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质
2020-12-28崔怀祖
崔怀祖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总纲,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原则,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质进行了概述和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师法自然 天人合一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秦汉、转折于魏晋,繁盛于唐宋,成熟于明清,集大成于乾隆盛世。历经数千年积淀终成为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东方文明的有力象征。中国古典园林历经三千多年的变化发展和演进,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造园理念与艺术思想。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写意山水园著称。中国古典园林是理想的人居环境范本,“天人合一”是其艺术特质。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质进行概述和分析。
一、崇尚自然,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造自然景观,即“第二自然”,往往有山水画意,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古人造园崇尚自然,筑园叠石前必先察看地形,再根据地形地貌、古树名木的位置巧作构思,随机应变规划设计。“师法自然”是造园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是“天人合一”观在园林设计理念上的体现。
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奴隶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商殷时期开始的,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可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用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开始从利用自然向模仿自然环境转变,如西晋金谷园。唐宋时期,皇家宫苑继续扩大发展,将模写山水推向顶峰;写意山水园得到发展,如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宋代的网师园、沧浪亭。明清时期,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一个标志是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另一个标志是园林创作理论化,如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李渔的《闲情偶寄》等,将园林创作实践经验系统化,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可供模仿的范本。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纵观其发展史,始终是沿着“师法自然”和崇尚“天人合一”的艺术思想发展的,并最终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核心的综合艺术,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观念,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具特色、享有盛誉。
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論,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遵循的创作原则。“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中国古典园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园林建造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以大自然为蓝本,即本于自然,但又不是简单模仿,而是造园家经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了解,相地合宜,做到胸中有数,通过内心的感悟和构思,随机应变设计图纸,构园得体,将自然的美转化成为艺术的美,营造出能引起观赏游览者遐思、共鸣的意境,即高于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天人合一”观在园林艺术创作上的体现。
园林先设计再建造,与绘画先立意再创作,原理上是想通的。或许是出于对园林中画意的重视,古代的造园家往往又是画家或诗人。唐代王维是一名诗人,更像一名画家,他在长安郊外建造的辋川别业,令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南宋的刑部侍郎俞子清,善画山水,他创作的假山也堪称一绝,是因为“胸中自有丘壑,又善画,故能出心匠之巧”。唐宋的这一传统在明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研习绘画成为练习造园的必由之路。明代计成是中国第一部造园专著《园冶》的作者,早年先以绘画成名,中年才改行造园,由画家转为造园家,他的《园冶》一书常论及如何运用画意造园。在明代,园林绘画作为一种类型,画意指导造园作为一种原则,真正得以成立。
园林之所以能够与文人画相互借鉴和促进,是因为画家和造园家都以山水风景为艺术对象,不同的是画家是在平面上描绘山水物象,而造园家是在空间中建造出立体的山水艺术。园林与绘画的创作过程都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艺术品,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要用艺术来妙造自然,都呈自然风格;而且文人园林与文人画的创作者都是文人,所以具有共同的审美意趣和价值追求,塑造的作品题材和艺术意味也类似,创作理论也相通。
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艺术境界。所谓“人作”就是人工所作,“天开”指天工开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说园林虽属人力所为,但是却如天然自成一般,体现人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一致的理念,这是造园家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天人合一”观在园林上的物化形式。
自然界是一个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园林风景要显得自然有生机,就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组织布置各类景物。中国古典园林在从西汉私家园林的诞生,到明清达到艺术高峰的漫长历史中,都延续着自然山水园林风格,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在国际上被称作“自然山水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用山、水、植物等自然要素来建构风景,即以自然山、水地貌为基础,因形就势,布局高低错落,以植物作装点,显得极为自然。建筑也采取自由式布局,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亭台楼阁飞檐翘角,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散置在山水之间,力求与山、水、植物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内景画面中,具有山林野趣。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表明了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作”与“天开”的统一体。首先,“人作”是指实现“天开”的途径,“天开”须靠“人作”完成;其次,“天开”是“人作”的理想和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要消除人工雕琢的痕迹,在园林的有限天地中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山水泉石之美;最后,天工高于人工,“人作”需师法自然、精心构思、匠心独运,努力达到“天开”的效果,造园技艺的最高境界是“巧夺天工”“大巧若拙”、返璞归真,从而达到宛如“鬼斧神工”、精妙入神、以艺合道的理想效果。总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首先肯定园林是人力建造的山水环境,其次又肯定天然美是美的最高境界,以“妙造自然”为创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