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语
2020-12-29许小峰
龙卷是一种空间尺度小、突发性强、生命史短、破坏力很大的天气系统,无论是对其监测捕捉,还是预报预警,从技术角度看,都属难中之难的问题。
2013年,广东佛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龙卷专门研究机构——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尝试对龙卷监测预警这道世界性难题有所突破。2018年,他们成功发布了三次龙卷预警,可以说是经过几年努力后所取得的可喜成果。2019年,他们开始启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网建设,目前已完成七部小雷达组网,并投入业务应用,全部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探测和跟踪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能力,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对其他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本刊从2018年开始对该龙卷风研究中心进行追踪报道,不定期刊登相关进展文章。本期专刊更是汇总了该中心及合作部门在龙卷过程研究(P23、P28、P34)、观测试验(P80)、灾害调查(P53)等方面的进展以及经验,期待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研究者和相关机构带来有益的启发。
如果说相控阵雷达为龙卷监测带来了更多期待,那么无人机观测技术则为龙卷灾后调查与龙卷定级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无人机,可方便迅速地获取龙卷灾情的高清图像,有助于判断龙卷的移动路径。本刊编辑专门参与了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于2020年8月针对内蒙古达茂旗龙卷的现场灾调工作,直观感受到无人机所发挥的优势。虽然我国龙卷发生概率较低(P69),但近几年出现的多个强龙卷事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现代通信技术与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龙卷等气象灾害信息能够迅速被公众获取(P90),而借助各种媒体手段构建包括易受风灾影响建筑物在内的强对流天气灾害预警信息靶向发布系统(P52)对于及时防灾自救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行将结束,而对于贯穿全年的新冠疫情,可以说既没有猜到开始,也还没有等来结尾。随着新冠疫苗研发的不断推进,也许意味着“新冠”的影响已处于关键转折期。本期专门推出了“新冠疫情气象服务”专栏(P140—146),尝试从气象角度解读武汉新冠疫情,回顾疫情期间的气象保障服务。2020年也正值世界气象组织(WMO)70周年,本刊特邀请WMO助理秘书长张文建先生撰写了WMO 70年评述文章(P8),并表达了对中国气象的寄语。
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作为本期“刊中刊”的支持单位,在论文撰写、组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来自中山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参与了论文的评审,并以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借此机会,向上述及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单位和学者表达衷心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