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作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20-12-28黄姗姗
摘要: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许多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积极地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融入主体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稳定提升。不可否认,创造力培养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对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意义重大,老师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心理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保障学生在一个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个人的创造力水平的稳定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对此,本文以高校作曲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相关作用以及具体策略,以期为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作曲教学 创造力培养
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必修课程,作曲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复杂,在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之前,老师需要分析这门创造性艺术的教育教学的要求,着眼于新时代背景之下音乐教学的新内容、新标准来实现针对性的调整。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老师在音乐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直接忽略对学科创造性地分析以及研究,机械地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等同,这一点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不容乐观。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创造力也是音乐教育教学之中的重点引进核心,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才能够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互动,真正地意识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和精髓,掌握音乐创作的技巧和要求,提升个人的音乐专业素养。
一、创造力
创造力是个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所拥有的综合性本领,这一个人素质主要以自身的个性、智商以及适应能力为支撑,反映着个人认识新事物以及产生新事物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如果站在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来分析,那么可以发现创造力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元素以及动力。对于作曲教学来说,这一教学板块的创造性比较明显,因此在教学实践之前老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积极的将更多的创造性元素融入其中,分析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更好的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体制的有效改革。
二、当下作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发现,高校作曲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实现学生和积极思维能力及水平的稳定提升意义重大,老师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着眼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积极调整后期的教学测评和教学方向,给予学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对自己学习有一个很好的认知,掌握音乐专业课程学习的技巧和精髓。另外,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实践的过程之中,作曲课程比较多元,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主动参与其中,实现个人音乐制作能力的综合运用。在对学生和音乐作曲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没有掌握音乐作曲学习的核心要求,忽略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以及优化,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和参与的积极性,难以对作曲学习等其他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在落实主体课堂教学环节时,老师采取简单讲述的形式来与学生进行互动,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种机械且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有一部分学校在作曲教学的过程之中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理念的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慢。在完成主体教学内容之后,老师没有积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工作,现有的教学评价直接以量化评价以及教师的简单评价为主体,难以更好地体现作曲教學的价值以及意义,极少有老师能够意识到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呈现着在不断下降的趋势。
三、作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作曲教学的作用及优势,在落实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着眼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学习条件,分析不同教学元素和教学领域的实质内容,积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采取创造性的教学训练和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创造能力水平的稳定提升。
(一)重视对经典作品的模仿
首先,在高校音乐专业作曲教学的过程之中经典作品的分析以及研究尤为关键,与其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相比,作曲的教学难度偏高。在开展这一音乐教学活动之前,学生对音乐作曲的理解偏少,尽管该专业学生拥有一定的音乐技术,但是在对某一个音乐作品进行独立创作的过程之中往往会感觉非常的困难以及抵触。其次,在对中外音乐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可以发现,世界各国拥有许多的经典作品,这些都是作曲教学的重要范本,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进一步的创作以及模仿。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形式既能够体现高效课堂构建的实质要求,还能够积极地揭示新时代背景之下作曲教学的本质内容。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在作曲教学实践之前,老师需要以简单的技法讲述为原则,鼓励和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已有的作曲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进行简单的模仿,这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体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向和指导。但是从目前来看,有一部分音乐老师在作曲教学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许多片面的认知,实质的作品模仿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有的老师直接以简单的严格模范为主题,要求学生对作品的结构以及调性进行深入解读,然后完成后期的旋律创作工作。尽管这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但是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及水平的提升。还有一种方式是自由模仿,自由模仿尽管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导致许多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无法遵循正确的学习方向,有一部分学生只能够进行简单模仿。对此,老师必须要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积极协调后期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向,将有效的模仿手段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
(二)注重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背景与兴趣爱好有所区别,因此在作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来调整后期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内容,尽量避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压制。首先,理性分析、感性研究以及主观客观之间的有机结合尤为关键,在完成前期的简单模仿之后,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尽量避免以统一的标准来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作曲学习之中。其次,作曲教学并非以批量生产和批量培养为主体,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的要求,引导形成良好的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价值以及优势。需要注意的是,作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最为关键,老师需要以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为依据,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为了保障学生树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识,老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有注重师生角色的有效互换,将课堂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采取创造性的作曲教学形式来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进行认真的观察,只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老师都需要提出公开表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以及肯定,从而在个人学习以热情的指导之下实现自主创作,对作曲学习有一个深入且客观的认知。
(三)实时分阶段教学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有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技术有所区别,因此老师的恰当引导以及分阶段教学尤为关键。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学习基础为原则,关注创造力培养的具体要求以及内容,分析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积极的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在落实自主教学的过程之中,有一部分老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提升,直接以简单一刀切的形式为主体对行为进行简单的引导以及鼓励,最终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效应及兴趣。在第一阶段教育教学中,老师可以以浪漫主义音乐以及古典主义音乐为主体,这两段时期的音乐作品非常的丰富,同时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老师可以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的实质要求设置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稳定提升。第二个阶段则需要关注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了解教学之中的演奏器具,分析不同作曲的风格以及具体的要求,通过对细节分析以及研究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思维以及素养,让学生能夠掌握不同的音乐作品创作方式。
其中专项训练尤为关键,老师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鼓励学生分析不同自己创作的风格以及技巧。第三个阶段则是整个作曲教学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大型交响乐队训练以及重奏为主体,老师需要积极加强这一阶段与前两个阶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从容应对不同应用的写作任务。为了充分体现三大阶段教学的重要性优势,音乐老师不需要注重自我提升,主动学习同行们的优秀作文和经验,抓住各种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实践培养个人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创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积极践行素质教育,促进新课程改革。
结语
在高校作曲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为关键,老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关注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具体内容和特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更好地体现这些教学的本质要求,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康长安.高校作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16):163-164.
[2]唐乐琪.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作曲教学中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19,624(03):34-35.
作者简介:黄姗姗(1982.2-),女,汉族,湖南津市人,学士,讲师,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基础乐科、音乐教育,现供职于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