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安全管理角度谈规模猪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
2020-12-29朱汉强
朱汉强
(丹阳市延陵镇动物防疫站,江苏丹阳 212300)
1 前言
任何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群体这三个条件。传统的控病思路,是将易感的动物经接种疫苗或早期药物保健变得不易感。
但是,对非洲猪瘟而言,当前没有特效药以及接种疫苗。为此,控制此病的关键,就放在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上。控制传染源,需要政府出面,社会各层面被动配合。作为养殖业主,能主动做到的是以健全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切断此病传播途径,不让致病病毒侵入猪场。
谈到健全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不要将其复杂化,结合以往推广经验完全可将复杂化的程序简单化,针对几个关键点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搞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疫苗上市前为健康养猪保驾护航。
2 做好生物安全防控,降低非洲猪瘟感染率
2.1 布控生物安全屏障
2.1.1 场区外防护安全到位
有调查证实:野猪群体感染非洲猪瘟,是家猪感染的主要传染祸端。由此,早期选建场址,应做好场外生物的安全风险评价,避免有外不明生物传染带入此病的可能。
条件允许的话,场外周边三公里处,搭建无猪隔离带。猪场能隔离外区域,用实心墙、围栏、渠沟等隔开。大门、通道等进出口,始终保持闭锁状态,阻止外生物、野禽、宠物、外来人员等进入。
2.1.2 实现同批次全进全出
同群猪批次化管理,做到全进全出,不留安全隐患。
坚持自繁自养,掌握繁殖群体的健康状态。严格引种检疫,建议场区外3km处,设立单独的隔离舍。需要引种时,一方面,种源要单一,出自非非洲猪瘟疫区。同时,详细评估供应猪场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引进种猪,放置隔离舍饲喂,至少30d。留意猪群变化,确诊不健康猪。不定期以病毒核酸检测法,确诊是否为非洲猪瘟感染。一旦确诊为非洲猪瘟感染,必须全场封闭。
2.1.3 加强场区内人员管理
非洲猪瘟疫区,要求封场管理,所有人员只进不出。
未流行疫区,严格场区内人员管理,规范消毒措施,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场。
规范场区人员登记制度,禁止疫区人员进场。所有进出口例行严格的消毒、更衣、换鞋制度,严格开包检查制度,严禁携带违禁物品进场。
场区内人员安全管理,每进出口通道设置淋浴间,人员经淋浴后更换灭菌服,而后进入猪场生活区。严格意义上,生活区待定隔离1d,才能进入生产区。
进生产区前,需更换消毒鞋帽,确保安全防护后,可进入生产区工作。
2.1.4 加强场区内物品管理
禁止猪场之间猪只、人员和物品的共用,非洲猪瘟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保持感染性,在感染猪分泌物和环境污染物中长期存活,在粪便内可存活 160d,在土壤中存活 190d。这就意味着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衣服、靴子、设备等进行传播,所以猪场应该禁止猪场之间各种物品和人员共用,包括猪场之间的猪群、人员、生产工具、兽药、疫苗、粪污和尸体处理设备等。所有接触猪只的设备、工具等应该在一个猪场专用,且保持干净。猪场内部的高风险区包括隔离舍、粪污处理区、尸体处理区、出猪台、保育舍等,这些区域的感染
风险高于产房和配怀舍等低风险区域,所以高风险区的人员和物品禁止在低风险区交叉活动和使用。
2.1.5 区分好养猪场生活区、生产区
养猪场应严格区分生产区和生活区,并有物理障碍将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开,往返生产区和生活区之间,必须严格按规定淋浴和更换衣服和鞋。
2.2 切断病原传入途径
2.2.1 禁止同源肉制品进场
自然条件下,非洲猪瘟病毒耐活性强。处于有机物包裹下,致病病毒的存活时间更长。有研究发现:在未煮熟的猪肉制品中,如:火腿、肉片、香肠等等,可以存活达半年之久。而在60℃加热20min,或者57℃加热70min,基本可灭活病毒。为此,建议加强场内同源或异源产品的管理,禁止场内人员携带任何肉制品入场。
2.2.2 注意饮水、喂料的安全
(1)禁用泔水喂猪
当前,国内流行的多起非洲猪瘟病例,与泔水喂猪有着直接关系。在欧洲,已经明令禁止泔水喂猪,以降低感染此病的风险。
为此,建议猪场内形成泔水、餐饮垃圾,必须要限定在特定区域,使用密封的容器储运出场,集中销毁无公害处理。与泔水、餐饮垃圾等接触的工作人员,禁止到有猪区作业,更禁止将食物带到有猪区食用。
(2)注意用料安全
保管好饲料,加强通风,避免有霉变。
做好饲料安全评估,评估好供货商饲料,做好贮存、储运、来源等的风险控制。
禁用猪源原料产品,比如:猪血浆蛋白粉、肉骨粉等等。近期,有报道经添加此类产品,导致非洲猪瘟感染的报道。为此,高疫情风险区,应禁止使用上述原料。
(3)注意饮水安全
水源污染,也为此病传染创造条件。
国外有报道,爆发的一起涉及到上万头猪的非洲猪瘟感染疫情,感染源可能与饮用被非洲猪瘟感染的水源有关。
为此,场内饮用水,务必定期用消毒药剂消毒。可用消毒药剂,有漂白粉、氯制剂等等。同时,周期性取样调查,检测水源的理化性状,评估水源的安全性。
(4)清灭场内寄生宿主
非洲猪瘟流行病例中,钝缘软蜱是极重要的宿主及传染媒介。该宿主在取食病患猪血液后,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保持传染态势。
为此,猪场内,定期用化学药剂,驱灭钝缘软蜱。同时,及时清杂草,破坏蜱虫生长环境。条件许可的猪场,设置防蚊网、防鸟网,落实好灭鼠措施,以降低此病感染几率。
2.3 严格场内清洁消毒制度
2.3.1 执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制度
据相关研究报道:常规消毒药剂如:氢氧化钠、次氯酸钠、福尔马林等等,对非洲猪瘟病毒有强灭活作用。由此,有建议猪场用0.8%氢氧化钠,消毒半小时;2.3%次氯酸钠,消毒半小时;0.3%福尔马林溶液,消毒半小时,基本能有效灭活致病病毒。
为更彻底杀灭致病病毒,细化消毒药剂种类区分。建议:场内用具、车辆等消毒,推荐用10%苯基苯酚、次氯酸、碱类、戊二醛等等。木质设施、水泥地面、设施等等,推荐用碱类消毒药剂、氯化物、酚化合物等等。场内人员消毒,推荐用酒精、碘化物等等。
同时,消毒工作要做到细节。
生产单元进出口净区与污区交界处,放置脚踏盆内加氯化物、碱类等消毒药剂。场区解剖使用工具、设备等等,易用碱类消毒药剂消毒。进出车辆,易用氯化物、碱类等消毒药剂喷淋消毒。被污染的粪污、垫草等等,需要集中深埋、焚烧等无公害处理。
2.3.2 成立专门车辆清洗中心
运载车辆是带进致病菌的关键环节,为此,所有进出车辆都要被纳入到疾病监控范围。同时,无关车辆、进出屠宰场、集贸市场等车辆,更是一律不得入内。
场内车辆运输完毕后,需到独立清洁中心清洁。
车辆清洁的步骤,除杂质、泡沫浸泡、冲洗、消毒、干燥。
清洁、消毒过程中,留意车辆死角处卫生。必要时,采集与猪只密切接触处样本物质,做好相关细菌/病毒的病原检测,评估好车辆清洁消毒效果。
车辆清洁中心,务必远离生产点,清洁后到场前,轮胎需经二次消毒。
兽医加强车辆清洁的监督监管,定期抽检车辆清洁情况。
2.3.3 处理好场内粪污及病死畜
流行病学调查中,非洲猪瘟病畜及粪便中,可检出大量的致病病毒。为此,猪场中一经确诊感染病例,务必及时报请有关部门,在政府监管下做好猪只捕杀工作,严格无公害处理病猪及粪污。
病猪及粪污,执行单向流动原则,禁止运输、物品等的交叉使用。在运输完毕后,注意物品、工具的消毒。同时,遵从有关规范要求,执行严格的猪场空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