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库型的产业园区智慧“大脑”运作模式
2020-12-28罗敏杨伟超
罗敏 杨伟超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园区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已成为决定产业集群最终发展方向的重要平台。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从叠加战略平台、完备产业体系等维度出发,谋划产业园区的经济集群发展成为应对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传统引擎拉动经济作用减弱的重要举措。
智能型的园区经验丰富,智慧型的园区研究匮乏
目前,产业园区智库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智能化及数字化建设层面,对内涵建设及产业知识体系建设的尝试并不多。如截至2019年底,杭州市产业园区基本实现基础设施及服务管理的数字化、产业建设的智能化。大多园区数字化建设方式,是以园区管理、运营平台为基础,以产业服务平台为核心,以大数据运营平台为支撑,用数字化手段将“智能”渗透到园区中。这并没有很好地结合数字化规律和特点,满足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没有推进政府、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合作,也没有降低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成本。
张建锋在《数字政府2.0:数据智能助力治理现代化》中将智慧园区定义为:“智慧园区是指融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智能事务处理和无所不在的服务提供能力,实现园区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经济竞争力、园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园区发展理念。”显然,目前智能化园区建设并未满足无处不在的服务能力要求。但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在全球信息化趋势和“智慧城市”理念的推动下,产业智慧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已完成数字化的产业园区,具备了良好的“智慧型”园区建设基础。关于产业链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和完备,国内VR、AR技术也日趋成熟。这些为大数据分析学术人才专家、国内产业项目及虚拟培训产业核心技术提供了研究基础。
中小精微实体关注成本,广大高深行业关注智慧
对实体产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改造,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以数字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实体产业包含中小精微企业和高新技术行业。既要解决中小精微企业的实际问题,又要关注高新技术行业的创新问题,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发挥产业集群效益、携手科研机构,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这就要关注不同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
要通过平台建设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围绕专业化研发平台,从行业联盟、企业与科研机构三大创新主体出发,畅通技术研发渠道。
要引入技术转移转化服务资源,探索建立具备园区特色的技术服务模式;要以转化模式探索为核心,构建技术转移业务体系。
要从横向层面扩大服务范围,从纵向层面拓展服务深度,形成“体系化+全程化+深度化”服务模式。
要结合创新型企业轻资产化、技术智力密集的特点,集聚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内涵,构建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
如何释放后疫情时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效益,如何利用产业多点布局、产业链集群发展的韧性激发高端产业发展活力等问题,要通过有效的策略解决。建设智慧型园区,打造兼顾新型高端产业、中小精微企业的智慧平台,需要从搭建具备一流产业思想的智库出发,针对产业发展核心需求,增加内涵建设,进一步对产业智慧化赋能,构建深度融合人才、知识、技术的具备知识生态特征的产业园区智慧“大脑”运作模式。
科技情报丰富智慧内涵,VR实训武装生产技能
建设具备知识生态特征的产业园区智慧“大脑”运作模式,要关注科研情报讯息与知识技能提升。科研情报层次要通过大数据清洗、分析学术情报数据库的海量数据,筛选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通过实时抓取分析海量立项项目,提供产业发展宏观数据,确保企业了解产业趋势,便于监管部门决策。知识技能提升层次要针对产业核心技术构建虚拟培训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保障。实现产业园区智慧化建设,要提升园区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能力及产业快速发展内在驱动力。
科研情报层次要从产业项目信息与产业专家信息两个角度出发。通过监测、采集、筛选、分类、分析项目、机构和基金数据等,为产业提供科研项目信息。结合智库“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实际定位,提供专题和学科两大智库研究领域分类体系;依据不同体系统计专家学者的成果,可满足机构日常科研工作和智库建设的需求。细节要关注专家及人才推荐渠道、明确产业园区优势领域等;依托科研情报信息数据库及文献型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及自动分类技术,汇集近年活跃的专家学者信息,为建设智慧园区与智慧产业提供专家遴选、咨询、管理、在线研讨评审的全流程服务;通过协助各产业园区开展成果评估等工作,为人才管理、学科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研究领域、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三大模块,帮助科研管理人员明确筛选条件、进行成果分类,并筛选出符合需求的专家学者,提供挑选课题合作者等方面的支撑。
知识技能提升层次利用VR构建产业核心技术应用虚拟培训课程,应涵盖各产业领域,用三维建模构建生产线应用虚拟仿真软件,实现可视化产业虚拟场景,满足产业展示、产业管理、人员培训三大主体板块的建设需求。围绕信息化培训的需求,运用快速数据处理等技术,聚合人、功能、场景、资源和数据,构建培训管理平台,打破“时空、内容、功能及成本”的限制。培训应包括生产制度規范认知(安全教育)、生产线认知(结构及原理)等模块,便于企业员工快速了解生产车间主要岗位及职责等,以满足常规企业生产线操作需求。
搭建多种资源融合生态体系,注重规律性探索和系统性问题导向,坚持知识探索中立和价值观导向的正确判断,才能发挥科技创新的“灯塔效应”,进而发挥人才的“蜂聚效应”、发挥集群并进的优势。注重产业技术含量、项目带动力量、企业人才含金量、重点保障质量,才能丰富智慧大脑的内涵。借由智库服务产业手段,才能使产业园区智库大脑落地到所有开发区、高新区、园区及特色小镇,并服务园区企业及监管单位。
[作者单位: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