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富蕴县农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2020-12-29娜孜古丽郝孜尔别克奴尔古丽巴依哈力
娜孜古丽·郝孜尔别克 奴尔古丽·巴依哈力
(1.富蕴县恰库尔图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富蕴 836100;2.富蕴县克孜勒希力克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富蕴 836100)
富蕴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中段南麓,东经88º10ˊ~91º31º,北纬45º00ˊ~48º03ˊ,面积3.37万km2。东界青河县,西邻福海县,南面以古尔班参赛古特沙漠南缘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萨尔、阜康县毗邻,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界线长207公里。富蕴县地势自东向西渐次倾斜,由北向南呈明显的阶梯下降。按其地貌特征可分为山区、丘陵、盆地、戈壁、河谷、沙漠等六大类。主要河流有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春旱多风,夏秋短暂,冬季寒冷,气温差异大。
富蕴县牲畜最高饲养量92.81万头只,其中农区牲畜17.59万头只(其中牛5.86万头只、羊8.61万只、马1.72万匹、骆驼1.26万峰、驴0.14万头)。
富蕴县2019年发展农区畜牧业、推进舍饲圈养优惠政策,对引进品质优良良种牛、良种羊进行补助(补助种公牛50头,每头1万元;生产母牛1000头,每头2000元;种公羊200只,每只3000元)。
1 突出工作重点,带动农区畜牧业全面发展
(1)推广“四良一规范”建设。为促进提高我县畜牧业生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粪污无害化、防疫规范化”的要求,严格落实规模养殖场的管理,加快提升畜禽养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2)引导养殖户做好冬羔、接羔育幼及牛羊育肥。全县共生产冬羔7.26万只,并于7月底全部销售,平均销售价格1050元,同比去年价格增长42%。根据年初制定的9.5万只冬羔生产计划,细化分解至五乡五镇,通过冬羔舍饲育肥,减轻了5.75万只羊单位的天然草场压力。此外,鼓励畜牧养殖企业开展经济杂交,新疆富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多年杜泊羊和阿勒泰羊经济杂交工作,实现商品化生产,年销量8000只以上。
(3)加强品种改良,兼顾经济杂交示范以提高效益。积极引导养殖户“以土换良”“以小畜换大畜”,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以此提高对养殖的积极性。从昌吉、木垒、塔城、阿勒泰地区、伊犁、甘肃等有资质的种畜养殖场引进优质优良的良种牛1030头,其中引进新疆褐牛424头,黑白花30头、西门塔尔576头,我县为提高小畜经济杂交效益,制定《富蕴县小畜经济杂交方案》,与新疆富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绵羊经济杂交合同,目前该公司已购进萨福克种公羊50只、杜柏羊种公羊50只,完成经济杂交9557只,600只湖羊正在引进当中。
2 重视饲草料生产,夯实农区畜牧业发展基础
(1)饲草料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2019年,全县种植饲草料面积2.34万hm2,其中苜蓿、青贮玉米种植面积1.46万hm2,比去年同比增加了7213.33hm2。农牧民共储备各类饲草料7821.22万t。
(2)新型饲草产业经营主体培育得到发展。培育饲草料经营企业3家,通过周边牧民土地流转,开展玉米、青贮玉米等作物种植,以饲草抵租金方式运营;杜热镇的“山农合作社”建有饲料库800m2、饲草料储备库5000m2、青贮窖3500m3;“富绿源畜牧科技示范园”建有饲料配比加工区,饲料加工生产线为国际上最先进饲料加工成套设备。
3 强化畜禽疫病防控,确保农区畜牧业生产安全
一是全年动物防疫共接种O型-亚I-A型三价灭活疫苗牲畜25.6万头(只),其中牛5.21万头、羊20.39万只,骆驼0.15万峰,接种猪O型口蹄疫疫苗0.075万只;禽流感免疫数2.7万羽;新城疫免疫接种2.7万羽份;猪瘟0.025万头;猪蓝耳病注射0.025万头,小反刍免疫20.39万只。二是实验室开展情况:符合县级实验室建设要求,实验室监测能力包括口蹄疫疫苗抗体效价、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抗体效价、布病的抗体效价和布病的诊断、结核检查、细菌培养及诊断等工作。
4 农区畜牧业发展中重点
(1)强化防疫监督。加强对农户、养殖场动物的防疫监督;加强流通环节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监管,加强对病死畜禽上市不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继续加强对肉产品“瘦肉精”和兽药药物残留的检测工作,确保人们吃上“放心肉”。
(2)加大“四良一规范”推广力度。继续加大农区规模养殖户(场)及肉牛、肉羊繁育示范户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棚圈设施全面推广良舍、良种、良法、良料和规范防疫。逐步转变传统养殖生产模式,真正让农牧民从科学养畜中获益。
(3)全力保障饲草料种植,满足牲畜四季圈养需求。因地制宜、以畜定草,扩大苜蓿、青贮玉米、饲料玉米等饲料的种植面积,2020年全县苜蓿、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3.24万亩,鼓励引导企业、养殖大户、合作社及种植经济作物面积较大的农牧户种植饲草料,逐步提高饲草料单产。
(4)引导对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带动周围农牧民的收入;鼓励农牧民去附近的企业、规模化养殖场、种植大户家等进行务工,增加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