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风光摄影中意境之美

2020-12-28刘从蓉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景观意境

刘从蓉

摘要:风光摄影作为经久不衰的题材,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优秀的摄影师常说,自然风光摄影是人与大自然对话的一种独特方式。在中国古代诗歌和书画中,常常借托景物本身的自然特性升华为品德的象征和文化的符号。许多风光摄影家们将画笔换成了相机,将自然的景观融入摄影画面之中,演绎出精彩绝伦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景观;天人合一;意境

风光摄影的拍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大自然的原始景观,江河湖海、山川云雾和瀑布等,二是人文环境中的美好景物,名胜古迹、建筑桥梁和园林等等。在国外许多影赛上,此类题材也被叫做自然类摄影,广义上说,它还可以包括外景拍摄的动物、植物和花卉。所以风光摄影所表现的主题非常宽泛,所有你看到的风景,高耸入云的大厦,空气新鲜的丛林,草原上的蓝天白云,成群结对的牛羊,公园里的花开花落,校园里的柳絮飘飘,都属于风光摄影。

无论是中国还是在国际影坛,风光摄影始终是经久不衰的题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优秀的摄影师常说,自然风光摄影是人和大自然对话的一种独特方式。

西方美学以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为基础,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所以西方的风光摄影注重求真,追求客观对象的精确再现,强调影像特质。 “最有感染力的风光照片一般是那些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表现大自然的优美壮观,并以技巧揭示其规模、色彩和细部,从而给观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的照片。”这是《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对风光摄影描述。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艺术表现、抒情、言志,在情与理的统一,将“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视为最高境界。中国的风光摄影不仅注重美的追求,还是人生理想、主观意兴的表现。对于风光摄影我国的《辞海》是这样解释的:“风光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个品种,主要表现大自然的景物和经过人们改造了的大自然外貌,……风光摄影不应该是原来景物的刻板再现,他应该揭示大自然的美,表达摄影者的思想感情。”

罗丹说过“美丽无处不在,只有真诚和激情的人才可以发现它的独到之处”。即使是拍摄了同一景物、同一个地点,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观察视点,寻找和发现美的能力尤为重要。“世界上不可能有同样相同的两片叶子”。你要能从中看到和别人不同的景色,抓住最好的拍摄机会,寻找和发现是一个包含很多的概念,大到宇宙,小到显微,可以是具体的景色,也可以是抽象的线条、美丽的颜色,也可以是空间的透视或者是趣味的中心。寻找和发现是对摄影师创作能力的重要考验,作为摄影师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英国著名黑白风景摄影师迈克·肯纳的风光摄影作品以其静谧的影像、丰富细致的黑白影调独树一帜受到广泛的喜爱。他从纷纭繁复的自然景象中提炼出简洁、有力的视觉元素,来构成给人心灵带来抚慰的宁静、澄明的画面。迈克·肯纳擅长选择日出日落时分微妙的光影瞬间,以简洁空灵的构图,传达一种浸润东方式智慧与审美的意境。

在中国古代诗歌和书画中,作家描写景色和植物时,常常借托其本身的自然特性升华为品德的象征和文化的符号。唐朝诗人岑参出征边塞,遇到八月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美学上说这属于“自然的人化”。摄影到了中国风光摄影家手里则演绎出精彩绝伦的意境之美,这是因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追求传统由来已久,“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摄影家们将画笔换成了相机,将自然的景观融入摄影画面之中。他们在风光摄影创作中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这种“借景喻人,托物言志”的东方美学传统,尝试从景色中提炼出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

《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吴印咸1961年拍摄的作品,画面上的黄山峭壁悬崖,雨少风大,土质贫乏,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却又奇松生长。这幅作品不是单纯介绍黄山名胜,而是属于触景生情的饱含意境的作品。拍摄当年,国家正处于严重自然灾害,工业减产等非常严峻和困难时期,摄影家用黄山青松的顽强生命力来启迪和鼓舞人们。

在风光摄影的拍摄中,为了增加画面的艺术感,通常都会很注意天气影响 。在雨天、雪天、大雾进行拍摄,照片的气氛和效果会大大增强。冬日的早上远处的景物往往会处于大雾的遮罩之中,呈现出朦胧的梦幻感。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透过晨雾散射出的光线,常常会给人以积极向上、赏心悦目的感觉。《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摄影处理上构图前后景搭配适宜,采用逆光拍摄山谷景色,前景的松树呈现为剪影,中后景被大气阻隔逐渐虚化明亮,通过对比,强化了画面环境的空间感。

而郭新的《生命》是表现素有神木美名的胡杨树,在干涸的戈壁上能活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地一千年不朽。他从1980年代开始尝试刻画胡杨树的内在性格和精神境界。作品运用广角镜头仰角拍摄来强化胡杨富有张力的姿态,显示其顽强。同时画面处理时加用红色滤镜黑白胶片,用来压暗蓝色天空,加大了整幅画面的明暗反差。无论是青松还是胡杨,这些都是自然的奇迹,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令人叹服,摄影家把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摄入画面,能给人巨大的精神鼓舞。这类风光摄影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境界和人文情坏。这种在景物中融入作者感悟的手法,在美学上叫做营造“意境”。

郎静山先生以中国山水画理论为基础,结合摄影艺术的特点,创造了“集锦摄影”的独特方法, 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过手,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法”之所以显得别具风格,主要是他本身具备了深厚的国画造诣与修养,并将国画中的画理与摄影技巧融合为一。一幅传统集锦摄影作品的制作与完成,从取材构图、曝光接合都十分不易,成功与失败全凭摄影家的意境追求和技巧及功力。在郎静山的作品中,画面元素之间角度、光线、透视排列的关系,都力求符合人们对自然的视觉感受,在接合底片时为了避免出现硬接的痕迹,拼合时多采用散光点镜头,使照片色调显得格外浑融自然。《松鹤长春》这幅郎静山先生的代表作就是用四张底片集锦合成,画面意境高远,静气怡人。其中“山峰”取材黄山,“松树”取材上海,“山坡”取材苏州,连同仙鹤四景集成,历时33年完成。

香港著名摄影家陳复礼先生一生致力于拍摄优美的风光照片。《霜叶红于二月花》,借助唐代诗人杜牧的佳作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画面中白墙青瓦、簇簇红叶,司空见惯的物体,在摄影家的镜头下却变得那般不同寻常。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天人合一,人和大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可以从大自然的沧桑变迁、生存竞赛中顿悟出历史的规律和社会的趋势。中国古典的意境美学,对近代风光摄影中追求意境之美影响很大。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景观意境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春色满园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朵花的意境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