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学猛“肌骨同治”理论及其六大特色疗法

2020-12-28吴伟梅夏能能杜建平任薇指导:许学猛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

吴伟梅 夏能能 杜建平 任薇 指导:许学猛

摘要:许学猛教授运用“肌骨同治”理论,创立了六大特色疗法,即“三位动正”整脊手法、小针刀微创松筋疗法、中药痛点病位注射疗法、中药外用疗法、专科制剂药治疗及自编“骨筋肉操”运动疗法,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取得满意疗效,充分体现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优势,并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肌骨同治;骨筋肉并重;退行性骨关节病;六大特色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0)06-0054-03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0.06.01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s: Professor Xu Xue-meng created six characteristic therapies by using the theory of “treatment of muscle and bone” (“three position movement positive” chiropractic technique, small needle knife minimally invasive muscle loosening therapy, injection therapy of pain point of TCM, external therapy of TCM, special preparation medicine therapy and self-made “muscle exercise” movement therapy) to treat 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 with satisfying efficacy, in order to let increasing people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of TCM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osteoarthropathy.

Key words: TCM; treatment of muscle and bone; pay equal attention to bone-tendon-muscle; degenerative osteoarthropathy; six characteristic therapies

退行性骨关节病(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也称为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是关节软骨或椎间盘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继而引起新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或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以疼痛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1]。常见发病部位有膝关节、腰椎、颈椎等,病因与年龄、运动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畸形、功能受限等,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2-3]。目前,该病的治疗以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为主,而非手术治疗一般是单纯的西医药物治疗[4],易产生依赖性,长期服用药物还会导致不良反应蓄积加重,甚至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疾病。而中医药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整体观等理念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优势。许学猛教授在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多年临床经验中,从中医药治疗的理念出发,基于“肌骨同治”理论,提出了“肌骨同治”六大特色疗法。

1  “肌骨同治”理论

“肌骨同治”的核心理念为“骨筋肉并重”,其中骨、筋、肉同属于中医的“五体”,即皮、肉、筋、骨、脉。《黄帝内经》有云:“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骨为干”者,谓之骨性刚强、有力,如《说文解字》曰:“肉之覈也。”即肌肉所依附的坚硬组织,为机体之支柱,是支撑躯体、维持形体的总支架,其上依附着一身之筋,从而保护形体官窍,且筋之两端起止以骨为点。“筋为刚”者,意指筋性刚劲、坚韧,可约束骨骼,主持人体四肢躯干进行俯仰、屈伸、旋转等各种动作。《说文解字》亦云:“筋,肉之力也。”说明了筋是肌肉力量的来源,其本质为附着于骨上的、使骨架直立而富有弹力的组织。“肉为墙”者,意为肉起着屏障作用,可保护内在脏器及筋骨关节,并在有外部强力作用时起到缓冲保护作用,若其瘦削无力,则内在脏器及筋骨关节容易因外力作用而受到损伤;而且腠理在“皮肤之内,分肉之间”,是渗泄液体、流通和合聚元气的场所,有防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卫气充足,肌腠致密,开合有度,则邪不易入侵,反之则邪易乘虚而入,因此《灵枢·五变》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对于人体运动而言,只有肌肉正常收缩弛张,方能运动自如;若肌肉因故而过于软弱或挛急,势必导致运动无力或运动受阻,甚则出现四肢痿废不用或拘挛强直。这就是“骨筋肉并重”理论的核心思想,强调骨、筋、肉不可分离,三者不得分割,治疗上应同样重视。

“骨筋肉并重”以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对骨、筋、肉的记述为理论框架,至隋朝《诸病源候论》提出了“筋骨并重”的雏形[5],然后经后世医家的不懈努力,对其进行不断地总结、阐发、完善,逐渐形成了“筋骨辨证”理论,通过临床实践进行了有益的补充,“骨筋肉并重”理论最终得以面世。

许师将“骨筋肉并重”理论运用在骨伤科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并在该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临床疗效显著,因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使其自成一派,逐渐形成了“肌骨同治”学术流派。“肌骨同治”学术流派是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背景下,探索传承与创新并举的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新模式,作為岭南杏林的重要分支,“肌骨同治”学术流派以最传统的方式传承中医技艺,并吸收现代科技发展之精华。

2  “肌骨同治”之六大特色疗法

许师认为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时,尤其不能忽视对筋肉的锻炼和治疗,因为当骨、筋、肉三者之一发生组织退行性改变时,必将影响其他,形成恶性循环[6]。在多年临床经验中,许师总结了具有辨证统一和创新性的“肌骨同治”六大特色疗法。

2.1  “三位动正”整脊手法

“三位动正”整脊手法在体位上进行了创新,同时进行坐位、站位、卧位整脊,做到定点整脊,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坐位或卧位手法,是针对骨骼、关节病变的治疗方法。它是在生物力学、局部解剖学等知识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好患者体位,实施摇正、摆正、推正等10种手法,纠正病变的脊椎骨,解除患者痛苦,有轻松复位、无须松筋、高效安全的特点。

2.2  小针刀微创松筋疗法

小针刀微创松筋疗法主要是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間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解决了传统手法松筋耗时、费力、疗效不确定的问题[7]。该疗法对传统针刺疗法的手法及刺激部位进行了创新,采用神经根触激法、肌肉筋膜张力高点点刺法及关节周围毫针集束法等进行治疗,作用于病变周围筋膜、筋肉组织,从而实现松筋、伸筋、舒筋、解除病痛的目的。

2.3  中药痛点病位注射疗法

中药痛点病位注射疗法既具有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特点,又兼顾了西医解剖的特点,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而快速地把药物导入病位,即时发挥作用,又能改善局部筋肉失养的症状。中药注射液主要为参麦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的成分主要是人参与麦冬,具有补气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制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活血化瘀的作用。

2.4  中药外用疗法

中药外用疗法包括五籽散封包药熨疗法和痹痛膏外敷疗法。五籽散由紫苏子、白芥子、菟丝子、吴茱萸、补骨脂各100 g组成,利用微波炉加热后,直接作用于患部,通过?、搓、揉、按等手法,使患部皮肤温度升高,便于患部炎症的吸收,利于外治中药成分更有效地渗透到深部组织以提高生物利用度[8-9]。该疗法集温热、中药外治、手法于一身,具有舒筋活络、温经止痛的作用。痹痛膏由熟附子、制川乌、制草乌、细辛、桂枝、透骨草、威灵仙、黑老虎、两面针、桑寄生、川续断等组成,具有温经散寒、祛风剔痹、通络止痛的作用。痹痛膏具有“一剂三型”的特点,即同一组方具有温、热、冷3种类型,因为痹痛膏的基质由多种物质组成,而基质辅料的不同可以改变药物外用时的感觉:辅料为姜汁,外敷后有温的感觉;辅料为辣椒碱,外敷后有热感;辅料为薄荷、樟脑,外敷后则有冷的感觉。不同的基质辅料研制成的痹痛膏外敷时感觉不同,扩大了使用人群,减少了过敏反应。

2.5  专科制剂药治疗

专科制剂药治疗主要指补肾强筋胶囊、温阳通络胶囊、跌打散瘀胶囊等专科制剂。补肾强筋胶囊由杜仲、血竭、骨碎补、熟地黄、全蝎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的功效[10-11]。《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封藏之本……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其充在筋。”肝肾同源,筋与骨亦联系紧密[12]。肾虚精亏亦常累及于骨,如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迟立迟走等多为肾中精气未实之故;老人骨质疏松、脆弱易折或骨折后不易愈合等皆为肾中精气渐亏之象。

2.6  自编“骨筋肉操”运动疗法

中医自古有“五劳”之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长期缺乏运动,日久将致局部肌力下降、肌肉萎缩、不耐劳和保护功能减弱;长期不当的运动,反复或过多地使用某些筋肉组织,会导致“筋”“肉”受损。许师自编“骨筋肉操”,具有舒筋活血、骨正筋柔、去除筋骨病痛的功效。具体动作为:仰望观天、左顾右盼、前后旋肩、左右压肩、颈臂抗力、扩胸运动、拉弓射箭、压胸侧腰、交臂甩腰体后仰、转体拍肩、松腰扭臀、左右云手、慢跑投篮、仰泳、高吊球、跳绳、体后拉伸、抬腿踢腿、左右绕膝、旋转腕踝、放松运动。

3  小结

“肌骨同治”六大特色疗法为“治疗-康复-预防”一体化的全病程中医诊疗方式,许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采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并总结、升华、提炼出独特的具有浓厚中医特色的“肌骨同治”学术思想,进一步阐述了中医学“肌”与“骨”的相互关系,为岭南骨伤科百花齐放更添一枝。临证上注重中医整体辨证,同时加强对局部筋、骨、肉组织疾病的辨证,肌骨并重,相互依存,防治并举,聚焦局部的同时更注重整体调治,令骨有所依,筋有所附,疾病得愈。

参考文献

[1] 彭易雨,张素兰.三联针法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2):392-393.

[2] 曹春磊.温针灸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9):107-108.

[3] 杨秀琴,刘伟.独活寄生汤对退行性骨关节病炎性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2):31-32.

[4] 刘晓雷,刘小鹏,王虎,等.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6,6(4):176-179.

[5] 薛少驰,张德林,王辉,等.浅述“筋骨并重”[J].河南中医,2014, 34(10):1944-1945.

[6] 赵传喜,曾子全,曾明珠.许学猛“肌骨同治”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J].中医学报,2019,34(9):1897-1900.

[7] 曹丽.针刀疗法与针刺拔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8] 许学猛.五籽散药熨加局部封闭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J].中医正骨,2001,13(12):25-26.

[9] 张宇,简伟,许学猛,等.脊柱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配以中药熨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5,32(4):119-121.

[10] 谢国平,魏凌锋,许学猛,等.补肾强筋胶囊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12):14-16.

[11] 赵传喜,刘欣,吴淮,等.关节镜清理术配合补肾强筋胶囊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远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3):3713-3714.

[12] 李佳,于澜,杨晨,等.关节筋骨之“肝肾同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8):3360-3362.

(收稿日期:2020-06-10)

(修回日期:2020-07-15;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中医药
中医药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初探
传承创新书写宁波中医药发展新篇章
以《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为契机 推进云南中医药事业深入发展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出台
我们的中医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中医药国际化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