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敏捷开发模式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探索
2020-12-28王文冀
王文冀
摘要:为提职业院校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质量,该文针对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现状和现有培训模式,引入Scrum敏捷软件开发和SAM敏捷课程开发模式,并对两种敏捷化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构建了敏捷开发模式下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基本模式,以实现更好的培训效果。
关键词:Scrum敏捷软件开发;SAM敏捷课程开发;教师培训;信息化培训;迭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1-0141-03
近年来,各省级政府、教育厅利用职业院校国家级、省级培训方式,对职业院校教师开设了大量信息化培训课程,还专门面向参加信全国息化技能大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师,开设了“信息化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高端研修项目”等信息化培训。如何有效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充分利用国家省政府给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就是当务之急。
1 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形式与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信息化培训方式上,可以从培训方式、培训理念、培训设备等角度对教师信息化培训模式进行分类:1)根据不同的培训方式,可分为面授培训模式、远程培训模式和混合培训模式;2)根据不同的培训设备,可分为基于PC端的线上、线下教师培训模式和基于移动端的教师培训模式;3)根据不同的培训理念,可分为讲授式教师培训模式和实操式培训模式。
目前,教育部门和各级院校普遍采用的是“瀑布式”信息化培训模式,该模式可分为六个阶段:培训需求调研阶段、根据需求设计培训项目阶段、根据培训项目组织教师预报名和正式报名阶段、教师参加培训阶段、反馈培训情况阶段、培训总结阶段。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的主体一般是由政府主导下的各职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培训讲师一般是职业院校教育专家、各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训学员一般是各职业院校各类教师。
虽然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对教育行业的冲击不强烈,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还存在诸多问题。经调研分析,主要原因基本有以下三点:一是在由政府主导的国培省培中,基本采取以年为单位的培训模式,从培训项目的调研到实际培训的周期太长,有时参训教师在报名时并不知道具体要培训什么,导致培训内容不完全符合参训教师需求。二是一些培训机构为争取培训项目,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际开展的培训内容存在出入,使培训内容与参训教师的预期不符。三是培训结束后,没有进一步跟进培训情况,培训效果短期反应较好,后期可能与参训教师的真实使用需求不符,且无法推动后期培训方案的改进。
2 敏捷开发理念和实施工具的介绍与分析
敏捷软件开发是一种从199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新型软件开发方法。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的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1)。
2.1基于Scrum的敏捷软件
Scrum是敏捷软件开发方法之一,是迭代式增量软件开发过程,在国内外知名企业中被广泛采纳的用于进行软件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Scrum原词来自橄榄球,从Advanced Development Methods(先进开发方法)中发展为Scrum。在 Scrum 软件开发中,将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划分成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称为一个冲刺(Sprint),通常一个周期为2-6周,在每个冲刺阶段,开发团队通过完成一系列开发任务产生一个可以交付的软件版本,每一个开发任务称之为一个订单项,所有的冲刺订单构成了整个项目的产品订单(Product Backlog),冲刺订单是产品订单的子集,包含每一个冲刺所包含的需求信息,又称为迭代任务清单(2)。通过多次冲刺、评审会、增加新项目等环节完成整个软件项目。如图1。
2.2基于SAM的敏捷课程开发
SAM(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model)理论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翻译为“持续接近”理论,是2013 年由Michael Allen在ASTD会议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开发模型(3)。
SAM敏捷课程开发,在真正设计开始之前首先进行信息收集,客户和课程开发团队从广义层面上积极探讨业务问题,为接下来有个好的开始做准备,制定最初的设计方案。制定项目规划,包括影响时间或者预算,不仅仅对管理的成本和质量做到细致考虑,还需考虑与客户进行项目沟通、风险、明细表、范围、人员安排等附加设计。
经过准备阶段的工作,提出初步方案,考量所有的内容是否符合学员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的需要。经过多次迭代进行修订,形成培训方案设计初稿,再次与客户确认解决策略是有可行,再通过开发、实施、评估等多次迭代,形成教学实施与应用的完整版本。如图2所示:
2.3 两种敏捷开发模式的区别与功能分析
Scrum敏捷开发与SAM敏捷课程开发都采用了敏捷迭代的理念,因两种敏捷开发模式所开发的对象不同,所以两种模式所采用的迭代方式、时间、方法、参与人员有所不同,具体对比如下:
2.3.1 敏捷开发模式的流程相似
首先確定目标,第二是进行迭代开发,第三是通过评估、总结、迭代等方法,最终实现最佳产品或方案。两种开发模式大体分为三大步,如表1所示:
2.3.2 敏捷开发的产品不同
Scrum敏捷开发的产品是软件,将一个完整产品根据重要程度分割而成若干个冲刺产品,在完成冲刺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增量开发。SAM敏捷课程开发的结果是培训方案,是将课程培方案确定为产品,最先制定初级版本,与客户充分沟通后再逐步形成黄金版本的产品。
2.3.3 参与人员与角色不同
Scrum敏捷开发主要由三类人员组成:产品负责人,负责产品需求的提炼、条目化、优先级排序;敏捷项目负责人,负责维护敏捷开发的秩序,并协助解决非技术问题;敏捷团队成员,主要负责软件的开发,通过每日站立会、任务看板、计划纸牌以等方式进行管理。SAM敏捷课程开发主要由五类人组成,项目的主办方,负责项目的规划和宏观把控;培训学员,负责提出培训需求和整改意见;培训内容专家,负责对培训内容提出改进措施。培训讲师,负责培训内容的讲授和课堂组织;项目组成员,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培训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共组。Scrum敏捷开发中产品负责人负责与客户沟通,代表客户意见。SAM敏捷课程开发中各个角色可同时参与,交互性更强。
2.3.4 迭代的时间和方法不同
Scrum敏捷开发的迭代以项目冲刺为主的主要迭代和以每日例会和产品细化为主的内部迭代,两个内部迭代不需要项目负责人和客户参与,只在开发过程中由开发团队完成。而项目冲刺迭代需要开发团队、项目负责人和客户共同参与,对产品进行评审和总结。每个冲刺项目的迭代时间和流程一般不允许任意改变,以免软件开发过程临时增减工作量。冲刺完成以后,进入项目的增量开发。SAM敏捷课程开发的迭代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不断滚动前进的方式进行,迭代可分为标准版,A版、B版、黄金版等。因开发的产品是课程方案,每次迭代都是演练,允许各方人员随时提出修改方案,不断更新方案。因为项目较小,开发时间一般以天或小时计算。两个敏捷开发模式都好比滚雪球,有客户和开发人员共同初定一个小雪球,经过多轮迭代、多人参与,最终完成一个较为丰满、各方面都满意的雪球。不同的是Scrum敏捷开发在每个冲刺的内部还有迭代的过程,以便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SAM敏捷课程开发中的问题可随时解决。
3 敏捷开发模式应用于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类培训的优势
Scrum敏捷开发模式摒弃了原有“瀑布式”开发模式,SAM敏捷课程开发也淘汰了原有的ADDIE课程开发模式(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实施、Evaluation评估)。但目前SAM课程开发模型主要应用于企业培训领域,在教育领域应用较少。敏捷开发在执行流程、开发成本、时效性、协作性、灵活性等方面存在多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如表2所示:
若职业院校信息化培训由原有的“瀑布式”培训模式改为“迭代式”培训模式,将有以下优势:
3.1培训方案针对性更强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新软件层出不穷,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学员来自不同的职业院校,学科背景、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对培训需求有非常大的区别。应用敏捷化开发模式的信息化培训方案可以通过多次迭代和借助线上教学的方式,形成最终优化的培训方案,学员与培训机构、培训讲师建立了良好的交流途径和关系,既方便了培训学员在培训后继续咨询,又方便了培训机构训后跟踪调研、继续辅导。培训机构应从中总结经验,调整下一轮的培训方案。培训学员通过翻转课堂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3.2培训讲师团队易于搭建
根据敏捷化和信息化培训的灵活多变的特点,培训讲师的灵活性也较大。培训团队成员不必是面面俱到的培训大师,只需在某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特长即可,相反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培训大师却不一定有时间充分沟通,而且研究方向一般比较固定。讲师团队的人员可更加年轻,所学专业也更加灵活。年轻人精力充沛、更喜欢沟通,符合敏捷培训模式的协作性、灵活性的要求,各培训机构可以迅速搭建一个由多人组成的年轻化的复合式的敏捷化培训团队。
3.3培训成本较低
敏捷开发模式下的信息化培训前期迭代采取线上交流、学习的方式,部分先导课程的学习可以采取线上教学,省去了部分场地租用、住宿、餐饮等费用,运行和维护成本较低。在相同的培训时间中,可取得更大、更佳的培训效果。信息化培训讲师团队虽然人员较多,但可由本单位从事信息化教学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因为属于本职工作,又相对年轻,培训机构所付人力成本也相对较低。
4 运用敏捷开发模式改进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建议
4.1在培训模式方面
建議根据构建敏捷开发下的信息培训模式。根据敏捷开发原理,将原有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设计、培训教师报名、培训实施(拟开展培训)、培训反馈、培训总结等环节组成一个小循环,反复修订、完善培训方案,随时根据学员要求改变,然后再进行小循环,最后到培训实施环节,在培训实施环节中也可以继续修改完善培训方案,为下个循环做准备。根据学员需求可在一次培训中制定多套培训方案,再根据多套方案中的培训课程进行横向贯穿,制定出线下统一培训课程和分组辅导课程。
建议培训方案迭代4次,形成迭代1.0版至迭代4.0版。第一轮迭代完成培训方案快速成型,向参训者和培训者征求意见,主要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第二轮迭代完成,培训方案优化升级,吸收采纳参训者和培训者的意见建议,使培训需求更加清晰,学员预期更加明确,方案设计更加合理,主要解决了“差”和“一般”的问题。第三轮迭代完成培训方案整合成型,选取合适的参培者和培训者进入课程开发团队,参训者和培训者范围更易确定,培训效果更有保障,主要解决了“一般”“和”优质“的问题。第四轮迭代可以具体组织实施培训项目,为今后培训升级积累实践经验。主要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4.2在培训过程方面
建议采用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训前,可采取线上交流、导学、调查问卷、投票等方式,对学员进行预培训,最终确定优化后的培训方案。训中,可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针对每个人的需求,采用超星学习通等在线教学工具在线上提供视频、资料等学习内容,由学员自主完成线上学习,课上集中培训、答疑解惑。训后,采用线上跟踪的方式,调研教学效果,进一步进行培训指导。
4.3在培训团队方面
建议搭建信息化培训讲师团队。因为信息化培训内容范围非常广泛,一个人的知识面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员的需求。所以敏捷模式下的信息化培训主体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首先,建议根据培训需求,由多人组成培训讲师团队,针对每个学员的需求点制定培训方案。其次,建议信息化培训讲师一般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经历,能更快地理解、接受和应用敏捷开发的理念,更游刃有余地开展培训。
4.4在培训成本方面
建议建立敏捷开发模式下的信息化培训资源库。资源库中包括各类视共享、自制资源和信息化培训迭代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化培训方案。首先,因为信息化培训资源非常丰富,建议信息化培训团队通过各种途径整理大量信息化培训资料,筛选整合后用于信息化培训;也可以通过录屏、直播等方式自己制作培训资料,形成适合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的资源库。其次,建议培训组织方将历次针对学员制定敏捷化的培训方案进行梳理、汇总,形成多种信息化培训解决方案,供学员选择和参考,又经更新、补充、完善修改后可以反复使用。降低了组织方的运营成本,也丰富了教学资源。
总之,敏捷化培训虽然优势明显,但这也对培训承办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敏捷化培训也有自身的问题,不易组织较多人员同时参加的会议培训,如超过100人以上的大型会议,培训需求不好平衡和课程开发成本较高。
参考文献:
[1] 杨帆.敏捷开发流程管理优化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0):52-53.
[2] 刘伟,黄辛迪.基于Scrum敏捷开发方法的学科竞赛指导和备赛过程研究[J].大学教育,2019,8(5):79-81,94.
[3] 冯会.基于SAM模型的培训课程开发策略[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5(4):49-50.
[4] 闫寒冰,李帅帅,段春雨,等.敏捷理念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33-38,45.
[5] 沈梦姣,张厚君,王秋芳,等.高职软件类课程引入Scrum敏捷管理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6):242,244.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