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辛格警告:若中美冲突,将“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0-12-28

新传奇 2020年47期
关键词:李显龙基辛格中美关系

基辛格表示,中美关系今年以来迅速恶化,意味着中国和美国正走向一场新冷战。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应该迅速采取行动,恢复与中国的沟通渠道。“除非有某种合作行动的基础,否则世界将滑入一场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3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总务管理局已经通知拜登团队正式开始政府过渡进程。此后,该媒体证实,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也在当天晚上接到邮件,确认拜登当选总统。随着拜登的胜选,中美关系也将开始一个全新的四年。

对于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趋势,世界有识之士都非常关心。在日前举办的彭博社创新经济论坛上,两位重量级人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先后就中美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向拜登提出了相关建议。

美国应该与中国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首先,基辛格和李显龙都认为美国应该与中国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基辛格在彭博社创新经济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美关系今年以来迅速恶化,意味着中国和美国正走向一场新冷战。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应该迅速采取行动,恢复与中国的沟通渠道,否则将有可能导致两国间的危机升级为军事冲突。他说:“除非有某种合作行动的基础,否则世界将滑入一场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基辛格认为,中美要了解对方的关切所在,中美双方领导人需要认识到,他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大不相同,而这会使得双方的对话方式更加丰富。

无独有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向拜登提出类似建议,建议他入主白宫后,可制定一个有利的框架,与中国建立具有建设性的关系。

李显龙认为,特朗普任内的许多政策对中美关系的长远影响可能无法迅速逆转,美国已普遍把中国视为战略威胁。他指出,在拜登主政下,美国必须从全新起点出发,与中国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以化解分歧并发展共同利益。“中美两国还是维持互相竞争的关系,两国仍会面对必须处理的问题,但至少双方不会发生冲突,而是尽力发展共同利益并缩小分歧。两个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将能够在这个框架下处理贸易、安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与朝鲜问题等。”

同基辛格的观点相似,李显龙也认为,中美两国高层往来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彼此的意向,将在促进中美关系方面变得重要。

建议拜登不要组建针对中国的联盟

除了强调中美需要合作外,基辛格和李显龙都建议拜登不要组建针对中国的联盟。

拜登曾提出组建“民主国家联盟”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对此,基辛格敦促拜登保持谨慎。他指出,针对特定国家的联盟是不明智的,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建立防范危险的联盟是必要的。

李显龙则认为,为实现合作共赢而结盟固然是好事,亚洲国家也希望与美国合作,但“没有多少国家愿意加入一个会排除其他国家的联盟,尤其是一个没有中国的联盟”。他说:“如果是冷战式的联盟,各国不打算这么做。”

中美关系下一个四年:压力未减

目前,拜登正在加快组建新一届内阁,主持下一个四年美国内外行政事务。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拜登与特朗普在对华政策方面共識大于分歧,区别仅在于形式,中国的压力并未下降。“拜登上台后,中美在维护多边框架、促进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大方向上并无二致。”

邵宇认为,拜登上台后,中美两国滑向冷战状态的可能性下降,回到最优状态的可能性有所提升。如果说特朗普和拜登都没有放弃推动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努力,但两者在方式方法上也会有较大差别。前者主张双边对等,后者主张多边施压。

再来看一下目前拜登的内阁成员。安东尼·布林肯将任国务卿,他是克林顿的外交政策首席撰稿人。从2002年开始,他追随拜登,曾任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升任常务副国务卿。在对华政策上,安东尼·布林肯今年9月就在一档节目中表示,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并不会完全“脱钩”,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也是美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但他也同时表示,如果拜登当选,那么“美国势必会站在高于中国的角度与中国进行交流,这样的话,美国就不必受中国胁迫”。

此外,拜登曾明确提出了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框架:对内恢复民主,对外实施“中产的外交政策”。其中,拜登政府对华关系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如下三条:第一,美国将与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凭借占据全球GDP一半以上的分量,塑造从环境到劳动力、贸易、技术以及透明度的规则;第二,美国对华将采取强硬措施,不让中国主导未来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第三,美国打算在气候变化、防核扩散和全球卫生安全等“中美利益交汇的问题”上与中国合作。

“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的可预见性显著提高,在贸易、金融和人员往来方面的摩擦有望缓和,短期会考虑取消关税,重新判断贸易协议;中长期主张通过新建规则来制约中国。中美博弈将进入长期的、基于规则的和较为可控状态,但他也会力主形成一个针对性更强的西方统一战线联盟,中长期制约中国的技术升级和构想中的新一代全球化进程。”邵宇说。

最后,邵宇认为,中美博弈的长期性不仅不会因为拜登的上台而改变,反而更加明朗。中国转向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必要性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有所提升,毕竟美国很有可能会联合欧盟和亚太周边国家联合对中国施压。中美未来的竞合格局,取决于各自内循环的效率和外循环的张力。

(《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等)

猜你喜欢

李显龙基辛格中美关系
接棒李显龙,“草根”黄循财何以脱颖而出
基辛格的道歉
基辛格:这是白宫来的电话
李显龙身体突然不适 演讲提到接班人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