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

2020-12-28杨丽萍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给排水设计市政道路

杨丽萍

【摘要】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的给排水的应用中具有诸多优势,可以在缓解城市内涝、积水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水资源短缺状况。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应用

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能更好地促进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而这一概念的引入有助于完善市政工程排水设计。因此,设计人员应能充分掌握现场的具体情况,认清设计方向,进一步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影响力,推动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1、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意义

1.1提高雨水利用率

在传统的市政道路的给排水的设计的工作中,雨水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大量的雨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以“海绵城市”的理念对市政道路的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循环利用,有效储存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雨水资源,有效的改善雨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的短缺的问题。同时,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减少强降雨天气对城市内涝、内涝等不利影响,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1.2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因此,人们对改善环境污染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此次大规模推广应用海綿城市,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减少城市生态环境污染,而且可以优化居民生活。

1.3弱化气候对给排水的影响

气候是一种自然现象,更不可预测。因此,气候变化将直接影响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功能,进而破坏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海绵城市的应用可以合理削弱气候变化对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不利影响,起到良好的防洪减灾作用。同时,海绵城市的应用也可以减弱恶劣天气对市政道路和城市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1路基的排水的设计

在对市政道路的设计之前,相关的设计部门必须要对城市道路的路基的条件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结合道路的路基的条件,制定出科学的给排水的设计的方案,并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如果道路的路基的渗透性能比较差,应在施工之前就要完成路基的预处理。一般情况下,处理措施为烘干或碾压。若仍不能有效的解决路基的排水问题,就应当选择使用换填技术,以提高路基的渗透性。当施工场地为软土层时,应选择堆载预压或真空处理措施,完成有效的地基处理,使路基施工达到规范要求。

2.2人行道及车行道设计

目前,我国城市人行道、车行道路面呈现不透水性,往往会导致道路的区域内出现水害的问题,不仅影响了道路的交通情况,而且难以实现地下水的有效补给,甚至存在热岛效应。基于海绵城市的概念,选择特殊材料或新材料设计人行道和道路作为透水性好的路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直径水流,使地下水回流,从而避免道路区域的水问题。此外,在人行道和道路的设计中,应选择透水性能好的沥青材料来完成路面的上层的铺筑,并且应选择非透水性材料来完成下层和基础的铺设。这样,既能使路面吸收水分,又能避免雨水渗入地基,从而保证了路基的稳定性。

2.3 绿化带设计

2.3.1雨水收集设计

在地下水渗透的情况下,雨水会通过地表流向绿化带的雨水的收集口。因此,绿化带的设计的高度应在路面下方,一般的深度应控制在15cm~20cm之间。在雨水的收集口的设计中应注意分布的均匀性,还要保证雨水的收集口的高度应在路面高度与绿化带土壤的高度之间。

2.3.2水质过滤设计

雨水的过滤能有效的提高水体的清洁度,使收集的雨水能得到广泛的利用,并能防止污染地下水。在具体的施工时,先铺一层种植土,再铺砂石层,最后设置渗水管。这样既能起到土壤滤水的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雨水的入渗,实现地下水的补给。

2.3.3滞洪蓄水及慢排水设计

设计人员必须对绿化带的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合理设计分流系统,使雨水能够流入地下。雨水进口处应设明沟,使雨水得到适当沉淀。同时,明沟两侧应修建沟渠,发挥配水功能,使雨水有效流入明沟。在这种设计形式下,在暴雨天气下,雨水入口的有效干预可以使部分雨水滞留在绿化带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政道路的排水压力。

2.3.4排放设计

科学设计和建立溢流系统是实现雨水有效排放的重要途径。其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将雨水和排水管道直接连接起来。在雨季,如果雨水入口难以发挥作用,相对低洼的绿地可以保留部分雨水,同时利用溢流系统流入市政排水管网,从而实现过量雨水的有效排放。

2.4附属设施设计

① 路缘石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研究,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排水工程。如果平边石高度始终与周围地面一致,可使降水流向绿化带和雨水出口,避免过多积水的问题,进而对城市道路交通造成障碍。如果边石高于周围地面,多余的雨水直接收集到雨水出口。但由于立石的特殊性,很难保证雨水流向绿化带,相关设计人员必须钻孔;②在路肩沟设计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城市建设中的实质性问题,如:混凝土材料大多是以前选材的,由于观测不足,雨水净化能力差,很容易堵塞雨水。

2.5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如果将城市绿地纳入市政道路附近,应将二者有效衔接,使道路径流得到分流,有效发挥分流作用。基于海绵城市的概念,不同区域道路与绿地的连接形式总体上是不同的。①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由于需要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路面雨水应借助排水管排至湿地,经净化处理后储存,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水资源。② 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应选择雨水截流净化处理技术,将处理后的雨水排入绿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径流洪峰;对于道路径流,雨水净化处理宜选择雨水花园或植被缓冲区。③ 在径流污染方面,首先要完成有效的污染控制。一般采用雨水花园、植草沟、植被缓冲带净化雨水后排入绿地。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合理的市政给排水设计的支撑,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流失,有助于提高城市整体形象,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林雨初.“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砖瓦,2020(05).

[2]郑飞.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研究[J].居舍,2020(13).

[3]王海.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0(03).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理念给排水设计市政道路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中的节水优化措施分析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