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睿智家常
2020-12-28
季羡林的一生,不了解的人大概会猜想他是一副枯守青灯黄卷、寂然了无生趣的“老僧入定”形象。殊不知,先生不仅质朴和蔼,还会卖萌,不矫揉造作更不倚老卖老。他始终自称吾辈小民,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不追求虚名,只要眼下真实可感的快乐。当你感到内心阴霾时,不妨读一读先生的书,听听他娓娓道来的睿智家常,看看那充满烟火气的妙趣生活。
《不喜亦不惧》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世纪老人季羡林关于生老病死等生命体悟的文章,以时间为序,将先生各个人生阶段对生命的感悟清晰地勾勒出来。先生阅尽沧桑、遍尝冷暖,将平实而深刻、朴实又隽永的心声用富有哲思的文字留给我们,读来既亲近可感,又动人心魄、发人深省。
精彩片段 多少年以来,我的座右铭一直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老老实实的、朴朴素素的4句陶诗,几乎用不着任何解释。我是怎样实行这个座右铭的呢?无非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而已,没有什么奇招。
《尘世有清欢》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季羡林先生在凡尘俗世中清雅恬淡的文章,先生用朴素的语言将他经历的人、事、景、物呈现出来,反映了一种豁达自得的生活态度,一种随性诗意的人生情趣。先生的文字不浓稠,不热烈,却有一种持久的意味,让读者的内心获得安宁平静。
精彩片段 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国学莫等闲》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国学——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向读者传递先生对于国学的思考:既有国学本体论,又有具体的国学研究,还有从文化交流的视野来审视国学。文章大多语言平实通俗,极少佶屈聱牙的术语,却将国学“深入浅出”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精彩片段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的内容,它在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中的特殊性非常之明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世界上任何国家,从古希腊一直到古印度,尽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可是内容这么全面、年代这么久远、涉及面这么广泛的道德规范,在全世界看来,中国是唯一的。现在中国周围这些国家,像日本、韩国、越南等,有一个名词叫汉文化圈,属于汉文化圈的国家基本上都受我国的影响。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過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但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
《寸心游万里》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季羡林先生有关游学和游历的文章,展现先生求学之艰辛、国家之于个人命运之影响、个人之于国家之责任和义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虽行“万里路”,常怀“寸草心”——爱国、爱人民、爱学术、爱故乡、爱朋友,终生未有动摇。
精彩片段 我总觉得,在无量的——无论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宇宙进程中,我们有这次生命,不是容易事;比电火还要快,一闪便会消逝到永恒的沉默里去。我们不要放过这短短的时间,我们要多看一些东西。
《读书万卷香》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季羡林先生谈读书、写作和治学的文章,每篇都言之有物而不流于空泛。先生文章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使人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体悟先生苦乐自知的心境、具体而微的技巧和持之以恒的原则,潜移默化中汲取先生读书治学之道。
精彩片段 我兀坐在书城中,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儿好过”(指四声杜鹃的叫声),也听而不闻了。
《风雅师友间》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的一些忆念师友的文章,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勾勒出先生的人际关系图表。在质朴、真诚、生动的故事中,传达着对待师长和朋友的真切感情,展现先生尊师重道、君子之交的风雅典范。
精彩片段 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然而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指陈寅恪实事求是),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