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油画中书法的融合研究
2020-12-28李亮
摘要:写意油画是西方油画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融合,是油画中国化的重要表现。在写意油画创作中,书法艺术形式的融合能够给写意油画的创作带来更高的艺术价值。写意油画中融入书法是其发展的重要需求,书法艺术中的笔触、笔势都在写意油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表现。现文章主要针对写意油画中书法的融合进行研究。
关键词:写意油画 书法艺术 融合
写意油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油画创作中融合中国绘画的精髓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实践。写意油画在创作中用笔与书法的融合是中国油画成熟发展的标志之一,这种形式需要在充分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灵活的利用油画材料来进行。
一、写意油画与书法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画种,在中国传播已有百年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下油画也出现了民族化倾向。上千年的中国绘画崇尚写意,创作者们享受笔墨的乐趣与情调,尤其是绘画创作中的精神。写意油画相对写实与抽象来说的,写意油画是将油画材料与意境人文结合的一种产物,将中国书法艺术融合其中则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油画。写意油画并不注重写实,而是追求意境。油画创作者通过不同的绘画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写意油画以写印象替代客观写实的写生,尤其在风景油画创作领域忽视了自然风光的描绘。更加注重手法与主观情感,注重意的表达,削弱了形体塑造的成分,进一步强化了书写的韵味,使得线条最大程度发挥了作用,甚至出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点”“擦”“染”手法等,画面空间更加平面,留有大面积的空白,色彩取向单一,以黑色、白色、灰色为主色调。从写意油画的特色可以发现,写意油画中融入书法是写意油画发展的重要需求。书法与绘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书写是写意油画笔触中的造型形式,是一种写意精神的展现。
二、写意油画中书法的融合
(一)笔触在写意油画中的应用
笔触即为在绘画创作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创作的线条与图像等,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笔法。笔触是绘画创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情绪的表达,也展现了创作者的艺术审美。如著名画家董其昌则利用书法技巧来进行绘画创作,注重笔触苍劲之力以及精神表达。在书法创作中笔触是十分关键的,影响笔触的因素也十分众多,如笔尖的干湿度、用笔的形状以及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都能够带动笔触的变化。用笔过程中手腕力量的变化也是影响笔触的重要因素。起笔、手笔以及用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都需要将书法气势中的力量融入所要创作的意象。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以笔触来表达意境。
(二)笔势在写意油画中的应用
笔势是书法创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写意油画创作中也可以指绘画中的气势,涵盖了绘画中事物以及要传递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书法中的技巧与方法。从美学角度来看,写意油画创作中一瞬间的表达是笔势的主要特征。在对写意油画的笔势进行欣赏时需要从其整体画面入手,层层深入来领悟笔势的引导,进入写意绘画的深层次境界,领悟画家在创作时的心境。在创作写意油画的过程中创作者要始终保持笔势的意识,把自己的意境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书法中的笔势展现出来,让欣赏绘画的观赏者能够寻找到与创作者情感沟通的桥梁。
(三)融合书法的写意油画创作
画面中的意境与创作者的表现手法是密不可分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绘画创作的笔法。如谌北新创作的写意油画作品《避风》就娴熟地运用了书法的笔触,展现出了色彩疏密融合效果。喝水的柔美与流畅,船体的刚硬与水的柔美相互融合、相互交织,以不同的書法表现力度进行表现。在写意油画创作中有的物体虽然没有具体的形,也能给人一种特别的纵深感。又如毕志勇创作的以晋商文化为核心的写意油画,以书法艺术形式中用笔轻重缓急的形式,在意象的表现中融入了书法的启示,不经意间达到了笔尽其意的艺术效果,这种写意油画创作中的书法笔触使得其作品别具特色。
结语
从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笔法一直都是绘画创作者们持续追求的重要课题。从初期一味地对西方绘画的模仿,到后来对绘画材料、绘画手法的研究,逐渐激起了中国人在绘画创作中的自信。写意油画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在充分展现油画独有的艺术形式与表现力的同时还融入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精神。写意油画中书法的融合并非偶然,书法在中国艺术创作中不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还具有特定的精神文化模式,能够引领中国油画创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 马全社.从融合发展到构建超越——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历程[J].文艺研究,2009(2):136-137.
[2] 陈薇,唐军.写意与写实——浅谈中国油画中的艺术表现[J].商场现代化,2010(5):180-181.
[3] 孙建.书法之“笔势”对油画的借鉴价值[J].人民论坛,2015(33):24-25.
[4] 陈登文.从“状物”到“写心”——祁海平在广西的油画艺术追求[J].安顺学院学报,2018(2):63-65+121.
作者简介:李亮(1986-),男,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书法学。 现供职于晋中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