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临床及肺部影像学征像分析

2020-12-29宣伟玲侯勤明颜廷波周阳科王秀娟陈祖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胸膜流行病学计数

宣伟玲 侯勤明 颜廷波 周阳科 王秀娟 陈祖华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经病毒分型检测发现其致病原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1-3],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019-nCoV属于β冠状病毒,其编码基因用于病毒分型,通过S-蛋白与人的ACE2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等疾病,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4-7]。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共收治相关确诊病例40例。现将其相关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确诊COVID-19患者40例,首次CT检查发现33例有肺炎表现,7例经CT复查显示2例出现肺部病变。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7~88岁,平均(44.14±15.69)岁。高血压3例、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2例、高血压、呼吸衰竭、低钾低钠血症1例、肾功异常;贫血1例、慢乙肝、2型糖尿病、高血压1例、高血压、陈旧性肺结核1例,其余均无慢性疾病。本组COVID-19肺炎患者CT检查均在确诊后1周内完成。

1.2 纳入标准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8],有流行病学史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中的3条即可定义为疑似。(1)流行病学史:①发病前14d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发病前14d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③发病前14d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④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2)临床表现: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②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计数减少。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①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②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③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升高≥4倍。

1.3 临床分型 (1)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2)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3)重型。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①出现气促,RR≥30次/min。②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③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 氧 浓 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高海拔(海拔>1000m)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大气压(mmHg)/760)。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h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①出现气促(<2个月龄,RR≥60次/min;2~12个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min;>5岁,RR≥30次/min),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②静息状下,指氧饱和度≤92%。③辅助呼吸(呻吟、鼻翼扇动、三凹征),发绀,间歇性呼吸暂停;④出现嗜睡、惊厥。⑤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4)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②出现休克。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临床分期:COVID-19患者可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恢复期,将病程≤7d者为早期[9-10]。

1.4 检查方法 采用GE Revolution EVO 64排CT肺部扫描,扫描前去除患者身上金属物品,防止金属伪影,并指导患者屏气训练,减少呼吸伪影以便得到高质量的图像。采用肺部扫描模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层厚 5mm,层间距 5mm,重建层厚1.25mm,螺距1.0,矩阵512×512,管电压 120kv,管电流100~350mAs,机架转速0.35s/r,视野(FOV)330mm,肺窗窗宽1200,窗位-600。

2 结果

2.1 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 35例中6例(17%)无明显诱因或疫区接触史,29例(83%)均接触过发热患者或直接或间接的疫区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异常11例,其中减低10例,增高1例;淋巴细胞计数异常17例,减低16例,增高1例。34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

2.2 CT表现 本组35例COVID-19肺炎属普通型,首次CT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2例,表现为不同程度肺炎33例。病变累及单侧肺4例(左肺2例,右肺2例),累及两肺29例;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30例,主要位于胸膜下(见图1),胸膜下条索影2例(见图2),两肺下叶实变影伴周围磨玻璃影及支气管充气征1例(见图3)。所有患者在1~6d复查胸部CT平均(3.02±1.12)d,与首次CT比较,肺部病变进展18例,包括2例首次正常,复查时出现肺炎(见图4);肺部病稍吸收7例;病变无明显变化10例。

图1 CT表现为两肺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片状影,边界清或不清

图2 CT表现为两肺胸膜下条索影,局部有实变

图3 CT表现为两肺胸膜下大片状渗出,呈实变样改变,部分内见支气管充气征(白色箭头),左侧斜裂增厚(黑色箭头)

3 讨论

COVID-19爆发早期具有相对固定流行病学史,绝大多数患者与武汉或武汉周边地区有关,本组35例中29例(83%)有武汉或武汉相关的流行病学史。随着COVID-19在武汉爆发的中后期,流行病史偶尔会不明确,本组6例(17%)无明显诱因或疫区接触史。在临床表现方面,COVID-19早期主要以发热症、干咳状及乏力肌痛多见,本组分别占92.5%、50%、25%,很少有咽痛、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COVID-19患者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减低,升高较少见,本组白细胞计数正常24例(69%),降低10例(29%),升高1例(2%);而淋巴细胞计数多为降低或正常,升高少见。本组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6例(46%),正常18(51%),升高1例(3%)。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COVID-19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各种原因可能出现假阴性,甚至多次假阴性发生,此时CT检查有助于提示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11],具有早期筛查的价值。因此,胸部CT在COVID-19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组病例发现COVID-19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分布于两肺及单侧肺的胸膜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与文献[12]报道一致。当然,首次CT表现也不尽相同,肺部病变表现多样,这可能与患者发病来院就诊时间不同有关。有学者建议将COVID-19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通过对比患者复查的CT结果,有40%的病例肺部病变进展,表现为病变增多、范围增大,或者病变的密度变实。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13-15],主要表现为:肺部病变多数相对局限,少见“反蝶翼”征;肺部GGO相对较小、淡薄,合并“铺路石”征亦少;肺部病变部分呈现类支气管肺炎改变。

综上所述,COVID-19患者多有直接或间接的流行病学史,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热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COVID-19患者胸部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样影,两肺或单肺多发;对COVID-19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猜你喜欢

胸膜流行病学计数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