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治疗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思
2020-12-29唐云来
唐云来
(四川营山县望龙湖畜牧兽医站,四川营山 637700)
1 猪病治疗难的主要原因
1.1 猪病症状很复杂
一般而言,猪病是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而引起的,病理变化非常复杂,临床症状各有不同,使得防治工作的实际开展阻力较大。另外,基层对于猪流行病学、病理学的研究并不深入,针对猪病进行诊断时可能用错诊断方法,潜移默化中提高猪病的治疗难度,甚至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1]。无法在良好的诊断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科学防治,是导致猪病诊疗质量低,防治工作形式化,养殖效益更难提升的主要原因。
1.2 混合感染较突出
混合感染是猪病流行的典型特点,其中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混合感染后猪病发生率较高,同时增加了诊断难度和治疗难度,始终困扰着养殖人员,制约着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对混合感染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细菌混合共存,同时抗生素的活性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导致其治疗效果与单一感染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治疗效果较差。
1.3 疾病危害性较大
当前,相当一部分猪病都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损伤,导致其免疫应答出现混乱,进而使机体对疾病的敏感性增强,导致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感染率提高。这种疾病不仅危害性较大,同时治疗难度也较高。只有进行对症治疗,迅速提高生猪的整体免疫力才能实现对该病的治疗。
1.4 缺少特效的药物
当前常见的猪病主要包括传染病、外科病、内科病以及寄生虫病等。研究表明,生猪所患疾病中75%为传染性疾病,而这些传染性疾病大多缺少特效的治疗药物。尤其是对于一些口蹄疫以及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当前基本没有治疗药物,大大增加了其后期康复治疗的难度。
1.5 兽药使用不科学
科学的使用药物可以对猪病进行有效的防治,但是如果药物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得到任何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大猪病的治疗难度[2]。当前兽药使用不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给药手段不当,对于一些病畜存在食欲不振甚至不食的疾病,应当采用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而通过拌料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基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其次,一些养殖户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病猪的病情有所好转就开始停止给药,进而导致治后反复现象的发生,同时极有可能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此外,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将不同的药物进行随意搭配,极有可能使药物之间产生拮抗作用,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2 猪病治疗对策的研究
2.1 掌握有效的诊断方法
有效诊断是治疗猪病的前提保障,所以,养殖户和畜牧兽医人员应当掌握多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建议有条件的猪场或兽医门诊最好设猪病诊断实验室,进行快速检测即可。
2.2 加强生猪的饲养管理
许多猪病都是因为环境卫生不达标所致,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卫生情况,使用消毒液定期消毒,猪产生的粪便及时清除,当周边地区出现疫病之后,要每天进行消毒,猪舍的打扫最好每天进行2次,在温度炎热的夏季,要每天打扫3次,防止病原体大量滋生,减小猪患病的概率。
2.3 强调猪病的合理用药
在猪病治疗期间,选择何种药物,具体的用药程序,需要按照医嘱做到位。同时,对选药的特性、用药次数、用药时间、药物间的作用、药物剂量、药物使用等等,都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切实提升用药的准确性和效果。
2.4 做好市场的药品监控
猪病治疗用药及选药,必须到正规发证许可的兽药店购买,确保治疗用药的高质和优质。同时,药检部门还要做好执法临督工作,禁止那些售卖假药的情况,严厉打击贩卖假药的窝点,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养殖户的切身利益。
2.5 改善猪场的养殖环境
当下,造成猪病治疗难的问题中,免疫抑制病是潜在影响最大的隐患。免疫抑制病最大的危害,是降低猪群免疫力,而增加其他病患的感染几率。对免疫抑制病的控制,根本上应注意养猪环境的改善,制定合适的免疫方案,做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工作,以控制舍内的致病感染源。同时,注意改善喂料质量,控制霉菌毒素的影响,饲料中适量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等吸附霉菌,禁用变质、过期饲料饲喂,以增强猪抗原应答能力。此外,规范接种防疫工作,注射免疫抑制病疫苗,根本上降低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2.6 树立正确的防疫意识
严格按照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是有效控制猪传染病的关键要点。面对猪病的新情况,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猪病疫情的监测和通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降低疾病的影响。兽医工作者要善于观察、总结,规模化养殖场可以与高校、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在最短的时间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保证猪群能够健康生长。
3 结语
要想有效的治疗猪病,除了加强日常的养殖管理外,必须做好科学诊断,严格控制兽药质量,同时改善养殖环境,树立起正确的防疫意识,多方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保证猪场的养殖安全,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