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怡情雅性
2020-12-28孙帅
孙帅
盼望了近二十年,终于有了十余平方米的专属书房,起名怡雅斋。
社会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欲望、躁动,难免有一些应酬、喝着烧心辣肺的酒。而回归书房,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有了一个宁静的港湾,于干涸炙热的沙漠中寻到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享受书的快乐、茶的芬芳、曲的悠扬,乐享生活的安逸。
曾搞过几年美术的我最钟爱画册、插图本书籍、连环画等书籍,现在已收集近万本。最让我喜欢的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有关专家编辑出版的“网格本”《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这套丛书共出两百种。封面设计朴素、大方,名家名译。这套丛书的封面设计蛮有特色:在绿色(人文版)或灰色(上译版)的底色上,饰以一圈精美的纹饰,内里是一圈简洁的单线装饰,封面中间最显眼的部分则是双线环饰围起的斜向交叉網格,网格交点上又缀以圆实方的结点,整个封面看似简单,实则典雅大方,蕴涵着无穷的美感。书中的插图,出自名家之手,在当时缺少美术资料的情境中,插图成了我们美术小组成员最好的学习参考。我对“网格本”情有独钟,陆续搜集,只是到现在还未集齐。
漫画书刊于我也有着美好的回忆。记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漫画的鼎盛时期,漫画刊物如雨后春笋,除《讽刺与幽默》报外,还有《漫画世界》《阿凡提》《儿童漫画》《幽默大师》《漫画》《婚育漫画报》《中国漫画》《漫画选刊》等。报纸副刊也纷纷刊出漫画专题,《北京晚报》的“刺儿梅”针砭时弊、抨击丑恶,影响深远。由于喜欢漫画,到现在我还留存了不少当时的剪报,虽有些发黄、纸质发脆,却有老友相见的感觉。
我喜欢漫画,并不是现在流行的青少年卡通类书,而是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蔡志忠的《大醉侠》、卜劳恩的《父与子》等适合不同人群阅读的漫画。最早吸引我的是《讽刺与幽默》报,通过这份报纸,我“结识”了华君武、米谷、张光宇、方成、叶浅予、廖冰兄等许多漫画家,对于他们各自的风格、笔触,记得清清楚楚,还一度临摹,自己也想成为漫画家,但最终没能走上这条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我开始收集名家的漫画集,最早收的是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二娃子》。三联书店的一套由方成主编的《外国漫画家丛刊》,让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了英国大卫·罗的政治讽刺画,瑞典雅各布生、德国威廉·布什和卜劳恩、美国乔治·贝克、法国让·艾飞、丹麦皮特斯托鲁普、波兰兰格仑、日本根本进等人的连环漫画和法国阿尔贝·迪布的幽默画。漫画世界博大精深,中外名家辈出,好作品如云。蔡志忠把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史记》《论语》《大学》《中庸》《列子》《道德经》《唐诗》《宋词》以漫画来诠释经典,深刻的道理,几幅令人发笑的画作,演绎得活灵活现。
让我感到有力度和有感染力的书,还有中外剧本。戏剧是时代的音符,它记录、诠释社会的发展、变迁,在我收藏的剧本中,有郭沫若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屈原》,表现旧中国病态社会、怪异人生的《茶馆》,藏着重重悬念和伏笔的《雷雨》;还有莎士比亚、易卜生、果戈理、布莱希特、阿瑟米勒等外国剧作家名作;《林则徐》(郑君里编剧)、《山谷红霞》(林予编剧)、《独立大队》(陆柱国、王炎编剧)、《锦上添花》(谢添、陈芳千、陈其昌、罗国良著)等电影剧本。
书房中我喜爱的各类画册,有自己参与编辑的,多半为宣传画册,当时为了编好它,四处找图片、组稿,最后编辑、设计,可谓尽心尽力,十余册劳动成果整齐放在书橱中;还有就是朋友赠送的画册,多为个人书画、摄影专集,都好好留存下来了,既然能送你,首先证明人家还是拿你当朋友的,不能辜负了好意。
爱书的人,有多少地方也得被书占满,入架入橱后,地上、书桌上、墙角里再一次被书淹没了,无法弄,可谁让咱爱书呢!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