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0-12-28
摘 要 本文是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立项课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基于“工匠精神”职业能力形成理念》成果的总结和发布。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制造业走向中国智能制造业,继而走向中国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国梦和强国梦的最关键环节,是职业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工匠精神”承载着职业院校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终极梦想。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目 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资源和政策上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职业院校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培育“工匠精神”。纵观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对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相关研究非常有限,对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更多“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匠精神;跨越式发展
1信息化背景
2017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一提到“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纳入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区域统筹,组织、推动、落实、监管职业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职业院校要深化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传承和促进創新创业中的应用,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鼓励各类信息技术企业、专业机构、行业组织等积极有序平等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1]。
2崇尚“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
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中,工匠是指社会上具有一技之长的,从事各行各业的手工业者群体,如木匠、竹匠、砖匠、瓦匠、铁匠、厨匠、剃头匠、箍桶匠、油漆匠等等,这一群体有别于农民群体和知识分子群体。历史上,无数的工匠用自己的智慧推动了中国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他们的劳动成果和手工技艺,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明创造的鲁班是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代表。庖丁解牛技艺纯熟如舞蹈,不仅给人艺术的享受,还给人哲理的启迪。
我们提倡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就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有梦想,有追求,有创新精神的能工巧匠。同时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表现,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人文精神。
而现代意义上工匠的培养,除了极少数情况,不再是过去师徒相授,父子相承,“工匠精神”的培育也不再是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而是以各类的职业学校教育为主体。因此培育、践行“工匠精神”,是对职业教育的品质一次有深远意义的提升。
3践行“工匠精神”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品质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一般概念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多年来,无论是初等职业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或是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办学模式,教育理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教育的品质,除了传授扎实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主要从“工匠精神”的几个内涵着手。
(1)用“工匠精神”培育学生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和追求。尽管生源比较差,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学生普遍对自己人生期望值比较低。但职业学校的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让学生学习一门技能,获得谋生手段这样低层次的要求上。低要求培养不出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适应新时代制造强国的能工巧匠的。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需要一大批有着执着的职业追求和职业理想的高技术职业人员。他们对职业的态度,不仅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且当作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
(2)是用“工匠精神”培育学生对职业精益求精专业精神。对产品品质与完美的不懈追求,专注于自己的职业技术领域进行深度挖掘,刻苦钻研技术、技艺,摒弃工艺的拙劣与粗制滥造,注重细节,注意品质,注重客户体验,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也是制造强国能工巧匠的职业品质。人们对瑞士手表的敬佩,源于瑞士人的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人们对德国汽车的追捧,源于德国人对产品工艺品质的不懈努力。人们对日本马桶的认可,源于日本人对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使每一款产品不仅具备可靠性、精准性、还具有艺术性,使商品升华为艺术品,从而提升商品的内在价值。
(3)是用“工匠精神”培育学生的勇于创新精神。成语云“独具匠心”,这是对工匠创新精神最简洁的表达。传统对“匠”这一称呼的负面认识,往往就在于“匠”的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现代提倡的“工匠精神”,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不仅要做“工匠”,更要做“专家”。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新材料层出不穷,新工艺突破,这意味着,产品的加工工艺、工匠的技术技能要不断进步,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本身就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古代的木匠鲁班就是最好的明证。英国发明水泥的泥水匠阿斯普丁是典型的代表。现在,一些高尖产品,我们之所以不能生产,就在于缺少高技术加工工人。世界上众多伟大的公司如苹果,华为,兼具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他们已将二者内化在一起。
总之,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认识,职业追求,职业理想,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文精神,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朱仲南.“工匠精神”的遗忘与回归[J].领导科学,2016(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