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耕地污染防控策略研究

2020-12-29张玉亭郭小燕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8期
关键词:耕地河南省污染

张玉亭 郭小燕 葛 爽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耕地质量状况直接决定着粮食生产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然而,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重使用、轻保护”的耕地利用模式,直接导致耕地资源超负荷运转,从而使得土壤肥力下降、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等耕地地力透支现象凸显,耕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河南省打好耕地污染防控攻坚战,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省的根基。

一、河南省耕地污染不断加重,土壤质量持续下降

(一)化肥使用量超标,重金属污染达警戒水平

通过对河南省18个地市土壤样品分析可以知道,河南土壤重金属污染以铬、锌、镍污染为主,农田土壤综合污染指数总平均为0.981,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从污染元素看,Cd、Pb污染面积较大,污染程度较重,As、Hg、Cu、Zn、Cr等污染面积相对较小。综合来看,尽管河南省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面积不足20%,且以轻度污染为主,但是达到警戒面积的土壤占总面积的比例已高达53.53%。

(二)农药残留超标

根据对河南省15个市“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污水灌溉区、畜禽养殖基地周围农田、常规农业生产区等6大类典型农业区域共75万亩农田的调查、监测表明,在上述农业区域土壤中,以六六六和滴滴涕为主的有机氯农药污染仍继续存在,局部有机氯农药超过了标准限值(500微克/千克),且相当严重,在某“无公害蔬菜”基地土壤中检出滴滴涕最高浓度是标准限值的1.7倍。

(三)农膜白色污染超标

根据对6种典型区域土壤的监测结果,河南省多环芳烃类普遍检出,检出率100%,总量浓度均值在50.6~96.4微克/千克,以污水灌溉区平均浓度最高。以2014年为例,河南全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16.35万吨,按农膜中50%为地膜、残留率10%计算,全省每年的地膜残留量就有8000多吨。

(四)地下水污染超标

据河南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2006年以来对全省53个县市农村饮用和灌溉地下水的连续12年监测,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率在29.4%~40.9%,其中,10.4%~36.8%的样品超过了我国Ш类水的标准,12.4%的样品超过了我国Ⅴ类水的标准;亚硝酸盐超标率为9.4%,超过我国Ш、Ⅳ类水标准比例分别达10.9%和6.4%。

(五)盐碱化趋势加重

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研究,河南省2000多万亩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显现,土壤pH值最低降到了4.0左右,较第二次土壤普查大多降了1~2个pH单位,西平县一农户种植的6亩小麦只收了60千克;经过长期治理的黄河沿岸中低产田土壤又有返盐迹象,兰考、延津、滑县等地返盐田块小麦灌溉水氯离子含量有500~1100ppm,严重高于小麦300ppm的耐氯离子临界浓度,造成了严重的小麦灌溉死苗减产。河南省目前土壤虽然还处于清洁水平,但是达到污染警戒水平的土壤面积正在扩大。

二、河南省加强耕地污染防控的重点和路径

(一)坚持土壤评价分类治理

开展以优质农产品生产为出发点的土壤质量调查,根据土壤特性和生态特性进行种植区划,在适宜生态区定向培育土壤,满足特定品质农产品生产的需要。要组织河南省科技力量开展土壤质量评价工作,组织多学科攻关,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基础上,划定优质农产品适宜种植区、修复治理区、生态脆弱土壤保育区、优质品牌土壤培育区等,为“四优四化”奠定基础。

(二)夯实高产土壤基础

加强农地整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土壤质量管理,生产优质、营养、安全农产品。在消减耕地土壤衍生性障碍的基础上,着手改良耕地土壤属性障碍,解决耕性差、土壤酸化、贫瘠沙薄、僵板粘闭等障碍因子,建成耕地土壤有机质丰富、碳氮比平衡、营养协调、结构适宜、耕层合理、生物群落良好的高质量土壤,构建藏粮于地的技术体系,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修复污染退化土壤

河南省耕地土壤污染50%以上处于警戒线,在工矿流域、污水灌区和冶炼厂区周围土壤污染比较严重,个别地方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些地方出现了生态灾难。豫南黄褐土出现了大面积土壤酸化状况,pH值较第二次土壤普查下降了1~2个单位。河南省土壤污染和退化已经显现,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土壤污染调查,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提出治理方案,保证土壤健康与安全,为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四)科学利用耕地土壤

历史上我国的土壤主要以高产利用为目标,在新阶段,我国农业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农产品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要,一是要满足不同消费档次的需要,二是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三是要满足加工企业对不同加工原料的需要,绿色化、高端化、差异化、优质化、健康化农产品需要将成为农业的发展方向,土壤的差异化管理和利用将主导今后相当长时期的耕地土壤利用。要打破惯性思维,按照加工企业原料基地建设的要求利用适宜的耕地土壤,在满足加工企业质量要求的基础上追求高产;按照对高端、中端、低端农产品不同档次消费需要,优化配置耕地资源;按照不同健康人群消费目标,打造富硒、富锌等特殊成分及活性因子农产品基地,并以此为根据科学利用和管理耕地土壤。要以土壤质量为基础,结合生态区和作物,科学制订种植区划,发挥耕地土壤最大效益,推动质量农业登上一个新台阶。

(五)定向培育质量土壤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及工业发展成果的全面应用,人们对耕地土壤的干预程度越来越强烈,在人为干预下,土壤演变的方向不可预测,演变的趋势不可阻挡,土壤质量定向培育显得非常必要。要科学预防土壤污染,建立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价制度,根据土壤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把控农业投入品投放速度和投放阈值,保持耕地土壤质量安全水平;根据优质农产品生产需要,取长补短,消减障碍,平衡土壤养分,持续提升土壤肥力,保持土壤供肥能力和供肥特性;要拓展耕地土壤功能,建立耕地土壤道地性评价制度,构建道地性土壤定向培育和保持技术体系,保证道地性区域土壤向好发展;要建立生产者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责任目标,形成耕地土壤向好演变的管理和利用机制,在制度和机制上确保耕地质量。

(六)集成质量土壤培育技术

土壤是由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和土壤生物构成的复杂系统,承载着农业生产、污染消纳、生态持续等功能,围绕质量土壤培育,要发挥全省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部门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科学配置优势资源,以质量兴农和服务“四优四化”为己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密切关注土壤演变动态,适时评价新技术、新产品在土壤中应用的环境效应,建立“健康人群-作物种植-土壤质量”生产系统,创新“质量土壤-优质产区-优质区划-质量品牌”生产方式,集成示范一批政策法规、资源管理、耕作制度、养分管理、土壤修复等技术,形成不同需要的质量土壤培育模式。

三、河南省打好耕地污染防控攻坚战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耕地质量保护摆在与保障粮食安全和“四优四化”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质量土壤建设领导小组,赋予领导小组相应职责,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二)制订耕地质量保护方案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和“四优四化”为目标,组织相关人员制订出台质量土壤建设方案,指导河南省质量土壤建设。

(三)强化政策支持

要设立质量土壤专项科技计划,在经费上予以保证,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开展以“四优四化”为目标的土壤保育、优质农产品区划、原产地保护等方面技术和政策研究。构建耕地质量调查、利用、管理机制,建立生产者责任制。建立农业投入品环境投放评价制度,制定农业投入品管理政策,保证农业清洁生产和土壤环境质量。

(四)搭建耕地管理平台

建设耕地质量维持和永续利用的监测平台,根据农产品质量生产要求,科学铺设土壤质量监测站点和农业投入品环境评价科学试验点,形成覆盖全省的耕地质量监测网,构建覆盖全省的耕地质量数据库,以土壤大数据支撑优质农产品区划和优质农产品生产,进而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和“四优四化”。

猜你喜欢

耕地河南省污染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送伞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