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专病)联盟建设成效评价调研报告
2020-12-28费翔陈力
费翔 陈力
【摘 要】本文以浦东新区专科(专病)联盟建设为核心,同时了解国家层面和上海市层面专科(专病)联盟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力求通过摸家底、找差距、提对策,为浦东新区专科(专病)联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推动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发展“健康浦东”做出贡献。
【关键词】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健康浦东;新型医疗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0286-01
1 专科(专病)联盟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基层医护人才缺乏这一短板,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指出,要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党中央的顶层设计指引下,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逐步实施,而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就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
2 专科(专病)联盟组织管理情况与建设成效
2.1 全国性专科(专病)联盟建设情况
2017年11月25日,在国务院号召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高血压专病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在北京成立。目前该专病联盟已经成立了高血压专病医联体省中心约36家;全国300个地市级的分中心,目前已经成立约200家。截至2018年11月30日,已经有2723个医疗机构参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各级中心、分中心和成员单位分工协作。
2.2 上海市专科(专病)联盟建设情况
2015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浦东和奉贤两区卫计委牵手,建立上海东部儿科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儿联体),包括区属三级、二级和社区85家医疗机构,覆盖上海近三分之一地域面积和四分之一以上人口的儿童。
2.3 浦东新区专科(专病)联盟建设
2017年12月,依托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政策支持,结合区域内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地区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医院等因素,由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为主体医院,联合浦东新区内不同级别的妇产相关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组成区域性妇产科专科医疗联合体。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专科联盟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共同协作,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需要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专科联盟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3.2 专科联盟内资源整合共享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各级专科联盟内已经初步实现影像、检查、检验、心电等实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避免了患者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但是,目前专科联盟内信息化水平参差不一,数据平台不完善,信息交互不够流畅,时有数据丢失发生,导致检查结果缺失,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3 双向转诊的服务流程有待规范
目前专科联盟内已实现90%以上二、三级医院畅通转诊,减少患者盲目就医和避免延误就医。但是,转诊平台内专家信息更新滞后、部分专家积极性和重视程度不够均导致转诊专家的覆盖面减少以及部分已预约的转诊取消。同时,由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没有落实,导致转诊过程中“转出容易,转回难”时有发生。
3.4 考评机制和绩效分配有待进一步统筹和合理
目前专科联盟从国家和地方政府获得的资助较少,特别是缺乏关于技术培训和相关医疗设备的专项经费,缺少与工作量相配套的绩效增量,考核评价体系和绩效分配没有挂钩,极大的影响了基层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
4.1 加强顶层设计和强化内涵建设
要注重顶层设计,要厘清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责。建议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综合监管,不断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1];医保部门要深入整合新农合、居民和职工医保,对城乡居民实行统一的医保政策;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要密切合作,做到防治融合、防病在先、小病早治、急病快治。
4.2 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推广
专科联盟长期有效的运行高度依赖于信息化。首先,完善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平台。其次,依托专科联盟牵头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内临床检验中心等,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第三,在专科联盟内建立会诊中心,连接牵头医院知名专家为在基层就诊患者进行远程诊疗,填补基层医技人才“真空”,提高患者就医质量和满意度。
4.3 落实职责定位和规范双向转诊
专科联盟建设首先应明确联盟内部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定位。牵头医院主要负责疑难杂症和罕见病;基层医院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初级诊疗及转诊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部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在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定位的基础上,完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平台,加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交流沟通[2]。
4.4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分配体系
强化考核和制度约束,建立联盟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联盟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可以成立理事会,行使统一考核权,理事会在人、财、物上进行统一协调,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各方的需求和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振骅. 社会办医在"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中的分析和思考[J]. 广东经济,2017,4(20):78 -80.
[2] 江力波, 任建琳, 王剑萍. 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总结与分析[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雜志, 2018,24(6):409-4
通讯作者:
陈力(1986-)男,汉,安徽安庆,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行全科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