、常山,12g菖蒲,15g地丁,30g青蒿、苦参,将上述药物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剩余至500mL,分2次混入饲料中喂服给病猪即可。
通过中西结合治疗猪弓形虫病,用药1d后症状明显改善,2~3d完全康复,无复发现象。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猪弓形虫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给猪群以及养殖户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分析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诊断要点,并探讨了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希望能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旨在降低养殖户损失,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