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适度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治

2020-12-29

兽医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免疫力养殖业产科

随着我国畜牧业养殖规模的扩大化,畜牧养殖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已经影响到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农业部提出畜牧业发展要适度规模化。适度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养殖业转型的新方向。适度规模养殖要求控制养殖规模,提高养殖质量,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养殖经济效益。研究牛适度养殖规模疫病防治对于促进牛养殖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牛适度养殖的疾病类型

1.1 普通疾病牛普通疾病指对牛身体健康危害较小的疾病,如常见感冒、营养代谢疾病、肠胃疾病等。这些疾病可控性强,治疗简单,一般不会轻易发生死亡,可造成的养殖损失较小,经过简单治疗后牛即可恢复身体健康。

1.2 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传播性,且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牛机体造成的损害较大,可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传染性疾病根据病程紧急程度分为急性、亚性和慢性,急性死亡率较高,发病突然,亚急性和慢性对于牛体五脏六腑及组织器官等造成的损害较为严重。传染性疾病具有防治难度大的特点[1]。

1.3 产科疾病产科疾病对牛适度养殖而言,易造成母牛产量低、犊牛发育迟缓、育成牛饲料转化率低等问题,部分产科疾病易造成母牛流产、难产及受胎率低等问题对于养殖经济效益影响较大。

2 牛适度养殖疫病防治策略

2.1 加强疫病预防

2.1.1 疫苗预防 疫苗预防是预防传染性疫病和一些治疗难度较大的急性疫病的主要方法,也是疫病防治最有效的方法。养殖户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为适龄牛按阶段注射常见疫病疫苗。注射疫苗时要选择国家认可的防疫部门及其疫苗药物,要严格按照疫苗注射时间和注射用量、注射标准等要求使用药物,以防疫苗注射不合理对牛体健康造成损害。为了防止疫苗注射混乱,建议养殖户对养殖场牛建档,对每一次疫苗注射做好记录并存档,为疾病暴发应急处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2.1.2 增强免疫力预防 牛适度规模养殖过程中,很多常见疫病的发生与牛自身免疫力、抵抗力低下有着紧密的关系。大部分病毒最先的感染者是牛群中体质较弱的那部分,而体质较弱、免疫力较为低下的牛发生死亡的概率更高。养殖户可在饲养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延长放牧时间、增加运动量、科学配比日粮、补充营养物质等方式增强牛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牛疫病的发生。

2.2 加强疫病治疗

2.2.1 科学诊断 科学诊断、准确诊断是有效防治牛疫病的前提。牛适度规模养殖背景下,建议养殖场为牛场的牛建立档案,为每头牛每次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情况做好记录,并对牛档案根据普通病、传染病、产科病等进行分类管理。这些资料都将是后期疾病诊断的参考资料,有助于提高疫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诊断效率[2]。

2.2.2 及时治疗 牛适度养殖规模下,养殖数量得到控制,就必然要提高养殖质量和养殖效率,做好疫病防治的精准判断。为此,养殖人员要加强对牛的观察和记录,了解牛食量变化和行为,及时发现牛异常行为,及时诊断病情,及时治疗疾病。

2.3 加强疫病管理加强养殖场的科学化管理是有效防治疫病的重要途径。适度规模养殖下,养殖人员要加强养殖场的清洁管理、消毒管理,定时清除粪污,定期对养殖场内外及周边做彻底的消毒,并对养殖场粪污统一做无害化处理。在养殖区域内,要加强温度、湿度、空气的监测,了解微生物菌群的数量,为牛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生产环境。在饲养管理方面,要采取科学饲养的方式每天搭配标准营养的牛日粮,杜绝使用抗生素添加剂饲料,减少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改换益生菌添加剂饲料,适当在饲料中增加一些中草药增强牛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3]。此外,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牛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差异性需求,对牛实施分类管理。

综上所述,牛适度规模养殖疫病的防治根据疫病类型和疫情大小区别对待,在防治上要遵循先防后治,及时预防、及时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处理等原则,做好各类疾病的预防工作和传染性疫病的隔离、治疗与控制,最大程度的减小疫情的发生和控制疫情的传播。通过时时防、日日防和持续性预防,可有效降低牛疫病的发生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免疫力养殖业产科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认识产科大出血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