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的种植技术及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2020-12-29孙惠英王廷斌吴美玲
孙惠英,王廷斌,吴美玲
(1.鸡东县东海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 鸡东 158212;2.佳木斯市家畜繁育指导站,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3.桦川县畜牧总站,黑龙江 桦川 154300)
畜牧业发展中,对于牧草的需求是较高的,苜蓿作为一种优质牧草,不仅环境适应能力强,同时还具备产量高、营养丰富等优点,因而在畜牧业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着“牧草之王”的美称。对苜蓿的种植技术,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途径进行探索,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苜蓿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价值。
1 苜蓿的种植技术要点
1.1 苜蓿种植的时间与土地选择
由于冬北地区冬春季气候较寒冷,不适宜苜蓿生长,因而苜蓿种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五月初至七月初。同时,苜蓿种植还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选择,苜蓿在多种土壤中都能够生长,但其根系较发达,可延伸至地下2~3 m,对于土壤的厚度有一定要求,因而宜选择土层较厚、肥沃的土地进行苜蓿种植。
1.2 整地及选种工作的开展要点
苜蓿播种种植前,要做好整地、选种等工作,应当对土地进行深翻处理,保证土壤疏松度,并清理土壤中的石块、树根及其他垃圾杂物,避免影响苜蓿生长。选种时要注意精选良种,为保证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应避免使用陈种,并要筛除空、瘪、腐烂的种子。选好种后,还要使用防虫药剂进行浸种处理,并曝晒晾干,以此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1.3 播种种植及田间管理
苜蓿播种的方式较多,可根据实际条件和播种需求灵活选择条播、撒播或穴播,其中条播在大规模苜蓿种植中应用较广,在播种是要注意控制种子用量,保证播种均匀,播种后应及时覆土。苜蓿出苗后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一般在幼苗生长至约10 cm高度开始,要做好除草工作,除草时要确保杂草清理干净,避免杂草对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3~5次全面除草,可以保证苜蓿的旺盛长势,并抑制新生杂草的生长,降低管理的难度。田间管理中还要定期做好施肥工作,主要使用的肥料为二胺和农家肥。此外,还要做好虫害防治工作,可使用乐果、溴氰菊酯等药物喷施,进行害虫灭杀和防控。
1.4 苜蓿收割和冬季防护处理
苜蓿是多年生牧草,首年可进行1~2次收割,次年起每年可收割3~4 次,每次收割应注意保证留茬高度,一般为5 cm,冬季来临前,还要做好防护工作,可通过覆土方式避免草根受冻,影响来年生长。
2 苜蓿在畜牧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2.1 作青料饲喂使用
苜蓿是很多家畜都喜爱的一种牧草,一般可收割后直接作为青饲料用于家畜喂养,对不同家畜的饲喂量也存在差异,一般猪每日饲喂量约为1~2 kg,牛约为4~6 kg,羊约为1~1.5 kg。同时,由于苜蓿青饲料含水分较高,饲喂时还要注意蛋白质和能量的补充,避免禽畜使用后出现膨胀病。
2.2 干草加工及饲料生产使用
苜蓿应较为丰富,为方便保存,还可通过干燥处理,制成苜蓿干草,干制后的苜蓿干草一般粗纤维含量会有所增加,但同时粗蛋白质、粗灰分、钙元素含量会相应下降,运用低温烘干或风干加工技术能够较好地保留苜蓿的营养,同时干草还可进一步加工成禽畜饲料的添加成分,或直接作为原料用于混合饲料加工。
2.3 作为青贮料使用
青贮料是将当年剩余新鲜牧草放在专门的青贮发酵设备中进行发酵贮藏,将新鲜苜蓿草加工为青贮料,相较于干草而言,可以较好地保存苜蓿的营养,并能够帮助禽畜更好的消化,并且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保存,延长苜蓿作为饲料的使用时间。为促进苜蓿青贮发酵,还可在贮藏的苜蓿鲜草中加入蔗糖、蜜糖、乳酸菌制剂等添加剂,控制青贮料中的蛋白质的流失,使青贮料有更高的品质。
2.4 直接用于放牧
在一些地区的畜牧养殖中,为保证禽畜良好的活动量,还会保持放牧的模式,苜蓿生长旺盛,在不进行收割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将苜蓿种植地块作为放牧场地,让禽畜自由采食,这样可以有效节约收割成本。由于苜蓿生长的头两茬产量高,不仅可以满足饲喂需求,还能够支持干草或青贮料加工储藏,一般不用于直接放牧,第3 茬后苜蓿草产量下降,收割、储藏加工成本则相对提高,更适合用于直接放牧使用。
3 小 结
我国近年来畜牧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畜牧业发展形势整体较为良好,通过对苜蓿种植技术的有效运用,提高苜蓿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将能够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优质牧草饲料支持。我国在苜蓿种植过程中,还应加强对苜蓿应用加工技术的创新探索,积极推动苜蓿加工技术研发,创新苜蓿干制、青贮及深加工的技术手段,在更多保留苜蓿营养的同时,延长苜蓿的储存时间,拓展苜蓿的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范围,以更好地发挥苜蓿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