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描绘画中“线条”的作用
2020-12-28葛传梅
葛传梅
摘要:素描已经从美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艺术,在美术界占据着一席之地。素描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夸张性,主要是通过线条的变化艺术、明暗对比、虚实结合来呈现艺术魅力。线条是素描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素描作品重要的藝术表现形式,影响着整幅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线条可以勾勒出客体对象的轮廓、五官、形态等,通过简单的黑白颜色对比、色彩搭配等来对素描对象进行诠释,属于一种素描美术作品的灵魂所在。本文主要是论述了线条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分析了线条对素描绘画创作的影响,以及对素描作品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关键词:素描绘画 线条艺术 作用与价值 运用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艺术世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各地美术馆和艺术馆的数量与展览逐年增多,其中素描绘画就是备受大众喜爱的绘画方式之一。线条艺术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服饰上不同的针织线条、建筑物的造型线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无论是人物素描,还是静物素描、风景素描,线条都是绝对的主角。笔者主要是分析了线条在素描绘画中的运用,分析线条对于素描作品构图的影响、对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对绘画者创作情感的渲染等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帮助绘画爱好者提升对线条艺术的了解,爱上素描绘画创作。
一、有利于提升素描绘画作品的造型和构图美
素描绘画的显著艺术特色之一就是多变的线条,线条在素描绘画中可以给予创作者最大的自由,根据自己的灵感,选择蜿蜒曲折、长短不一、有棱有角、粗细不一等形态的线条,运用多变的线条来对素描对象进行创作,我们也可以说是线条决定了素描绘画作品的艺术走向。线条可以对素描对象的结构和特征进行描绘,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个性,随着素描绘画对象的变化,线条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创作者在描绘大海时,一般会采用曲线来进行描绘大海的动与静,波涛汹涌的浪花,通过运用不规则直线来描绘边界,展现大海的浩瀚无边,让欣赏素描绘画作品的人可以感受到大海的生命力,仿佛整幅画都在流动,利用多变的线条让大海更加灵动,提升整幅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同一幅素描作品中经常会运用到多种线条,这样可以更好地对素描对象进行造型刻画,让素描作品更加逼真,让构图更加合理,让欣赏画作的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帮助欣赏者在脑海中构建艺术形象。
二、有利于提升素描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美术作品属于是平面绘图,创作者主要是通过线条来展现画作的空间感,启发欣赏者的联想力,让素描作品的意境更加深远,提升了素描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例如我们在进行素描创作时,可以通过各种线条的叠加、交汇等来营造出一种空间立体感,让线条的组合更加艺术化,这样可以带给观赏者无限的启发,仿佛可以顺着画作看到更深邃的世界,感受创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达芬奇在自画像中,利用线条勾勒出自己标志性的络腮长胡须、深邃而平和的眼神、沟壑难平的皱纹,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睿智、严肃的老者,这些都是运用线条来进行勾勒和展现的,提升了整幅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达芬奇在自画像中灵活运用了弯曲度不同的曲线来描绘胡须,用纤细密集的线条来展现脸庞上的皱纹,对于眼睛的刻画比较传神,眼神坚定而深邃,让人物肖像画更加逼真。线条可以对于人物的五官、景物的变幻进行描绘,让素描绘画更加富有写实性,运用线条营造出画作中的情感氛围,提升素描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三、有利于赋予创作者更多的自主创作空间
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在不同的绘画者手中具有不同的艺术色彩,是绘画者展现美术功底和艺术素养的重要形式。我们在素描绘画中总是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线条,根据素描对象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线条,进行自主创作。线条就像是画家的画笔,或轻或重、长短穿折、曲直弯转、波纹蜿蜒,具有创作者浓郁的个人色彩。例如我们在欣赏毕加索的素描作品时,可以明显感到浓郁的抽象风格,毕加索在素描绘画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夸张的线条,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例如《卡思维勒像》中,毕加索在这幅画中利用垂直、倾斜、水平等线条交织分割出块面,弱化了对色彩的运用,利用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人物刻画。另外,我们在儿童素描绘画中可以看到线条的艺术价值,儿童对于世界的认知有限,主要是通过简笔画的形式来进行创作,儿童可以利用随意的线条勾勒出素描对象的轮廓,方便儿童添加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释放儿童的天性,激发他们美术创作的积极性。
结语
总之,线条是素描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在素描绘画创作过程中,要巧妙运用线条的形态,化有形于无形,让线条和画面融为一体,提升素描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我们在素描创作过程中,既要尊重素描对象的客观特征,也要进行大胆地艺术创作,利用线条凸显特征,赋予画作自己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狄清云.浅析“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5(07):203.
[2]陈亮.线条对素描及绘画艺术的实际意义[J].美术大观,2016(12):68-69.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何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