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2020-12-29
鸡在感染沙门氏菌后通常会引起三种临床症状,分别是鸡白痢、鸡伤寒和鸡副伤寒等,而鸡沙门氏菌病是这三种症状的统称。沙门氏菌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需要在养殖中加强防范。
1 病原简介
本病的病原为沙门氏菌,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有的病原也会呈现出卵圆形,不形成芽孢和荚膜,常会呈现单个形状或成对的排列。有的沙门氏菌有鞭毛,有的无鞭毛。通常是除了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其余各菌以周身鞭毛运动[1]。病原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应用普通的消毒剂均可以将其杀死。在稍高的温度下也会很快死亡, 60℃能够在10min内就死亡。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生不分年龄、季节,传播方式主要为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2]。当发病鸡通过粪便等将病原菌排出体外后,这些病原菌会对周围的环境形成污染,尤其是对饲料和饮水以及垫料等造成污染后,健康鸡群采食或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质时就会被感染而引起发病。本病能感染多种动物,还能够感染人,造成人的发病和死亡。
3 临床症状
3.1 鸡白痢鸡白痢主要是对出壳后3周龄以内的鸡群易感性最高,但对其他年龄的鸡群也具有易感性。雏鸡在感染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雏鸡发病表现为怕冷,扎堆,食欲下降或废绝,双翅出现下垂,垂头缩颈。排出的粪便呈现灰白或淡黄色,严重的病鸡粪便稀薄如水。病鸡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有的病鸡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就会死亡。成年鸡在感染后表现为对产蛋率的影响,产蛋数量减少,而且产出的蛋受精率低和孵化率均有所下降。
3.2 鸡伤寒本病的症状和鸡白痢较为相似,只是排出粪便的颜色变为黄绿色或者绿色,急性发病常会在1周内出现死亡。
3.3 鸡副伤寒鸡副伤寒可以造成大量雏鸡出现死亡,尤其是处于10日龄以内的雏鸡,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就会死亡。超过10日龄的鸡,临床症状表现为采食量下降,饮欲增加,精神不振,喜卧、扎堆,排出的粪便呈水样,颜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有的病鸡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4 剖检变化
4.1 鸡白痢对病鸡剖检,不同日龄其病变也有所区别,在1周龄以内的鸡出现卵黄变性,没有被完全吸收,还有脐环部位的愈合不良。超过1周龄的雏鸡表现为肝脏肿大,在肝脏表面有大量坏死点;心肌有肉芽肿,颜色为灰白色;肺脏有淡黄色的结节;在盲肠内可见有肠芯。育成鸡的病变类似,只是症状加重,肝脏变为土黄色,肿大到原来的2倍左右,质脆易碎;有的病鸡肝脏破裂,有大量血液流出,这些血液在腹腔内凝固成为血凝块。产蛋期的鸡还出现输卵管炎症和卵巢炎症,还会有卵黄性的腹膜炎。
4.2 鸡伤寒最急性的病鸡通常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急性型病鸡表现为肝脏、脾脏和肾脏的肿大,有的颜色呈现铜绿色;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脾脏也会有肿大和坏死;肺脏也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灶。
4.3 鸡副伤寒鸡副伤寒病变为肝脏出现古铜色,且表面有大量点状或呈现条纹状的出血或坏死。脾脏和肺脏等均有肿大和坏死,还伴有炎症。
5 诊断
本病通过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如病原的分离培养、染色镜检以及生化试验和平板凝集试验等。
6 治疗
在鸡场一旦发现有本病的疑似病例,应当及时对发病鸡进行隔离,而后对隔离的病鸡进行治疗。本病的治疗可以通过应用抗菌药物达到良好的效果。常见的治疗药物有强力霉素、头孢噻肟以及氟苯尼考等[3]。如果有条件可以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来应用药物治疗。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只有科学应用药物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7 预防
在养殖场中,要加强对本病的预防,防止鸡场发病。要提升养殖水平,做到鸡舍内的清洁卫生,尤其是对鸡舍内的粪便应当及时清理。在清扫后要进行消毒,消毒要全面和彻底。鸡舍应当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将有害气体排出,还需要保持有良好的温度和湿度环境。鸡群可以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来预防,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灭活苗和弱毒苗。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相应的抗菌药物来进行预防。由于本病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因此,一旦有鸡发生感染不容易清除,需要逐步对鸡群进行净化,这是预防沙门氏菌病的重要措施。对鸡群定期检疫,一旦发现有阳性病鸡,要及时淘汰处理,优化鸡舍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