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纪委点名批评“抗战雷剧”

2020-12-28

新传奇 2020年47期
关键词:题材抗战和平

近年来,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脱离史实的内容饱受批评,被网友称为“抗战雷剧”。这些作品暴露了怎样的创作误区?对于这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创作者应该怎样书写呈现?

“抗战雷剧”暴露创作误区:脱离史实,违背常理

最近,一部名为《雷霆战将》的抗战题材电视剧播出后,因为“雷点”不断,引发舆论批评并被下架。

11月18日,中纪委网站就这部电视剧发表题为《抗战作品须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文章。

文章指出,在《雷霆战将》中,八路军的作战条件、穿着、妆容格外“精致”。比如,大敌当前先来一口雪茄,因为“我的士兵看到我在抽雪茄,心就不会乱”;头发用发蜡涂得锃光瓦亮,冲锋杀敌时脸被战火熏黑,军装却没有一丝褶皱……若是偶像剧,如此配置或许可以理解。当一部抗战剧以这样的面貌呈现时,观众顿生“时空错位”的感觉。

除了服装、妆容和道具方面的明显漏洞,该剧在剧情方面也受到质疑。有观众在社交网站点评道:“八路军冲锋不找掩护,大家排成一排愣冲还不受伤,这合理吗?”

近年来,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脱离史实的内容饱受批评,被网友称为“抗战雷剧”。这些抗战题材影视作品“脑洞大开”,或罔顾历史事实,或违背常理常识,或过度娱乐化,其情节之离奇夸张,令人啼笑皆非。

“有的抗战剧只是借用抗战的壳,实际内容与涉案剧、武侠剧、偶像剧并无本质区别。”有关专家就此评价。

抗战作品不能背离历史真实,创作者应深入查证历史背景

演员再靓丽,道具再华丽,作品一旦背离了历史真实、违背常理常识,就会失去灵魂根基。

据了解,《雷霆战将》是根据原著小说《亮剑》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以同一部小说为基础,15年前的电视剧《亮剑》叫好又叫座,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成为家喻户晓的荧屏形象。

“据我了解,小说作者和《亮剑》编剧对李云龙的人物原型,以及他们在抗战中的事迹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小说作者也就父辈当年如何参与抗战做了大量采访,真实表现了那一辈人在抗战中的英勇形象。”知名编剧刘和平说。

“与一般电视剧不同,抗战剧等革命历史题材是观众回望历史的一扇窗口,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功能。对于这场给中国人民带来惨痛历史教训的战争,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铭记历史,告诉后人和平来之不易,激励国人不忘国耻,发愤图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镇说。

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有其创作发挥的空间,但仍须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编剧汪海林直言,抗战作品在创作上要追求历史真实感,强化历史氛围,写出历史环境。“很多‘雷剧的问题是历史氛围不对,历史环境错乱,背离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拍抗战这段历史,一要对历史负责,不能辜负当时浴血奋战的军民;二要对当下负责,让人们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三要对未来负责,如果我们不以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来对待抗战史,那么这段历史很可能被以讹传讹。”编剧宋方金说。

抗战题材反映的对敌斗争,必须展现出勇气和智慧

“一些经典的抗战剧为什么经久不衰?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非常鲜明地表现了那群人在抗战中的精神状态。细节和桥段观众会忘记,但人物呈现出来的感人精神,观众不会忘记。”刘和平说。

1984年,首部抗战题材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热播,讲述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地下党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之后,《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作品也是聚焦革命队伍艰苦卓绝、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

一些抗战剧之所以引发争议,恰恰是因为偏离了抗战的精神内核。比如,在某抗战剧中,几十个日本兵在几秒钟内要么被弓箭射死,要么被点穴、飞刀毙命。曾有抗战老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战争极其残酷,他们很反感“抗战雷剧”,那些剧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小,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国家的先烈们的不敬。

“抗战题材反映的革命斗争应该是复杂的、艰巨的、严肃的,必须展现出战争中對敌斗争的勇气和智慧。”知名导演阎建钢说。

“一部好的抗战剧不仅能够让观众体会到抗战胜利来之不易,还能让人从中收获可贵的精神。”刘和平指出,创作者应该通过对抗战历史的资源发掘与艺术加工,增进观众的历史认知和民族情感,让伟大抗战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绵不断、薪火相传。

要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创作抗战题材作品

“我始终认为,我们在写抗战那一段历史时,最重要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和斗争精神。”刘和平提醒,一些抗战题材作品存在主题杂乱、不突出的问题。“比如,有的作品试图在抗战剧里搞国民性批判,过分渲染逃兵、难民、汉奸,就会冲淡爱国主义主题。”

“关于抗战题材创作,我个人的体会是:无论什么故事、什么情节、什么人物,都不能丢掉三个要素:自强不息的国家精神、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不屈不挠的人民意志。如果这三个要素不存在,称不上是抗战剧。”阎建钢说。

一部抗战题材的作品要有生命力,关键要秉持正确客观的历史观和战争观。

刘和平分析,中国的抗战跟一些别国的战争不同,中国从来没有去侵略别国,从来没有去掠夺别国的资源和财富。这是一场抵御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绝对是正义的;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绝对是非正义的。

“我们是正义的一方、胜利的一方,胜利者有胜利者的姿态。”汪海林说,“我们的创作要传递一种更强大的思想和胜利者身上所蕴含的力量,而且要特别自信地去表现:我们的胜利是文明战胜了野蛮。一定要强化这种文明的概念。”

抗战题材展现的是一段民族危亡的历史,比别的题材更需要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这类题材更适合以正剧去表现,不适宜戏说。哪怕是有意夸大我方力量,一旦戏说,很可能就会沦为荒诞。一定要避免把战争拍成士兵与士兵之间的“江湖决斗”,抑或是军事集团之间的角逐较量,这一点要表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刘和平说。

(《每日经济新闻》)

猜你喜欢

题材抗战和平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博弈·和平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