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2020-12-28安小娟

消费电子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

安小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电子技术 应用开发

在目前电子技术和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上课模式做出了新的规定,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大力推行专业课程的实施,提倡中职院校开设电子技术应用课程,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应该发展好学校的软、硬件设备,从而更有利于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开设,并且要把工作向电子技术应用方面倾斜,不但可以让学生的电子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还能使学校的电子技术教学系统的得到发展,也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先进的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不仅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完成了工作,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开设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电子技术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对“电子技术”的应用上课模式进行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在大环境下的必然要求,电子技术的运用技能是检测学生能力的一个标准,当下让学生学习电子技术运用是关键。所以中职院校应该重点提倡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中课程模式的发展,能够造就出更多的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发展现状

1.1 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所接触的学习内容有区别,导致教师讲课的方式很死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没有积极性,他们相应的电子技术的技能也没有提高,虽然在课程模式上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并没有发现当下的课程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2 中职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让一部分对知识比较渴望的学生不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他们的思维也没有得到锻炼,学生在对知识进行理解时会遇到困难,所以给学生在无形中造成了压力。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时间也不多,导致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乏味无趣,没有生动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让学生的思维没有条理。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积极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电子技术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只有将目前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2]。培养学生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2.传统课程设计以及教育方式的缺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不但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更加需要人品好的人才,所以,这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其中有三个原因;第一,企业的需求。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就业情况调查研究记录可以得知,现阶段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现代化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很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时常出现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岗位的需求有所不同,此外,企业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并不高,而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操作能力、比较高的素质以及一定的文化基础。第二,学生的特点。这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以及高中的不断扩招,中职学院的新鲜血液质量出现明显降低,学生们的素质比较差,学习兴趣不足,在这个情况下,大多是中职学校的教育内容仍旧采取三大板块,分别是文化板块、专业课板块、专业实训板块。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将知识划分的很清楚,内容较为独立,有助于学校统一安排课程以及教育管理,可是这种模式存在许多缺点,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划分,也就是通常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在开展实践操作,且理论知识学习在教室中,而实践操作在基地中开展。甚至有的时候老师也被分割开,理论学习由一部分老师负责,实践操作由另一部分老师负责。教学实践表明,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务必进行改革,不然,提升职业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就是空谈。第三,对基础课程的新要求。基础课程是全部课程的前提,对于学生越来越差的基础,职业学院应当在重视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使得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在基础课程的设计上,应当以学生的爱好与社会的需求为核心,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综上所述,其实是一致的。针对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应当朝着综合型人才前进,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应当从只看重技能培养朝着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方式以及情感培养发展,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3]。

3.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发策略

3.1 让学生了解电子学习技术的重要作用,让课堂更加地活跃。

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电子技术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电子技术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部分的中职学生不会去想了解电子技术的作用,也不明白电子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对待学习没有目标,持无所谓的态度,不会去思考问题,只等着上课时老师的讲解,只有让电子技术课变得有乐趣,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才能顺利开设。

3.2 坚持发展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新模式,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水平才可以得到相应地提高。教师不可以还是用传统的上课模式,应该要去接受新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去适应新的的教学模式,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各种电子技术相关资源,让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3.3 教师要放弃传统的课程模式,对新的课程模式进行有效地运用,积极创新课程模式,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新的课程模式中,可以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知识,让自己的科技思维得到发展,这是能让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的实践活动。教师应该重点讲述电子技术的专业课程,加强授课过程的科学性。

4.電子技术应用课程对中职教育发展意义

4.1 让电子技术应用的课程模式得到改善,对中等教育的课程模式进行发展,才能让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得到相应地提高。电子技术教学的本来作用就是能够让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应该不断促进新课程模式的发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明确电子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加积极地带动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兴趣[4]。

4.2 教师通过不断发展应用课程,可以让电子技术的课程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应用课程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通过这种方法学习,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让自己对学习负责,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5.电子专业课程设计的优点

课程设计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有助于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设计课程应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与专业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在对企业进行充分调查的前提下。发现现代化企业需要职业学院电子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比如:元器件的辨别能力,电洛铁的应用能力,示波器、万用表、函数发生器等等电子设施的应用能力,还需要拥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现代化的社会中,技术的更新十分频繁,单一的专业能力将会导致学生的未来发展被限制。此外,学校应当了解到,许多人都面临着重新学习以及重新就业的挑战,这就需要学校就学生第一次就业服务格外重视,不但要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问题,又要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一问题体现在课程设计上就是使得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及多种能力。根据上述需求,中等职业学院电子专业的课程设计可以采取“公共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的模式。各专业课程可以通过板块的形式呈现。将现有的专业课进行有机结合、融合或者整合。借此来满足学生的第一次就业需求。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刺激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近年来的电子专业课堂教育的研究发现,构建“课题制”,贯彻落实一体化教育是学习专业课的最好途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方式就是理实一体化教育。它打破过去理论与实践有所脱轨的情况,重视发挥老师的主导价值,通过制定教育任务,使得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操作,丰富了课堂教育以及实践操作教育过程,提升了教育效果。此外,采取分层教育模式,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采取任务驱动法,养成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对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利于完成课程养成目的。开发校外资源,也就是指不斷增强与其他学校、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凭借其他学校或者公司企业的设施多元化,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全面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5]。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越发重要,应该不断推动电子技术应用教学的发展,要对当下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提倡学生进行创新和加强对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将课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让电子技术教学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完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