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传承叫太行山精神

2020-12-29杨秋意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7期
关键词:永和绝壁深山

杨秋意

北方有座山坚硬如铁,百炼成钢。

山高不见顶,沟深不见底。 山少有缓坡, 多是直上直下成九十度垂直的石壁。前后、左右、上下,绝壁连着绝壁,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全被齐刷刷地砍削成一道道高耸入云的石壁。 这就是太行大绝壁! 用炸药在绝壁上一寸寸硬炸出来的挂壁公路,在山中曲折环绕,连绵几百里不绝。 如此雄伟,如此险峻,如此壮观! 唯太行山有之。

穆青在一篇写郑永和事迹的报道里曾这样写道:“近几年我每次到河南采访,都听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 ”这里群众所说的三位县委书记, 是兰考的焦裕禄、林县的杨贵和辉县的郑永和。

林县和辉县就是现在的林州市与辉县市,两个县级市居于太行山东部。 太行山因其险峻,水、路、电不通成了深山群众贫困的重要原因。 把深山里的水蓄起来,可以防止山洪暴发, 再把蓄下的水引出山,浇灌浅山丘陵和平原上的土地,便成了林州、辉县太行山区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 1960 年,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带领十万“饥饿大军”,攀上太行绝壁险峰,一锤一钻地硬是凿通一道道山梁,把座座彩虹似的渡槽架过一条条深涧,终建成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并通水成功。

辉县大规模治山治水,比林州修渠晚几年。 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连着十几个风雪严寒的冬天,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用难以想象的毅力和意志排除各种干扰, 带领辉县十万民工扎在深山里苦战。绝壁开隧道,断崖修公路,石滩造良田,荒山种绿树,深涧架桥梁,深山建水库。 一车一筐,一锤一钻,绝壁上没有路,每天就是一根绳攀着绝壁上下工。 先是打通太行山的大门,修出一条条进出山的大路,接着一座座水库建成, 修出了最长的愚公洞,修成了可通车又通水的胜利洞。 在洪水冲出的荒石滩洪州城造出几十万亩良田,使落后贫困的辉县成了豫北的米粮仓。

郑永和的行事原则是“说了干,定了算,再大困难也要干”。 修建水渠需要水泥就建水泥厂,没有电就建发电厂。 当年的壮举已铸成不朽的历史,辉县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物质财富,同时也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辉县精神。 这精神已融入到当代,融入到辉县人民群众的血液中, 融入到辉县继任领导的施政决策和群众行动中……

太行山坚硬挺拔的岩石, 就像辉县人坚强不屈的性格。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辉县人继承着战天斗地、实干创业的精神,在决胜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奋力拼搏。以项目带动,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搞虚假脱贫,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结合发展“绿黄红白”四种彩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山区脱贫之路。

曾经的悬崖峭壁,石头村石头房,如今成了城里人的喜爱, 还吸引着写生的学生以及电影导演带着专业团队来实景拍摄。 行走在悬崖上的挂壁公路,让城里人体验着太行山的奇险峻,感受着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年代的创造精神。

目前, 辉县市的深山里还有13 个深度贫困村, 市委、 市政府将脱贫攻坚与全域旅游结合起来,突出旅游扶贫,拉长产业增收链条,充分利用景区优势,以山水经济统领山区片区人民发展,创建“景区+企业+农户(贫困户)”模式带动景区周边群众就业创业, 构建绿色可持续脱贫致富之路,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 现在辉县市域内旅游单体达1568 个,A 级景区7 家。 其中5A 级景区八里沟、4A 级景区万仙山、轿顶山和宝泉及3A 级景区百泉、关山和秋沟,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 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和万仙山国家攀岩公园; 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18 家,省级旅游特色村20 个,吸引着众多游客奔向南太行山,全域旅游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

不到辉县不知道土地的金贵。在这里,还保留着新愚公——元家清在山沟里围土造的田, 现如今已种上经济作物。谁又能想到这个“鸡蛋壳里发面”的地方,竟发出了富裕果。 绝壁的凤凰岭上以及深山里的大院子村火红的山楂, 成熟时红遍山野沟壑,这火红似那个年代满山飘荡的红旗,激励着山里人不能忘了战天斗地、修渠凿路的年代。在继承与创新中,南寨镇引进龙头企业进行优化、研发、深加工,把一个传统的种植业打造出十几个品牌,成了山里脱贫致富的红色产业。

太行山以她的坚硬雄伟展现给世人视觉美与力量的同时,还厚爱着这里的群众。特殊的地理环境,生长着多种中药材,以连翘为主的黄色经济药材就达1017 种,福泽这片土地。 该市能够敏锐地立足药贸历史背景优势, 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产业来抓,突出地域特色,创造增收新亮点,将脱贫攻坚与中药材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中药材+”模式,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加速发展,从事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群众有上万人,每年创造经济价值3.68 亿元,有力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辉县市深知龙头企业带动脱贫作用强劲,将脱贫攻坚与农业龙头企业结合起来, 突出企业带贫,构建起双赢带贫模式。在冀屯镇、拍石头乡、西平罗乡大力推动食用菌培育加工和粉条电商销售,探索出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企业壮大-百姓受益”新兴产业扶贫模式,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 冀屯镇拥有亚洲最大的金针菇生产基地, 辐射带动全镇食用菌产业发展, 成为影响北京新发地菇价的一支重要力量。 张村乡大王庄村的一盒盒酸辣粉突破了红薯一产带动二三产的融合发展瓶颈,10 条生产线带动当地15 个行政村9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促进了当地红薯、花椒调味料、纸箱包装及电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辉县的干部继承着郑永和的精神, 吃苦耐劳能干,勤俭节约。 他们立足当地自身优势,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种植结构调整、民宿建设结合起来, 把深化农村五项重点改革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和突破口,有效破解“人、地、钱”难题,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脱贫攻坚奠定乡村振兴的基础,以乡村振兴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效, 一个富裕美好的辉县正向世人展现着太行山人民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

猜你喜欢

永和绝壁深山
深山之“花”为什么这样红
藏在深山里的歌
贫困的永和变了乾坤
在古石绝壁前
织金洞:从藏匿深山到扬名世界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飞檐走壁
韦羌山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梦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