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精神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20-12-28宋玲
摘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体育精神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将其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自觉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体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一、前言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管理者和学界必须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的关系,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谋划,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来说,体育精神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必不可缺,它的形成与弘扬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完善和发展。坚持在体育精神视域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是工作思路和理念的创新。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体育文化的集中体现,所谓“体育精神”,是指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健康快乐、挑战征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二、体育精神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首先,内容具有一致性。体育精神中彰显的和平友爱、刻苦务实、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相一致。体育精神中同样包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爱国热情、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体育精神中倡导的体育无国界,每个人都有权自主选择参加自己喜爱的运动的自由民主意识,参与比赛的个人都是平等的,体育运动参与者都要尊重规则的权威性等积极的理念,又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体育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其次,二者在本质上相契合。两者的本质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反映出的一种对待世界、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对待自我的态度。体育精神是体育活动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是体育活动主体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总的看法,涵盖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方式方法和在满足自我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他人需要的观念以及对待个体生命的一种态度的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态度,即个体对特定社会刺激事物、观念或他人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相对稳定和内化了的心理反应倾向。
三、体育精神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一)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
“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所有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共同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充分挖掘非思政课中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关键。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集中体现在体育精神中,因此,若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其内心信念,需将体育精神落地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知行结合的载体。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具体运动项目引导学生明确其蕴含的体育精神,将具体的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指导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如在集体项目中强调团队协作、相互尊重、相互宽容、以团队利益为重,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小组配合所带来的平等、团结、和谐等精神价值,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将体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体育精神,将体育精神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通过体育精神的宣传、学习、感知,使学生吸取体育精神所传达出的包括自立自强、刚毅执著、奉献上进、诚信正直和规则意识等,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在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过程中,可以考虑搭建丰富的体育活动平台,如建立体育类社团组织,培养学生归属感并提升个人和团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又如开展各类校园体育比赛,这样既能增强学生体质,丰富课余生活,又为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提供了平台,同时在比赛中学生自觉遵守规则,诚信参赛、公平竞争,在团体项目比赛中更彰显了顽强拼搏、诚信友爱、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三)挖掘和丰富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的教育载体可以极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将体育赛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可以使大学生在观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考虑将国内外各级大型体育比赛作为教育的载体和契机,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尤其是在观看中国运动员参与国际比赛时,他们在场上奋力拼搏、不轻言放弃的场面,能帮助大学生理解敬业的内涵。这样的教育形式改变了常规的理论灌输,让学生在欣赏比赛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爱国、敬业等优秀品质,学生也会受到鼓舞,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朗明朗.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初探[J].四川体育科学,2019(2) .
[2]王云霞.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以呼和浩特市部分高校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
作者简介:宋玲(1983.11—)女,民族:汉,陕西汉中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9SKSZ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