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互联网++”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020-12-29楼芸
楼 芸
从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复工情况来看,在家弹性在线办公的方式仍然是主要的复工途径,在疫情应对推动背景下,使得当下社会中远程办公逐渐向一种工作模式快速发展,并且从一些领域来看、极有可能呈现一种常态化的发展趋势,而对于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来说,为避免自身人才培养受到疫情影响,也应该在“互联网+”方面加大探索力度,进而构建出更好适应社会形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互联网+”校企联合招生
一般来说,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起点和基础就是招生工作,基于优质生源的招录,才能更好地支撑高校发展。基于“互联网+”校企联合招生模式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来促进招生需求预测以及计划制定和信息发布等的实现,借此保障顺利完成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环节招生工作。
从招生需求预测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校运用,促进校企和行业与教育部门间数据共享的良好实现,之后再借助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历年考生报名报到、学生专业课程改革、行业人才规模和需求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并与高校往年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情况等相结合、开展关联性分析工作,确保将各类考生和专业成绩间关系理清晰,促使高校优质生源录取概率有效提升,对各专业未来就业前景进行合理预测,保障高校后期招生的规模与结构得以有效明确。
立足于制订招生计划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以招生需求为依据、对结果进行预测,之后由校企双方运用多种途径探讨具备合理性的招生计划并科学制定。而对于招生信息的发布和报名来说,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和各新媒体工具等加以利用,广泛推广和宣传高校的招生计划,之后借助网络与学生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报名操作,促进学校特色办学等有效实现的同时,保障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
二、“互联网+”校企共建专业
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校企共建专业,在“互联网+”校企共建专业环节具体开展过程中,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为主要方式,借此促进行业企业在高校专业课程建设中积极参与,之后基于校企双方对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保障企业用人专业需求的准确预测得以有效实现,并以此为依据来动态化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校专业设置和企业产业需求的良好衔接得以有效实现。
预测企业用人专业需求环节开展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互联网+”的有效应用、基于招生需求预测来推动校企双方深入合作交流的有效实现,借助此种方式来保障高校人才培养中企业用人专业需求预测协作参与机制的有效形成,为企业在专业设置具体需求方面的明确提供有利条件。校企双方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针对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运用,以动态化方式调整专业设置(就是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模式)。与此同时,在校企双方对大数据技术加以高效利用的基础上,针对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进行分析和挖掘,能确保新专业得以有效构建。在校企双方利用企业用人专业需求预测和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这两种方式的过程中,还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修订方面加大力度,确保动态化的人才需求更新模式得以有效实现,这一理论就是培养方案动态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校企还需要在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确保为高校人才培养与岗位间适应性的不断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互联网+”校企公培师资
为保障校企深度合作有效实现,应该在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方面加大力度,“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师资环节开展过程中,可以针对当前社会中的一些微信、QQ等软件来保障校企双方工作人员双向的挂职锻炼与合作交流等得以有效实现,进而借助企业的实践操作和锻炼等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技能,保障高校教师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借助互联网来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工作人员也可与学校教师之间开展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和不断学习,并对学校具体教学任务进行一定承担,达到双向挂职和合作交流这一目的。
“互联网+”下多样化虚拟交流途径在校企双方的有效开展,能够使得双方工作人员与自身情况相结合,探讨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并对双方工作人员参与行为及时调整。与以往传统挂职锻炼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下的双向合作交流以及挂职锻炼这一模式的应用,能促进双方工作人员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升,同时针对双方沟通面的广阔发展也能够提供有利条件,保障校企双方工作人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互联网+”下校企共培师资的有效性。
四、结 语
疫情阻断了我们见面,但阻断不了我们的不断进步,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和大环境,就应该在互联网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应用、积极探索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保障人才有效培养的同时,也能为人才培养途径的不断拓宽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