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70年电影产业的变革与拓展

2020-12-29

关键词:影视创作

周 斌

(复旦大学 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电影与其他文艺样式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有显著的企业化特点。一部影片从剧本策划、创作到最终影片拍摄完成后进入电影市场发行放映,既需要经过各个环节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也需要运用各种艺术与技术手段,经过各个部门创作人员的集体努力和精诚合作才能完成。因此,电影工业化水平的高低,也往往直接影响到电影创作生产的发展及其艺术和技术质量。同时,电影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又是与每个时代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状况密不可分的。因此,电影企业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势必受到来自上述各个方面的制约和影响。

无疑,新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及电影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从总体上来说,电影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变革,电影产业形态也经历了从较为单一到日益丰富多样的变革,而电影产业的规模也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日趋壮大起来,并与其他文化产业一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70年来,新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的发展虽然也有波折和起伏,但仍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就,因此,回顾和梳理其发展历程,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的快速拓展以及促使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型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国有电影企业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国家队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及其对人民群众的巨大影响力。为此,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成立了以夏衍为组长的党的电影小组,有计划地组织一批左翼文化工作者进入电影界,开展左翼电影运动,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创作生产面貌,拍摄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优秀影片,由此不仅奠定了中国电影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而且形成了一支进步电影的创作、制作和管理队伍。抗日战争期间,延安解放区于1938年建立了延安电影团,拍摄了一些珍贵的电影史料和新闻纪录片。1946年10月,中共党组织在派人接收、改造伪“满映”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1948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向中共东北局宣传部作了《关于电影工作的指示》,就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工作计划和故事片创作拍摄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同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建立全国电影事业领导机关、接受北平国民党电影机构和派遣摄影队到前线拍摄纪录片等问题,再次向东北局宣传部作了指示。1949年7月,国统区进步电影工作者和解放区电影工作者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胜利会师,形成了开创新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的基本队伍。为了进一步充实和健全这支队伍,1949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还专门向各中央局、各野战军政治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影事业的决定》①,要求各省委一级和军一级以上的剧团及文工团,必须选派一些有较高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的干部进入电影制片厂工作,以确保建设一支合格的电影创作、生产和管理队伍。为此,各地方和部队抽调了许多创作干部支援电影事业的发展,使电影创作生产队伍得到了迅速壮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文化部电影局,具体领导全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在此前后,除建立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2月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之外,又相继于1949年4月建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简称北影),于1949年11月建立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简称上影);同时,于1949年6月建立了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从1949年至1950年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生产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东影、北影、上影三家电影制片厂克服了各种困难,通过努力奋斗,共创作拍摄了故事片35部、新闻纪录片280部和美术片6部,并译制了43部外国影片。其中故事片《桥》《中华女儿》《白毛女》《赵一曼》《刘胡兰》《红旗歌》《钢铁战士》《吕梁英雄》、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下江南》《红旗漫卷西风》《新中国的诞生》等,不仅以新的内容、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也初步确立了新中国电影主要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同时,昆仑影业公司、文华影业公司等一些私营电影制片厂也相继拍摄出品了一批颇有特点的故事片,其中如《乌鸦与麻雀》《三毛流浪记》《我这一辈子》《腐蚀》等影片具有较高的艺术质量。上述新电影迅速占领了新中国广大城乡的电影银幕,使正在清理整顿旧影片的电影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1951年3月,文化部在全国20个大城市举办了“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同时放映26部新电影(其中故事片20部,新闻纪录片6部),第一次集中展示了新中国电影的创作生产成果,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周恩来总理亲自为此题词:“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

在此基础上,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有了快速拓展:1952年2月上海的私营电影公司合并成立了国营性质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2月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并,仍名为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8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时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3年2月成立了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1953年7月成立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56年筹建了珠江电影制片厂(简称珠影),1957年4月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译制厂。同时,1957年又把上海电影制片厂扩展为海燕电影制片厂、天马电影制片厂、江南电影制片厂三个故事片厂(“文革”后仍恢复为上海电影制片厂);1958成立了峨眉电影制片厂(简称峨影),同年8月成立了西安电影制片厂(简称西影)和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还有同年投产的新疆电影制片厂(1962年停产,1979年改名为天山电影制片厂恢复生产),1960年3月成立了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于是,国产故事片、美术片、科教片、新闻纪录片、译制片等都有了较好的生产基地,电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从1949年到1965年这十七年里,电影制片在产量上迅速增长,共生产故事片603部、科学教育片1980部、美术片279部、新闻纪录片8344部,影片思想艺术质量逐步提高,出现1959和1963年的两次高峰”②。其中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拍摄的《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南征北战》《新儿女英雄传》《李时珍》《祝福》《上甘岭》《女篮5号》《林则徐》《聂耳》《风暴》《万水千山》《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战火中的青春》《林家铺子》《五朵金花》《冰上姐妹》《老兵新传》等故事片以及《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神笔》《骄傲的将军》等美术片,还是60年代初创作拍摄的《李双双》《兵临城下》《冰山上的来客》《红旗谱》《燎原》《早春二月》《舞台姐妹》《革命家庭》《小兵张嘎》《甲午风云》《农奴》《英雄儿女》《上甘岭》等故事片、《猪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等美术片以及一大批科教片和纪录片等,均各具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质量,充分展现了新中国电影的美学风貌。正如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所说:“我们的电影已经开始创造了一种能够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新风格。”③总之,该时期各种题材、类型、样式、风格的影片一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广大观众审美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传播革命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电影发行放映方面也有了很大发展,全国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几百个发展到1965年的20363个,其中农村放映队有9835个,改变了过去电影院密集在沿海大城市、分布不平衡、城乡不平衡的状况,充分体现了电影网的发展贯彻“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电影观众的人次也有了飞跃的发展,从1949年的4700万人次到1965年的46.3亿人次,增长了97倍④。在较短的时间内,电影这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在我国城乡广大民众中得到了迅速普及,赢得了人民大众的喜爱与欢迎。

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十七年”期间生产拍摄的大批影片被批判,许多电影工作者受到了残酷迫害,被剥夺了艺术创作的权力。“在长达七年多时间里,全国所有的电影制片厂统统停产,没有拍出一部故事片。电影园地一片荒芜,万马齐喑,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经历了一次罕见的危机”⑤。“文革”期间出现的“样板戏”影片、重拍片均体现了江青鼓吹的“三突出”理论,违背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至于一些“阴谋电影”则是直接为“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服务的作品,毫无可取之处。当然,在此期间也有一些电影工作者在与“四人帮”的斗争中创作拍摄出了《创业》《海霞》等几部较好的影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在复苏、调整中走向振兴和稳步发展,各个电影制片厂都陆续恢复创作生产,拍摄了一批揭批“四人帮”和反思历史的影片。1977年至1978年全国共摄制故事片58部,但多数影片对历史的概括和对生活的反映还较为表面化,艺术上缺乏创新,尚未完全摆脱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随着思想、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以及文艺和政治关系的调整,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时代氛围中,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从封闭到开放,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电影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艺术创新和创作生产的发展以及电影市场的扩展,从而给电影界带来一系列新面貌、新风气和新气象。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语境里,广大电影工作者不断解放思想,努力转变社会观念和电影观念,创作个性的凸显和艺术创新的追求已不再是个别现象,电影创作力求与变革的时代同发展、共进步。许多电影创作者打破了各种清规戒律和条条框框的束缚,努力通过影片或深入反思历史,探讨和总结历史教训;或勇敢面对时代和社会,表现和揭示现实改革中的阵痛与问题,努力反映人民大众的诉求与心声;或在电影语言和表现形式上大胆突破创新,使影片呈现出新的美学风貌和个性风格。于是,一方面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创作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也不断向世界各国的电影学习借鉴,丰富拓展了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在此期间虽然也有一些波折和坎坷,但由于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所以在各个历史阶段都相继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各类题材样式和美学风格的成功之作,既有效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美学品质,也不断满足了广大观众审美娱乐的需要;既通过银幕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故事,也形象地向海外观众传播了中国文化。

同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电影行业的改革发展,电影工作者的电影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各种外来的电影思潮、电影理论和电影作品的影响下,艺术创新蔚然成风。例如,以谢晋、谢铁骊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其创作拍摄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今夜星光灿烂》等影片,均因显示了艺术创新的追求而受到好评。特别是相继出现的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以及此后的新生代导演,他们以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分别从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对电影的认识理解出发,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通过电影作品表达了他们对历史、社会与人生的不同体验和看法,使其影片呈现出不同的电影形态和美学风格,不仅促使中国电影较快地走向世界影坛,而且也向海外广大观众展现了中国电影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他们创作的颇有影响的优秀作品,例如,无论是第四代导演创作的《沙鸥》《邻居》《城南旧事》《人鬼情》《老井》《香魂女》等,还是第五代导演创作的《黄土地》《一个和八个》《红高粱》《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让子弹飞》《芳华》等,抑或是第六代导演创作的《十七岁的单车》《过年回家》《站台》《青红》《三峡好人》《老炮儿》《冈仁波齐》等,以及新生代导演创作的《师父》《绣春刀》《乘风破浪》《无问西东》《老兽》《我不是药神》等,均体现了独到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追求,较充分地显示了中国电影的进步与发展。

在此过程中,国有电影制片厂的体制机制改革也开始启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之前,我国的电影管理体制机制学习借鉴了苏联的管理模式,电影创作生产具体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点。但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证明,这样的体制机制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利于电影创作生产的快速发展,急需进行改革。1979年10月,著名电影艺术家夏衍就明确提出:“现在我们要坚持改革不符合艺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电影生产体制。”⑥随后,中宣部在北京召开了电影体制改革座谈会,电影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便逐步开始推行。1984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国有电影制片厂从事业单位转型成为企业,开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银行贷款拍片,并按有关规定交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便加快了步伐。1993年1月,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国电影在转向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94年8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又提出了一些电影行业进行机制改革的具体意见和措施。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形成的独家经营、统购统销及电影产品统一分配的计划经济之生产流通模式被打破了,这就促使各个电影企业更快地走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之路。为了进一步激活国内的电影市场,推动电影创作生产的发展,1994年1月,政府主管部门授权中国电影集团(简称中影集团或中影)公司每年引进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并以分账方式由中影集团在国内发行,以美国好莱坞影片为主的海外大片的引进刺激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竞争发展。与此同时,在竞争中诞生的国产大片也在1995年开始以票房分账的形式发行放映。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促使国产影片多出精品佳作,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1996年3月政府主管部门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创作拍摄国产电影精品的“九五五零”工程⑦,并采取了多项举措从经济上对电影精品的创作生产予以扶持和支持。于是,《鸦片战争》《那山那人那狗》《一个都不能少》《横空出世》《相伴永远》《生死抉择》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影片相继问世。同时,1997年由北影拍摄出品的故事片《甲方乙方》首次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提出了“贺岁片”的概念,并使“贺岁档”成为电影市场上最热门、竞争最激烈的放映档期,该片不仅赢得了当年电影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奖和最佳故事片三项大奖,而且还在票房上获得了成功,由此引发了贺岁片的创作热潮,各个电影企业投拍的贺岁片一年比一年多,不少知名导演也加入了拍摄贺岁片的行列,从而有效地激活和推动了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创下了两个“第一”,即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为特定档期所创作拍摄的影片,第一部采取导演不领取片酬,而是在影片利润中提成的“风险共担”形式的影片。

21世纪以来,以中影、上影、长影、西影、珠影、峨影、潇湘以及八一电影制片厂等为代表的国有电影企业,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后获得了新生,在面向市场的新机制下独立运作,各自发展。其中,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已相继成为上市企业,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并开拓了企业创作生产的发展空间。尽管国有电影企业在管理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灵活性还不如一些民营电影公司,但在创作生产等方面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都有一批好影片问世。例如,2019年由中影集团为主出品的故事片《我和我的祖国》、由上影为主出品的故事片《攀登者》,在“国庆档”都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前者不仅获得10月的票房冠军,而且至11月10日票房累计达到29.09亿元,后者至10月23日累计票房为10.5亿元。据报道,这两部影片在海外市场上也有不错的收获。“《攀登者》在北美、英国同步上映,北美开画总银幕数过百,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我和我的祖国》也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4个国家54个城市100多家影院公映,接连创造多个票房纪录,开画当天(10月1日)北美票房突破27万美元,成为2019年北美华语电影开画票房冠军,在澳大利亚以59万澳元打破2010年以来华语电影开画纪录”⑧。可以预料,在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国家队”的国有电影企业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民营电影企业的勃兴是市场经济产生的新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除了国有电影企业之外,一批民营电影企业的勃兴则是市场经济的生态环境和政府积极引导鼓励而产生的新现象。

如前所述,1993年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994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2004年11月,政府主管部门又出台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在放开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领域主体准入资格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扩大了投融资主体开放的范围,并用法规形式巩固了电影产业改革的成果。这一系列促进电影产业化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快速推进并形成了电影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一大批民营影视企业迅速崛起。在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民营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本显示出了越来越强的创作生产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国产影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和拓展市场作出了较显著的贡献。

例如,以万达影视、华谊兄弟、博纳影业、华策影视、光线传媒、横店影业、乐视影业(2018年更名为乐创文娱)等为代表的众多民营影视企业,在国产电影创作生产和电影产业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民营影视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产品数量也日益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有影响的好影片。

又如,2015年全年电影票房排名前10的国产故事片里,有8部出自万达影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乐视影业等民企之手,其中万达影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的全年票房都在26亿元以上,万达影视更是取得了63亿元的好业绩,而华谊兄弟的市值甚至一度达到过800亿元的峰值。2017年万达影视参与出品影片25部,总票房为143.87亿元;博纳影业参与出品影片13部,总票房为84.68亿元;华谊兄弟参与出品影片8部,总票房为54.19亿元,民营影视企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则由此可见。

然而,在电影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影视行业存在的不少问题,为此,从2018年开始,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影视企业的监管和治理力度,进一步规范了票务市场、电影复映市场、点播市场和明星的片酬。同年6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推进依法纳税工作;10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发布,于是各影视单位和从业人员开始自查自纠、补交税款。“受政策执行影响,霍尔果斯等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缩减,不少明星先后逃离新三版、卸任公司法人。百余家在霍尔果斯注册的影视公司发布了申请注销的公告”⑨。一些上市的民营公司市值缩水,截至2018年12月,百亿市值的民营上市公司只剩下万达影视、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和华谊兄弟几家。显然,民营影视公司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调整期和规范期。但是,一些民营影视企业在电影创作生产等方面仍然继续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在2018年度全年影片票房前10名的排行榜上,由博纳影业主控出品的《红海行动》获得了年度票房冠军,《无双》则位居第8;万达影视主控出品的《唐人街探案2》位居第2;光线传媒主控出品的《一出好戏》位居第7,《超时空同居》则位居第9。2018年度万达影视参与出品影片16部,光线传媒出品影片12部,博纳影业出品影片9部,其拍摄影片数量也不少。另外,一些有互联网背景的民营影视企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其中“阿里和腾讯作为后入场的互联网公司,从作品数量、投资片单及效果以及涉足的相关产业链条来看已经跻身影视第一梯队”⑩。它们在创作生产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9年由博纳影业主控出品的影片《中国机长》,也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

另外,独立电影制片的创作也很活跃,先后有不少影片问世,其中有的影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之,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建构和发展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格局,各类电影企业在竞争和互补中共同努力、携手发展。

三、电影产业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中不断拓展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影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竞争的生态环境下不断拓展的。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国内电影市场实行了更大程度的开放,国产电影也面临着与好莱坞大片的激烈竞争。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此,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政策措施,较成功地应对了加入WTO以后中国电影面临的各种难题和风险,而电影工作者也学习借鉴了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创作理念和制片模式,通过大胆尝试,国产大片也应运而生,《英雄》《十面埋伏》《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一批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国产大片相继问世,从而为国产大片的创作拍摄积累了经验。2017年中国电影排行榜上,《战狼2》创造了56.83亿元的票房奇迹,成为最卖座的华语电影,而2018年春节档上映的《红海行动》也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由此可见,国产大片不仅增强了国产电影的市场竞争力,也促进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与此同时,诸如《疯狂的石头》《人在囧途》《失恋33天》《白日焰火》《推拿》《十八洞村》《八月》《村戏》《我不是药神》等一些中小成本投资的影片,也因其各具特色的艺术创新而赢得了多方好评。

2012年2月,中美双方就解决中国加入WTO后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根据《中美电影新协议》的有关规定,中国每年将增加进口14部美国大片,以IMAX和3D影片为主;美方票房分账比例从原来的13%提升至25%等。由此,中国的电影市场更加开放了,与美国好莱坞影片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中国电影产业和电影创作所受到的冲击和面临的挑战也更加明显了。但是,中国电影经受住了这样的冲击和挑战,在经历了阵痛和挫折之后,通过多题材、多品种、多类型、多风格的创作生产和对电影市场的不断拓展以及广大观众对国产影片的支持,终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12年至2019年,国产电影不仅年产量逐年递增,而且在国内市场份额中占据了优势。例如,2018年国产电影票房为378.97亿元,占总票房的62.15%,国产影片在电影市场的优势十分明显。

在此过程中,合拍片的日益增多也成为一种独特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我国只有两部中外合作拍摄的故事片,即1958年中法合作拍摄的《风筝》和1959年中苏合作拍摄的《风从东方来》。1979年,为了更好地开展与境外合作拍片业务,成立了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较为广泛地开展了各种合作拍片业务,合拍片数量日益增多。其中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中美合拍片《卧虎藏龙》影响最大,曾荣获第73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是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影片。自2003年起,包括《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颁布后,不少香港制片公司和电影人纷纷北上,进入内地发展事业,大批合拍片应时而生。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拓展,合拍片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已与2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政府间的电影合拍协议,该年度中国内地/大陆与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合作制片,合拍公司获国家电影局批准立项的合拍片84部,协拍片2部;审查通过了合拍片60部。该年度内地与香港合作拍摄的影片在合拍片中仍占很大比重,其中如获得4.04亿元票房的《建军大业》进行了主旋律题材港式类型化的新探索,而获得了16.5亿元票房的《西游伏妖篇》等影片也显示了两地合拍片的创作生产实绩。其他合拍片如《功夫瑜伽》获得了17.48亿元的票房,《妖猫传》获得了4.68亿元的票房,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此外,大陆与台湾的合拍片《相爱相亲》也因其独具艺术特色而广受好评。总之,在多元化的电影创作生产格局中,合拍片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制作模式,其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能给艺术电影的创作发展和市场生存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和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相继成立,既为艺术电影进入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满足了那些喜爱艺术电影的观众之审美需求,并使电影市场在生态平衡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电影产业链逐步健全和完善

众所周知,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条完整、有效的产业链,新中国电影产业在这方面也经历了产业链从不够完整到逐渐完整的过程,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政府主导下,电影产业链逐步健全和完善,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首先,如前所述,作为电影产业链的上端,无论是国有电影企业,还是民营电影企业和股份制电影企业,均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在市场竞争中焕发了活力。就拿国有电影企业来说,中影、上影、长影、西影、峨影、珠影、潇湘等被批准组建为电影集团并挂牌运营,它们“实现着制、发、放一条龙,影、视、录一体化,后产品及相关产品跟进开发的综合性集团化的运作模式,并形成了七大电影集团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格局”。从总体上来说,其体制机制逐步适应了电影市场发展的需要,在电影创作生产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作出新贡献。

其次,作为电影产业链的下端,近年来电影院线建设发展迅速,银幕数增长也很快。自2002年6月起,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进行后,有效地助推了中国电影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院线成立之初,全国有电影院线35条,总计加入院线影院872座,银幕1581块。而随着社会资本踊跃进入,从2010年开始,影院建设提速”。到2012年12月,已有46条院线,3442家影院,13118块银幕,已经进入“万块银幕”时代。此后,每年都有新的增长,据统计,截止2019年10月底,全国共有67507块银幕(其中3D银幕60693块,约占90%;巨幕共计976块,包括中国巨幕343块);全国县级城市影院共有5571家,县级影院银幕24291块,分别约占比46%和36%。由此组成的电影发行放映网,不仅使国内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广大观众能及时观赏到各类影片,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满足了四线、五线城市广大观众的观影需求,使看电影成为普通民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并使电影市场迅速扩容。2018年12月,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 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鼓励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电影院,鼓励发展电影院线公司,鼓励电影院线公司依法依规并购重组。因此,影院和院线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调整时期,并购重组势在必行。

另外,近年来各类影视基地的建设发展及其多方面的功能也日益凸显。“一般认为中国的影视基地以1987年建立的央视无锡基地为滥觞。该基地凭借以戏带建的方式通过《唐明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电视剧的拍摄建立了唐城、三国城和水浒城等景点,吸引了众多剧组的拍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此后,广东中山、宁夏镇北堡、浙江横店、上海车墩、北京怀柔、北京飞腾、北京八一王佐、宁波象山、天津滨海等地纷纷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形态的影视基地,中国影视基地初具规模”。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各类影视基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例如,有以旅游功能见长的基地,如央视无锡影视基地;有以拍摄功能见长的基地,如北京怀柔影视基地、北京八一王佐影视基地、上海胜强影视基地等;有兼具旅游功能和拍摄功能的基地,如浙江横店影视城、北京飞腾影视基地、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上海影视乐园)、宁波象山影视基地等。就拿上海车墩影视基地来说,该基地从1999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在此拍摄了300多部电影和900多部电视剧;同时,作为4A级景区,已累计接待1000多万游客。2019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了“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发布了《上海科技影都总体概念规划》(上海影视乐园二期建设项目),上海科技影都建成以后,不仅可以提升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对电影创作者、制作者和游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且解决了上海缺少一流的高科技电影制作集聚区以及上海特色影视取景地陈旧老化等问题,能更好地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

还有,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和生产是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次关于电影衍生品影响力的观众调查中,选择“购买”的观众占48.1%,选择“不买”的观众占51.9%,两者之间的差距很小,说明电影衍生品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开发潜力。过去,我国对电影衍生品的开发不够重视,如今电影衍生品在电影产业发展中开始占据一席之地。当下,“电影衍生品的生产脱离了单纯贴标的粗放模式,更加注重对电影元素的创意开发和二度创造。由《湄公河行动》原班人马制作的《红海行动》以36.49亿票房夺得国内影片票房冠军,衍生品类型聚焦军事轻武器及相关产品,包括蛟龙步兵刀、战术笔、战术刀、战术手环、卫士钳、战术铲、可动兵人桌面摆件以及一款军事策略类同名桌游。它以影片故事主线为线索,通过扮演中国海军特种作战大队蛟龙突击队的指挥员执行海外任务,考验玩家的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可以看出,该片衍生品完全围绕影片的军事和战争元素展开创意生产和营销。《唐人街探案2》则根据影片道具元素,开发出投影仪、VR眼镜、护眼仪等高度契合影片风格的衍生品”。显而易见,这样的电影衍生品开发既有助于扩大影片的影响,也为电影产业的拓展增添了新品种,应该大力倡导和支持。

五、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力争更快更大的发展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施行,从而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它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国家制订了电影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政府主管部门从行政管理层面简政放权、减少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查标准,通过各种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了电影市场的活力。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支持影视企业创作拍摄各类优秀国产影片,为电影创作生产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用汇等方面对电影产业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电影产业,努力降低运作成本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后,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上海市为例,2017年12月上海市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文创50条),其中影视产业被列为八大重点发展领域的首位,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力图焕发上海这一中国电影发祥地的新活力,进一步振兴上海影视产业,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2019年12月发布的“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共143项,其中包括扶持电影创作项目、奖励电影佳作项目、发展电影产业项目、培育电影人才项目等。近年来,这样的资助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正如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市电影局局长胡劲军所说:“在多项机制的整体培育下,上海电影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正逐步从‘高原’迈向‘高峰’,创作了一批‘上海出品’、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2018年,上海的银幕数量达到2158块,比五年前增长了182%;年度总票房达到36.92亿元,是五年前的2.4倍,列全国城市票房首位;立项备案电影283部,是五年前的3.3倍。2018年‘上海出品’电影累计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占全国国产片票房的27.4%,涌现了《我不是药神》等广受人民群众欢迎、口碑与票房俱佳的现实主义力作。”2019年11月在厦门举行的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上海出品”的影片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上海出品”的故事片《地久天长》成为最大赢家,该片不仅斩获了最佳编剧奖,而且上影演员王景春和搭档咏梅继包揽第69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奖以后,又摘得了金鸡奖最佳男女主角奖。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沪剧影片《挑山女人》获得最佳戏曲片奖,上影演员杨在葆获得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上海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后,电影产业发展所取得的实绩由此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其他省市也相继制订和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来具体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更好地推动电影创作生产和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无疑,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的出台,既充分体现了政府主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维护电影行业秩序、推动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发展的决心,同时,也对保证电影市场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国产影片的创作生产和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成绩十分令人瞩目。例如,2018年我国共创作生产故事片902部,动画片51部,科教片61部,纪录片57部,特种电影11部,总计1082部;全年电影票房609.76亿元,比上年的559.11亿元增长了9.06%;国产影片票房378.97亿元,占票房总额的62.15%;观影人次则达到了17.16亿,比上年的16.2亿增长了5.93%;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82部,其中国产影片44部。全年共有20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影片《红海行动》以36.51亿元票房和0.93亿观影人次引领年度市场纪录,成为国产影片的突出亮点。全国新增银幕9303块,银幕总数达到60079块。2019年各项指标又有了新的增长,截至10月31日,全年总票房为560.31亿元(去年同期为525.94亿元,同比增长6.53%);观影总人次为15.03亿(去年同期为14.87亿元,同比增长1.11%);国产影片票房为358.04亿元(去年同期为353.07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国产影片份额占63.9%(去年同期为67.13%)。截至12月6日,国内电影市场全年票房已破600亿元,比2018年提前了24天。2019年前340天的票房同比增长5.2%;观影总人次为16.19亿,同比增长3.1%。目前贺岁档约有50部电影将轮番上映,电影市场票房也将攀新高。“600亿元的构成中,中国电影依然风景这边独好。今年共有80部进入内地市场的电影票房破亿元,国产片占41部;票房过10亿元的影片15部,国产片有10部;在市场票房排名前十中,国产片更是强势占据八席。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以49.74亿元的成绩夺得榜首,《流浪地球》紧随其后,以46.55亿元锁定亚军,而前不久在“国庆档”上映的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以29.89亿元稳居第四”。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等一系列电影政策法规的实施,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制度条件,使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机遇期。当下,电影界只有认真贯彻落实这些电影政策法规,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广大电影从业者的创作生产积极性,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所强调的:要“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使中国较快地完成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型发展。

注释:

①上述《关于电影工作的指示》和《关于加强电影事业的决定》参见陈荒煤主编:《当代中国电影(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7-31页)。

②参见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史研究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事业三十五年(1949-1984)》(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③参见陈荒煤主编:《当代中国电影(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1页)。

④同②,第5页。

⑤同②,第6页。

⑥参见夏衍:《在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上的讲话》(《电影艺术》,1980年第1期)。

⑦在“九五”计划期间,每年创作拍摄10部精品影片,共计50部,称之为“九五五零”工程。

⑧参见:《10月电影票房81.66亿元,同比大涨超过120%》(《中国电影报》,2019年11月6日)。

⑨参见尹鸿、梁君健:《现实主义电影之年——2018年国产电影创作备忘录》(《当代电影》,2019年第3期)。

⑩同⑨。

猜你喜欢

影视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风起
影视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