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2020-12-28赵正哲
赵正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组织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资助系统)。为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山西省于2017年全面启用了该系统。实践证明,以资助系统的应用为主要方式的信息化管理给学生资助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一、资助系统基本情况
山西省全国学生资助系统是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由山西省电教馆进行维护的管理系统,旨在为各阶段学生资助工作提供管理服务,同时具备数据采集汇总、学生资助业务日常管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审核、审批等功能,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资助业务中日常管理、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需求。
二、学校资助工作流程
以学校具体资助工作为例,每个学校的资助工作由始至终可以分为资助政策宣传、受助学生评选、政策落实到位三个环节。
(一)资助政策宣传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涵盖学前、义教、高中、中职、高校等五个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对受资助的学生范围、资助标准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学校直接面对广大学生、家长,因此作为资助工作主阵地的学校,会在充分学习、领会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向学生、家长进行政策宣讲。学生充分了解政策,是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的前提条件。
(二)受助学生评选
按照最新出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认定。学校在工作中安排受助学生评选工作,这时有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或监护人可以自愿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由学校组成认定小组进行家庭经济情况认定;经学校认定小组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对提出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认定,认定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可形成本校受助学生名单。
(三)政策落实到位
按照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规定,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均要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发放到学生本人或监护人手中,严禁使用现金发放。因此学校在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后,首先是主动帮助受助学生办理学生资助银行卡,在办理银行卡并发放给学生后,再将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银行卡中,实现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三、系统填报在学校资助工作中的应用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个别老师在资助工作实践中往往将系统的填报和资助工作割裂开,当成两个不同的工作内容。但事实上,学生资助系统的应用和实际工作并非独立的“两线作业”,而是需要做到“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
(一)资助政策宣传阶段
资助系统在政策宣传中的应用主要是及时传递信息通知和为精准宣传提供帮助。
1.信息通知。为了能让学校老师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资助政策、工作安排,资助系统有以下三项较为重要的通知功能。
(1)登录界面的紧急通知功能。该通知由系统运维方进行发布,可对系统升级状态、最新功能变化进行及时的告知,但由于任何一个打开资助系统主页的人都可以看到该通知,因此这里的通知不涉及具体工作内容,仅是帮助各级老师充分认识系统、功能变化等。
(2)日常办公项目下的通知公告功能。该功能由主管教育部门编辑发布,可以对所属学校及时发布工作通知等信息。学校在登录资助系统后,能够第一时间查看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或通知,及时按要求调整全校资助工作的安排。
(3)资助业务管理项目下的政策文件管理功能。该功能由主管教育部门编辑发布,可以向所属学校发布最新资助政策、通知文件等重要资料。有需求的学校可以在政策文件项目下,下载所需要的文件。
2.精准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重点在于宣传精准,实际工作中既要强调政策的内容精准,也要强调政策宣传的对象精准。
(1)全面宣传。传统工作中,学校通常使用发放“开学通知书”“告家长一封信”“学校学生手册”等印制品,或是采取班会集中学习、微信群政策告知等方式实现校内资助政策宣传“全覆盖”。该方式对于让广大师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使国家利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重点宣传。除以上方法外,随着资助系统特殊困难学生信息库的上线应用,学校除了采取全面宣传的方式,更可以根据具体政策要求,针对资助系统中提出的建档立卡学生、残疾学生、城乡低保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和孤儿学生等特殊困难学生采取“点对点”的资助政策重点宣传方式,充分利用资助系统带来的高效、准确的信息化数据优势。
(二)受助学生评选阶段
受助学生的评选工作,要求認定材料真实、准确,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资助系统在数据收集和信息核查等方面给学校工作提供帮助。
1.数据收集。资助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各项资助数据的收集、汇总、审核、上报,完整地记录了学校落实资助政策的过程,又进一步提升了教育部门的管理水平。
(1)提出申请。按照有关要求,学生本人或监护人在自愿提出资助申请时,需如实填写综合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认定申请表并提交学校。该阶段是学校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阶段,应当在了解学生经济情况、进行详细备案后,在资助系统中进行家庭经济信息录入。
(2)确定资格。按照工作要求,学校在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基础上,需由学校认定小组综合考虑学生日常消费情况以及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以此开展认定工作。如经认定学生不属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在资助系统中的学生困难等级认定项目中认定学生为“不困难”;如经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可以根据其困难程度在系统中认定为“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并以此确定资助档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示无异议后即可形成本校受助学生名单,并在资助名单录入项目中完成受助名单的录入和审核等工作。
2.信息核查。在学校工作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问题。资助系统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问题。
(1)存在的困难。学校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存在诸如学生由于自尊心等问题羞于承认家庭经济有困难;个别学生由于特殊原因无法提供相应材料,导致出现学校难以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认定等问题。
(2)信息核查。由于部分重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已由教育部同民政部、扶贫办、残联等部门进行了数据的对接并实现动态管理,因此学校仅需要打开系统,在资助业务管理项目下的信息查询功能中,即可快速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等重点保障家庭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甄别。
(三)政策落实到位阶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根据政策落实方式可以简单分为免学费类、助学金类。其中,免学费类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方式为直接免收相应学生学费,例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等;助学金类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方式为向学生发放资助资金,例如学前教育资助经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等。
为了真正落实资助资金要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发放到学生本人或监护人手中这一要求,高中阶段(含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资助系统可以在资助业务管理项目下进行银行卡信息管理,将每个受助学生的银行卡信息填写到系统中进行备案,进一步完善资助信息的收集。
四、资助系统的应用给资助工作带来的变化
(一)优化了教育管理部门资助工作管理水平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强化精准识别。各级教育、民政、扶贫等部门通力协作、上下联动,资助系统已实现了重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动态管理,学校仅需要打开系统即可查询学籍在本校的学生信息,知道该生是否属于建档立卡、城乡低保等家庭經济困难学生。如此,教育部门、学校在进行困难学生识别时,可以做到数据精准、不漏一人。
依靠大数据实现资金拨付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在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底数清楚的情况下,资助资金的核算和拨付也更加有的放矢。传统的资助资金分配方式为按照资助政策规定的比例,以学校在校生人数为基准进行核算。资助系统运行上线后,教育部门在制定资金预算时,可以在系统识别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申报精准制定各学校所需资金。
(二)简化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报流程
信息共享简化困难学生认定手续。如何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是学校资助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学生受自尊心影响羞于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相关佐证材料丢失或不规范、学校难以甄别佐证材料真伪等问题,给学校的认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带来了困扰。资助系统使用后,学生即使不提交佐证材料,资助系统仍可以向学校提示该生家庭经济情况,学生仅需要向学校提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即可完成材料的上报。
精准识别使得资助政策更好地服务学生。资助系统的应用,给学生资助工作方式带来了较大的变化。真正实现了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教育部门、学校的服务水平。
(三)减轻了学校等基层单位数据管理负担
完全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了学校数据填报效率。由于资助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学籍系统,并和民政、扶贫等部门进行了充分的数据交互,学校在进行数据填报过程中,仅需要在学生名单中查找并勾选需要进行资助的学生,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完善,即可完成信息填报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数据互联互通,缓解了学校填报报表过多问题。由于教育扶贫工作事关重大,近两年来,各项统计报表呈现种类多、指标多、频次多的情况,给基层特别是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压力。资助系统的应用使得不同部门、不同领域扶贫、户籍、学籍、资助等各方信息实现了交换和沟通协作,形成全方位的资助数据库。学校用户可查看本校学生的信息,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查看辖区内所有学生资助相关信息。系统在记录学生资助落实情况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动生成各类报表,无需学校再进行填报。
资助系统的上线运行给教育管理部门打开了信息化的视野,让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太原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