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2020-12-28冯慧敏
冯慧敏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相继降下帷幕。笔者搜集、分析了115个考区共126道作文题,发现今年中考作文命题“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显特色”,命题者都能遵照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根据本考区的命题历史沿革和着眼点,在特殊中孕育不凡,所命制的作文题更加鲜活、多元,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富有时代内涵,更加有利于考生尽情写出自己感受到的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了解2020年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趋势,对2021年的中考能起到良好的预测和引导作用。概括起来,其特点主要有:
首先,命题形式——群芳争艳,“全命题”再“领衔”。
先请看2018—2020年全国中考作文题型统计表(见29页)。
从此表不难发现,2020年中考作文命题仍相对保持本地考区的连续性、稳定性,稳中有变,变中出新,在变化中体现了应用性、灵活性。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选题作文五种形式并存,群芳争艳。话题作文又“降温”,材料作文与选题作文继续“升温”,半命题作文依然“走俏”,而全命题作文再次“领衔”,继续坐稳中考“考坛”。
一、材料作文再受命题者青睐。在笔者所搜集的126道作文题中,有21道材料作文题,占16.7%,与2018年的15.9%和2019年的16.2%相比,略有上升。尤其是浙江省,已连续七年超过半数的考区采用材料作文命题。虽然中考的材料作文没有像高考的材料作文那样成为主流,但略有上升也是在逐渐与高考接轨。或者说,高考的材料作文稳居榜首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会对中考作文的命题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命题和阅卷实践,我们不得不承认,初中生写材料作文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命题设计合理一些,加之平时加强材料作文的指导,多数考生就可能逐渐掌握材料作文的写法。
二、選题作文的命制更加科学。今年选题作文继续呈上升趋势,且备选题目的匹配更趋科学合理,更利于考生选择,组合种类也更多样,但以“二选一”居多。四川省有6个考区采用了“二选一”形式,让考生各擅胜场,以示公平。河南省已连续15年采用“二选一”形式,突显了该省中考作文命题一贯尊重差异化、个性化的风格。北京题的“二选一”,一个侧重写实,一个侧重写虚,但两道题都启示我们:写好考场作文,首先要成为生活的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抱火热的时代,永葆积极向上的力量,独立思考,勤于实践,广泛阅读,真切体验。浙江金华、丽水的两道题都基于对童话的理解,且与教材、课堂相勾连,体现了“教材为本”的理念,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题目一偏重于感性思维,题目二偏重于理性思维,让考生都有体现个性的机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出现了“二选一”升级版,即提供一则材料、两种体裁的选写,与去年高考全国Ⅱ卷的作文题目相似。新版“二选一”意味着考生可选择的余地小了,作文的主题更集中,相对来说考查也更公平了。譬如,河南题要求考生根据有关“危机”的材料,或以“我的危机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谈谈对危机的思考和认识,写一篇议论文。成都题要求考生阅读艾青的诗《盼望》,以《出发》或《到达》为题,写一篇文章。另外,“三选一”也有了升级版,譬如,绍兴题提供一则材料,要求考生或写一封信劝导表妹,或向《文苑·美文》杂志“妙笔生花”专栏投稿,或写一份国旗下讲话的讲稿。一则材料统领三个作文任务的形式,带有较强烈的任务驱动型学习的特点。
三、全命题作文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变中求新。
1.放开有度,适当限制。2020年全命题作文较好地彰显了开放性强但又适当限制的特点。①省去一个成分来暗示。江苏盐城题《长学问了》、贵阳题《找到一个好办法》等都是动宾短语,隐藏了一个主语,提示考生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突出自己的真切感受。②利用副词来限制。譬如,上海题《有一种甜》中的副词“一种”从数量上加以限制,是一种,不是几种;选择“甜”的本义或引申义来写都是不跑题的。不过,若写出“甜”的引申义,写出其表面看并非“甜”,甚至带点苦涩的别样的“甜”,那样的立意就高人一筹了。③利用表时间、地点或情景的词语来暗示。譬如,四川广元《那一刻,让我成长》中用“那一刻”和“让”从时间与情景上进行限制,提示考生要写“那一刻”前后经历的铺垫和感悟的变化,而“让”则反映了“客体”对“主体”的触动、启发、引导,使这道题区别于《那一刻,我成长了》,启示考生对“那一刻”的人物、事件、场景展开环境、动作、语言描写,特别是“我”的心理描写,从而写出自身的感悟。
2.用语多样,彰显个性。2020年中考作文题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命制全命题作文,使全命题更加多姿多彩。譬如,陕西题《合唱》、成都题《出发》《到达》、南京题《食趣》、重庆A卷题《历练》、巴中题《印记》、铜仁题《一天》、镇江题《查》等都是独词命题的;河南题《我的危机故事》、江西题《好的故事》、深圳题《见证美好》、宁波题《自己决定》、遵义题《毕业前夕》、新疆题《放学路上》、德阳题《美的瞬间》、泰州题《同一种力量》、烟台题《就这样被打动》、盐城题《长学问了》、贵阳题《找到一个好办法》、青岛题《疫情之后重返校园》、自贡题《成长的道路》等都是短语命题;济南题《希望,就这样生长》、北京题《2020,我的中考》、南通题《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枣庄题《好习惯就是这样炼成的》等都是用单句命题的;淄博题《别着急,慢慢来》等是用复句来命题的。另外,上海题《有一种甜》、淮安题《瞄准自己的靶心》、无锡题《风从这边来》、连云港题《你的光照亮我的世界》、菏泽题《景致》等都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
3.“裸题”增多,导向明确。2020年不设导语的“裸题”继续增多,大约占全命题作文的60.9%。这些“裸题”虽然都没有提示,但由于题目本身表意明确、指向具体,所以既能减少审题时间,避免考生进入审题游移不定之误区,也能留给考生打开思路的足够空间。
4.蕴含诗意,文学味浓。今年的许多作文题及提示语蕴含着诗意和生活的韵味,有助于激发考生的才思。①有的题富有诗意,蕴藉含蓄,意义丰富。譬如,苏州题《那些灿烂的细节》,有诗意,有创意,让遭受新型冠状病毒干扰的考生放松身心,尽情地回想那些灿烂的生活细节,美丽的生活笑脸,诗意的生活氛围。加上提示语的映衬,显得更加自然、清新和诗意。这样的文题,非常鲜明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和回望丰盈有味的生活中的细节之美。②有的题用语双关,富有浪漫气息,应和青春心理。譬如,无锡题《风从这边来》中的“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更指代我们生活中为人处世的习惯准则,口口相传的品质,或充满时代特色的事物,而后不断扩大形成风气。暗示考生可从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舍己为人的品质入笔,也可从最近社会上流行的古风文化着墨。③有的借助比喻等修辞为题,富有诗意,能激起考生的写作激情。譬如,连云港题《你的光照亮我的世界》和淮安题《瞄准自己的靶心》分别以“光”与“靶心”为喻,耐人寻味。④作文命题的提示语也设计得精彩纷呈。有的直接引用诗歌或歌词,有的指明方向,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譬如成都题引用艾青的诗《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把它作为提示语,这首抒情诗文短意丰,“盼望出发”就是企盼与惊涛骇浪作斗争,“盼望到达”就是期待与向往胜利地抵达目的地。没有出发,就无所谓到达;没有战斗,也就谈不上胜利。两种盼望,都充满了战斗的欢乐。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人群出发或者到达。疫情需要医生护士的出发或到达;洪水需要官兵的出发或到达;青春在召唤我们的出发,而我们的到达正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出发。这样无论是写《出发》还是《到达》,其思路就容易打开了。
笔者大胆预测,2021年全命题作文将继续挑大梁,其走势可能更“文艺”,“裸题”也将方兴未艾,以场面和情境设置为创新形式的材料作文仍有可能“升溫”,半命题作文再当“配角”,话题作文将渐渐退出幕后,而选题作文的命题趋势同样不可忽视。
其次,命题内容——亮点频现,体现价值引领。
一、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2020年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进一步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和不懈追求。譬如,武汉题是关于“担当”的材料作文,突出了立德树人导向。担当,是时代的主旋律,是走向前进的精神武器,是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以此为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主题,恰逢其时,有效地落实了培根铸魂任务。绵阳以“人生最贵的是_____”为题,渗透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所提供的三则材料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的主题:强调公正公平的规则,强调诚实做人、诚信待人的处事标准。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同学们一定有很多人生故事可以讲述,有很多生命体验可以抒发。深圳题《见证美好》温暖人心,激励斗志,充满了正能量,在润物无声之中,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绍兴题引导考生由庭院中的花各有所长,学会审视他人、审视自我、审视人生,领悟人各有所长,不必去羡慕别人,而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自信地面对人生,做最好的自己。眉山题要求考生针对“每一张迎春的笑脸,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坚持”这句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这道题时效性很强,有较强的带入感,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巧妙地传递了当下社会普遍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此类题还有重庆A卷的《历练》、重庆B卷的《绊·伴》、上海的《有一种甜》、河南的《我的危机故事》、陕西的《合唱》、宁波的《自己决定》、泰州的《同一种力量》、枣庄的《好习惯就是这样炼成的》、攀枝花的话题作文(极限)和自贡的话题作文(青春)等,都体现了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导向这一命题思路。
二、贴近生活,凸显时代主题。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刚刚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疫情防控的考生来说,中考作文应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功能,贴近生活实际,讲好家国故事,凸显时代主题。譬如,北京题一《2020,我的中考》,紧扣社会热点,充分调动了考生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激发了考生的共鸣,鼓励他们写真情实感,引导他们关注和深入思考社会,将语文学习和社会热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导语中提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居家的自我管理,中考时间的调整,短暂而珍贵的返校……”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选择和应对,而“家人、老师、医护人员、警察默默付出,为考试保驾护航”一句有助于激发考生体会和感悟情感的温暖和社会的保障。又如,2020年4月23日,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四川甘孜、阿坝题《我读书日》设计巧妙,看似回避了“抗疫”热点,其实不然——该考区的初三同学4月1日复课,4月23日是星期四,同学们应该戴着口罩在教室里埋头写作业。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在紧张的复课学习中,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带来的愉快享受和深刻思考,简直太惬意!徐州题《当你需要时有我》中的“你”与“我”可以写父母、师长和朋友,也可以写书籍给自己带来的帮助。若能联系今年的疫情,将“我”定位为在抗疫中贡献出力量的普通劳动者,而“你”则是疫情中需要帮助的同胞,着重描写“我”的事迹,那就考查了考生平时关心时政、积累新鲜素材的能力。盐城题《长学问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积极引导考生跳出自我的小天地,拥抱自然,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的考区命题还直接出现了2020年热词或图片,譬如四川南充题《2020,我的抗疫生活》引导考生从医护人员、工人、社区工作者、家有学生的父母及学生等人中选择一个身份,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叙写全民抗疫的生活故事,抒发终生铭记的独特体验。四川达州题是一篇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后通过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来展现2020年的不平凡,并配以人们和医护人员在一起欢呼拥抱的图片。如果单看材料,可写2020年的许多不平凡,如抗洪救灾、非洲蝗灾、澳大利亚山火等。但题目提供了人们拥抱面戴口罩的医护人员欢呼雀跃的画面,这就提示考生要聚焦疫情这个点,叙写抗击疫情过程中触动自己心灵的身边的人与事,或写自己居家线上学习的时光,或写感受到的美好亲情,或写抗疫人员的逆行驰援等,表现疫情中的社会百态,抒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此类题还有江西的《好的故事》、成都的《出发》或《到达》、山东聊城的《美好的选择》、四川巴中的《印记》、江苏苏州的《那些灿烂的细节》、山东烟台的《就这样被打动》、四川德阳的《美的瞬间》、山东滨州的《只要还在》、四川凉山的《分享》、安徽的材料作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和四川泸州的话题作文(样子)等。
三、指向思辨,助推素质教育。受高考作文命题注重考生辩证思维能力考查的影响,今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进一步增加了思维的容量,考查考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哲理思辩的准确性和力度拉开中考作文的得分差距。譬如,河南题《我的危机故事》是一个极具思辨性的题目,体现了语文学科素养,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更强调了对考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考查。“危机”一词本身就充满了辩证思维,导语中又引导考生辩证思考“危”与“机”之间的关系。要学会从“危”的处境中看到、找到甚至创造“机”的存在;面对逆境和磨难的“危”,要拥有辩证眼光去寻找代表希望的“机”。对于考生个人而言,除了常用的“考试失利”“亲子矛盾”“友情冲突”等小危机之外,2020年疫情带来在校高效学习时间的骤减、网课学习状态的懈怠、国外疫情严重导致出国求学的梦想止步等等,考查的是面对人生的危机,我们应该有什么心态,如何应对。这是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尤其是对待生命的态度。浙江湖州题要求考生从“记住该记住,忘记该忘记,改变能改变,接受不能改变”中任选一句为题作文,这道题同样富含思辨。“记住”与“忘却”、“改变”与“接受”都是对立矛盾体,如何选择?关键词除了“记住、忘却、变、不变”,还有限制语“该”“能”“不能”,什么样的算是“该”,什么样的算是“能”与“不能”?如何体现?这需要考生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杭州题以“杭晓舟”名义给新学校负责社团工作的老师写一封信,要求从两个角度“介绍自己”。如果写的是创建社团,那就要陈述理由和设想,陈述的思辨性要体现出来,说理能否说透,逻辑是否清晰,看问题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这就考查了考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表述的逻辑思维能力。此类题还有福建的《学习与性格》、贵州黔东南的《放下》、宁波的《自己决定》、成都的《出发》或《到达》、广安的《面对面》、四川德阳的《瞄准自己的靶心》、泰州的《同一种力量》、河北关于“习”的材料作文、眉山关于“努力和坚持”的材料作文和重庆中考B卷的材料作文题等都蕴含着思辨性,较好地体现了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只要平时注重拓宽视野,加深文化积淀,应该能从容完成作文。
四、鼓励想象,考查创新能力。今年不少题目本身就是一种联想与想象的召唤结构,目的在于让考生充分展现自己个性化的创意,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譬如,北京题与往年一样激发学生想象,巧妙引领学生的价值观。题目二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引导考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个性化的认识。导语中“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一句,引导考生在想象之前首先要做出选择,这个选择不是简单的“物理”选择,而是价值选择。因此在同一个开头之后,会续写出怎样不同的故事,故事是不是精彩,在选择的瞬间就已经高下可判了。又如,浙江金华题一《送给青蛙的大海》一文中,如果青蛙醒来,发现大海的水干了,又会发生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引导考生在对青蛙和童话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烂漫的想象,甚至可以将自己也设计进故事里。此类题还有山东菏泽的《景致》、湖南株洲的《在路上》、四川遂宁的《踏上开往____的列车》等,考生都可以按要求大胆地进行创作。
作文命题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导向。反思今年中考作文题的命题特点,给2021年的备考带来以下四点启示:一是追求独特而有深度的生活感受,关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写个性化作文。二是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关注社会,对社会问题能有自己的判断与评析,思辨与感悟;關注热点,与时俱进,写本色作文。三是学会想象与联想,在生活的旋律下,创造美丽的作文圆舞曲。四是加大阅读量,积累丰富素材。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