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CS创新理念开创海工服务新局面
——中国船级社“十三五”成就巡礼之海工篇

2020-12-29王思佳

中国船检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海工海洋工程深水

本刊记者 王思佳

“十三五”期间,中国船级社(CCS)围绕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理念,全面推进移动设施入级服务、固定设施第三方服务以及海工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经过多年奋斗,CCS在深海进入、深海开发的征程上持续取得进展,海工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目前,CCS已成为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成员中少数可为常规和新型海上设施提供全领域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船级社之一,该能力的提升为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建设和我国深海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我国向海洋更深处进发。

固本拓新成效佳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为海洋开发提供装备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该产业也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船舶工业作为我国最早进入国际市场并且已经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具备在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率先突破的基础和条件。“十三五”之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经济及政治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油气价格跌跌不休,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将本已深陷寒冬的海工市场推向更深处,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常言道,危中含机,因此这也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机遇。

“十三五”期间,CCS秉承以“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海工技术服务理念,依托国家海洋石油“增储扩能”战略的要求,以及海洋新经济蓬勃发展的需求,海工业务迎来了新的、更大的契机。据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CCS共对864座海上设施提供了检验服务,其中入级移动平台143座,较“十二五”末增加了70%,目前有25座处于建造中,其中60%为风电安装平台。浮式油气生产储卸装置(FPSO)17座,固定平台397座、其它设施307个。相较于“十二五”期间的626座海上设施,CCS海工检验业务规模增长了40%。

此外,CCS在市场拓展和维护工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十三五”期间,海上生产设施发证检验新建项目包括新建固定平台48座,新建/改建FPSO 4座,新建单点4座,新建海管75条,共计1247.01公里。

在国内市场和传统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CCS在海外和新型装备服务等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突破,积极拓展了各类新兴业务,包括针对海上风电场设施、海上渔业/休闲养殖设施、海上旅游观光平台等装置和设施的检验与技术服务工作。“十三五”期间,CCS的海上风电场设施检验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完成了34座海上升压站的鉴证检验工作。并通过对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入级服务经验的总结,建立了科学的技术标准。

海外市场拓展方面。CCS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大市场拓展,包括突破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海工业务。开展了海外单点及FPSO改造、取得海外分包商资格认可、开展了文莱单点第三方检验服务,实现了海外海工发证检验业务的零突破。

此外,CCS在“十三五”期间借由“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美国国际海洋石油技术展览会(OTC)”、“阿布扎比中东石油博览会(ADIPEC)”、“海南国际深海能源大会”等国际性平台,向海内外业界分享和传播CCS在海工业务领域的服务理念和经验,技术服务能力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五年淬火炼“真金”

俗话说“烈火炼真金”,也就是说真的金子不怕烈火炼,而且,只有在烈火之中才能识别出真金来。五年来,CCS全系统上下群策协力、奋力进取,经受住了各方严峻考验,最终于淬火之中炼得“真金”。目前CCS已在业务规模、服务水平、创新能力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球五家有能力开展深海设施检验业务的船级社之一。

海洋石油119 FPSO

技术服务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CCS参与了全球首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陵水17-2 FPSO”项目、亚洲第一设计水深的“流花11-1 DPP”固定导管架平台、我国首艘船式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海洋石油119 FPSO、国家级海上重大设施“海洋石油982”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一系列国家重点项目,以及开展了自升式风电施工平台2000吨级“龙源振华叁号”、亚洲最大管径海底输油管线“茂名石化单点海底管线”、我国休闲海渔业养殖装备的示范工程“耕海一号”、我国首个油轮改FSO“凤凰洲”号油轮改造项目、CCS首个海外“一带一路”项目——文莱30万吨级单点项目等一系列重大海工制造装备的检验工作。重点推出了工程临界评定(ECA)技术服务、中国及东南亚海域海洋环境数据库、油轮改建FPSO技术服务,以及基于风险的检验服务(RBI)等新型海洋工程服务产品。完成了《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发展及融资模式研究》,为金融机构加深海工装备市场认识和制定融资策略提供指导。完成了和江苏海事局联合开展的《海上风电装置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为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技术要求和安全监管办法。研发了“海上油气处理装置基于风险的软件评估系统”,为海上油气处理装置提供了风险管控依据。

服务国家战略的技术能力全面提升。协助交通运输部对《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提供修订意见;编制完成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委托的三部海上固定设施规则《海上固定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和《海上浮动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协助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开展固定平台的无线电行政许可指南编写工作,完成海工检验发证系统(OEMIS)与海事局“一网通办”无线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完善我国水上设施无线电数据库;协助农业部渔业渔政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就新型海上渔业养殖设施建立检验管理模式;与农业部渔业渔政局共同举办“2020年善缘还渔业设施建设与检验研讨会”;与山东海洋局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接受应急管理部海油安监办委托,参与完成了行业标准《海洋石油生产设施发证检验工作通则》以及《海上油气设施发证检验管理规定》的编写;研究编制了《挪威渔业养殖设施管理模式专项报告》,助力主管机关科学管理。

自升式风电施工平台“龙源振华叁号”

“陵水17-2 FPSO”项目

显然,五年来的努力,使得CCS的海工业务综合实力升级。通过服务中国海域水深最深的陆丰油田开发项目,推动了CCS 300米深水导管架平台检验和独立计算工作服务能力;被称为“一带一路”中文合作旗舰项目——“文莱单点及海底管”的海外发证检验,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技术保障做贡献;通过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南海半潜式平台抛锚方案和台风适应性研究”和“亚马逊半潜式平台南海作业能力评估”两个南海深水高端技术服务项目,提升了在深水海工技术和应急响应支持的服务能力。按照CCS规范指南设计、建造入级的“海东青平台”和“泛星海”两个休闲渔业平台项目为后续休闲旅游和渔业养殖设施的入级检验奠定基础。

技术创新激新能

与陆地油田开发相比,海洋石油开发工程技术难度大、钻完井成本高、油气田作业复杂、开发投资规模大、项目风险高。海洋工程是积聚资金、技术、劳动力三要素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之一,体现了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在新产业竞争环境下,决定海洋工程产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不在是设施规模和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而是技术、管理等软实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对竞争力的贡献更为突出。“十三五”期间,CCS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坚持技术立社建设方针,攻坚克难,成功攻克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填补空白,为激活壮大我国海工行业新动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五年来,CCS坚持全面参加国家科研计划指导思想,共承担了36项科研任务。依托国家项目的支持,重点开展了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带立柱储油功能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等深水生产设施、深水油气生产装备、大型海上旅游浮式综合体等新海洋经济开发设施的规范科研。承担的岛礁二期、大洋勘探船、水下生产系统、自升式平台等项目成果不仅顺利转化为CCS的技术规范,而且成功转变成CCS的重点检验发证项目,科研助力业务拓展和项目获取的发展态势已经基本形成。

规范技术得以进一步夯实。深水生产装备科研与工程相互促进,深水生产设施审图、规范质量得到提升。依托科研项目成果和工程项目技术经验,突破海洋环境数据分析、深水平台结构和锚泊系统动力响应分析、深水立管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制定了张力腿平台、海上钻井装置、立管系统、海上单点系泊装置等深水平台和系统的规范,海工规范体系从浅水拓展到深水主要海工装备。例如CCS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合作的“半潜式生产平台关键技术入级检验认证技术研究”项目,依托实际工程陵水17-2平台开展研究,为CCS《深水半潜式储卸油生产平台入级指南》的研究与编制,打下了坚持的技术基础。与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究的“水下生产系统的标准体系及生产设备的认证体系研究”项目,为CCS《水下采油树质量控制指南》的编制,打下了坚实的工程和技术基础。“十三五”期间,通过联合研究,依托国家项目形成的研究成果已经顺利转化为CCS规范技术标准共计八部。依托研发成果成功申报中国航海学会创新团队,并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多项。

此外,CCS还开展了固定平台全寿命期结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的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和数据库开发,为固定平台结构基于风险检验提供支撑。完成《工程临界评定技术服务指南》《海上升压站指南》《海上风电场设施施工检验指南》《大型海工结构物运输和浮托安装分析指南》编制。发布《海上渔业养殖设施指南》,及时满足海上养殖设施等快速发展的市场服务需求。升级海上移动平台结构全生命周期系统(MSER)和开发完成固定平台结构完整性管理系统(SIM),为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提供保障。完成了“中国及东南亚海域历史海洋环境数据查询分析系统”功能开发,为海上设施的科学设计与评估提供科学保障。形成涵盖传统油气、深水、海洋新经济等领域的6大板块17个系列服务产品。编写完成了《移动平台机械计划保养系统(PMS)指南》,并完成“海洋石油981”平台等6座平台PMS附加标志的授予工作,成为目前IACS中唯一开展此项服务的船级社。水下采油树等核心水下设备检验破冰,能力提升明显。依托工信部项目,积极总结和提炼之前参与的东方1-1水下生产系统示范工程项目的经验,切实提升水下生产系统核心设备的规范和检验能力。

技术咨询服务进一步完善。传统油气设施技术咨询业务向纵深发展,业务量饱满稳定,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如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结构评估、结构完整性管理和应急响应等业务持续增长,尤其是移动平台的评估业务快速增长。海上新型经济设施技术咨询服务方兴未艾,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海上风电、海上养殖等海上新型经济设施的兴起,相关技术咨询服务逐年增加,且势头强劲。2020年,CCS在做技术咨询和评估项目合计50项,内容涉及固定平台、移动平台、海上风电和海上环境条件等,服务类型包括结构评估、结构完整性管理、作业可行性分析、应急响应、布锚方案分析、新颖设计AIP和技术咨询等,工作量和合同额同比增长约30%。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五年间,CCS不断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成功培养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2人,中国航海学会青年科技奖1人。2018年,CCS专家当选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大会设计原理和准则委员会和海上可再生能源委员会成员,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此外,CCS还专门编制完成了《海工检验专家组管理办法》,以全面贯彻“技术立社、诚信为本、与众不同、国际一流”的建设方针,培养建立一支专业海工检验技术团队,进一步开拓海工市场。

“十四五”期间,CCS还将继续聚焦“短板”、“卡脖子”技术和前沿技术,结合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以国内重点海工装备研发为依托,坚决进行数字化转型技术研发,构建以结构和装备数字化模型为依托的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技术服务,进一步助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提升研发、制造、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海工海洋工程深水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船舶海工装备入列
深水爆炸载荷及对潜艇结构毁伤研究进展
吹响海洋强国梦号角——镇江高新区船舶海工产业
识人需要“涉深水”
深水艇
解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无处安放的海工行业
海洋工程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海洋工程实践中议标采购研究
浅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