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及控制
2020-12-29
1 肝片吸虫病
夏季以及秋季是山羊肝片吸虫病的高发季节,该病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山羊食入了被囊蚴附着的水草而引起。山羊肝片吸虫病属于一种地方性流行疾病,如果羊群在沼泽以及低洼地带放牧,通常病情较为严重。
1.1 临床症状幼羊患病后通常行动缓慢,体型偏瘦,饮食量较少。成年羊只患病后则会出现明显的贫血现象,精神萎靡,可视黏膜发白。如果发病较快或者病情严重,还会出现山羊死亡的现象。在对该病的病理变化进行分析过程中还会发现,病羊肝脏出现明显的萎缩现象,同时大量吸虫虫体存在于其胆囊内部,会对山羊肝片内的胆管造成严重的侵蚀[1]。
1.2 控制措施椎实螺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因而要想对山羊肝片吸虫病进行有效控制,就必须消灭椎实螺螺体,进而防止该病造成重大的感染以及危害。另外,如果羊群数量较多,其粪便以及污染物通常进行发酵以及堆肥处理,这可以为肝片吸虫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场所,因而要想对肝片吸虫病进行有效控制,就必须避免在低洼水草区等虫螺地区进行放牧,同时避免在该地区开展割草操作。此外,对羊群定期开展驱虫工作,通常每年开展2次,第一次选择在夏季,5个月以后开展第2次驱虫。合理驱虫可以有效避免该病的感染以及扩散。
2 焦虫病
山羊焦虫病是由山羊泰勒虫寄生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硬蜱科的蜱是其传播媒介。该病的发生具备明显的季节性,高发于7-8月[2]。
2.1 临床症状山羊患病后,通常精神萎靡、卧地不起、出现拒食现象。其体温不低于40℃,机体明显消瘦,淋巴部位出现肿大甚至发硬现象,同时存在明显的刺痛感。另外,一些山羊四肢僵硬,行动受阻,山羊在患病后通常1~2d即会死亡。对病死羊尸体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山羊的淋巴结明显肿大,肾脏颜色逐渐变浅。山羊肝脏以及肾脏也出现肿大现象。大量出血点存在于肝肾表面,病羊腹腔内存在大量积液。
2.2 控制措施首先,对山羊居住环境加强重视,保证其卫生清洁,定期开展消毒处理工作,做好卫生监管工作,以防越冬硬蜱幼虫发生繁衍,对该病的传染源进行彻底阻断。其次,在对山羊刷洗周身时,必须仔细观察是否有蜱虫,一旦发现蜱虫必须立即进行消除,以防引起感染扩散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引种过程中,必须做好检疫工作,一旦发现存在疫病必须立即处理。另外,还需在山羊焦虫病的高发期对山羊开展药物预防工作,每半个月为山羊注射一次三氮脒。如果羊只患病,可以为山羊皮下注射1mg/kg体重的硫酸喹啉脲进行治疗。
3 弓形虫病
3.1 临床症状山羊患有弓形虫病后,常常出现精神萎靡以及站立不动的症状,其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在患病后期往往四肢僵硬、行动不便,一些山羊还会流泪不止,出现血粪现象。如果山羊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还会出现磨牙以及呻吟现象。对病死羊尸体进行剖检,可以看到羊只皮下组织出现明显的水肿现象,同时背部、四肢以及臀部等可以看到出血以及淤血现象。病羊腹腔内部出现大量的血水,同时肺部存在充血现象,病羊软脑膜下方也可见淤血问题。
3.2 控制措施首先,必须对山羊卫生防疫处理工作加强重视,通过合理的检疫操作,隔离患病羊群,对羊舍内的粪便以及垃圾进行彻底清扫以及集中焚烧[3]。每天采用浓度为2%的苛性钠溶液对羊舍、周边环境、器具等进行喷洒消毒。严禁猫等动物靠近或者进入羊舍内,做好养羊场的灭鼠工作。另外,由于猫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因而必须对猫的粪便进行妥善处理,以防山羊感染。对于患病羊只,可以为其肌肉注射60~80mg/kg体重的磺胺-6-甲氧嘧啶针剂进行治疗,每天2次,连续注射3~5d,同时为病羊肌肉注射10mL浓度为5%的VC,连续注射3~5d。
综上所述,在山羊养殖过程中,各种寄生虫病的发生会给山羊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因而,必须对寄生虫病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对患病羊只进行正确的针对性治疗,尽可能减少寄生虫病可能造成的危害,推动我国山羊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