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城市消费发展演化研究

2020-12-28韩凝春

时代经贸 2020年28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北京市

【摘 要】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的态势下,消费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支柱作用进一步凸显。本文通过对1998—2018年北京城市消费数据的梳理、分析,探讨20年间北京市消费规模、结构变化情况和规律,以期为城市新消费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北京市;消费数据;消费规模;消费结构

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①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态势下,如何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创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畅通消费循环,激发消费潜力,成为业界的广泛共识。

消费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北京市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又是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把握城市消费发展的脉络、进一步发展北京新消费、促进城市消费升级、助力北京服务业建设、保障和服务民生具有积极意义。数据显示,近20年余来,北京城市消费上升趋势明显,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不断增长,消费规模不断扩容并呈现结构性变化,带动消费需求升级和消费品质提升。本文以1998-2018年北京城市消费相关数据为依据,比较这一时期北京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一、消费规模情况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名列全国第二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反映城市人口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水平的核心指标。1998-2018年20年間,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472元增长至67990元,增长约7.03倍,年均增长8.83%(见表1、图1);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6970.8元增长至42926元,增长约5.16倍,年均增长8.6%(见表2、图2)。我国内各省级行政区中,北京市和上海市是率先进入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元俱乐部”的省级行政区,2018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28228元)的1.41倍;人均消费性支出同样紧跟上海市名列全国第二,是全国平均水平(19853元)的1.16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不断增长,反映在20年间北京市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消费能力和潜力倍增。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连续九年排名全国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反映零售市场发展规模的核心指标。如表3、图3所示,1998—2018年20年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其中12年呈两位数增长,2008年起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连续九年名列全国第一,位居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1998年的7.55倍,20年间年均增幅达12.03%。同时,我们也看到2011年以来,特别是2013年以后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趋缓,2018年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多年高速增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反映了北京市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和社会商品购买力的总体规模,近年的下降则反映了受资源环境约束、人口调控、非首都功能疏解等因素影响,北京市商业服务业增长方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增量扩张为主转向内涵集约化发展。

二、消费结构情况

(一)恩格尔系数下降至20%左右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某一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改革开放前,北京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始终在55.0%以上,食品消费占据居民家庭消费“半壁江山”。1984年北京市的恩格尔系数仍高达56.8%,到1998年达到41.1%,年均递减1.1个百分点。如表4、图4所示,1998—2018年20年间,北京市恩格尔系数由41.1%下降至20%左右,接近联合国认定的极其富裕标准②。恩格尔系数的连年下降,反映了北京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均趋于高质量发展。

吃、穿、用、烧四类商品零售额是反映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居民消费水平的结构性指标。1998—2018年20年间,北京市吃类商品零售额由399.8亿元增长至2586.3亿元,年均增长约9.17%,按同期常住人口测算(1998年1245.6万人,2018年2154.2万人),人均吃类商品零售额由3209.70元增长至12005.84元, 年均增长约 6.82 %;穿类商品零售额由167.2亿元增长至793.3亿元,年均增长约8.46%,人均穿类商品零售额由1342.32元增长至3682.57元, 年均增长约 5.18 %;用类商品零售额由764.2亿元增长至7806.3亿元,年均增长约14.22%,人均用类商品零售额由6135.20元增长至36237.58元,年均增长约9.29 %;烧类商品零售额由42.4亿元增长至561.8亿元,年均增长约16.89%,人均烧类商品零售额由340.40元增长至2607.93元, 年均增长约10.72%。可见,20年间北京市吃、穿、用、烧四类商品消费整体呈上升趋势,用类商品和烧类商品增幅明显高于吃类和穿类商品。199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人均用于吃、穿、用、烧类商品的零售额为11027.62元,2018年为54533.93元,20年增长约3.95倍。

(三)餐饮业增幅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

餐饮业收入是反映消费市场景气情况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如表6、图6所示,1998-2018年20年间,北京市餐饮业市场增幅明显,尽管期间因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对餐饮市场特别是高端正餐市场形成一定冲击,2013年、2014年出现负增长,北京市餐饮业收入仍由1998年的9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101.8亿元,年均增长14.1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测算,1998年北京年人均餐饮消费仅为754.66元,月均消费62.89元;2018年人均餐饮消费已达到5114.66元,月均消费426.22元,20年间年人均餐饮消费增长约5.78倍。外出就餐从居民改善生活的非常态消费成为常态消费,选择更丰富、吃得更好、更有品质成为餐饮消费的基本特征。

(四)服务消费比重超过50%

服务消费是以服务为性质的非商品性消费。数据显示,近年北京市服务消费实现突破性增长,2017年服务消费占总消费额的比重已经超过50%,服务消费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由2015年的53.8%增长至2019年的74.9%,5年提升21.1个百分点,如表7、图7所示。可以说,服务性消费引领了北京消费的转型升级。

随着消费规模的不断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北京市居民消费内容、消费品质也不断变化。从商品消费日益转向服务消费,线下线上融合式消费、体验式、沉浸式消费等消费新形式、新模式不断出现。资料显示,北京是全国电商平台数量最多的城市,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已培育了700多个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其中年交易额超千亿的平台13个,年度网上零售额过亿元的企业有101家,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同时,电子商务更广泛地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成为消费升级的新方式,社区团购、网络订餐、网约车、电商直播等电子商务新模式不断涌现并成为居民生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以餐饮外卖为例,电子商务和餐饮业的融合,使庞大的餐饮外卖需求得以落地并产生了新的外卖行业,外卖行业龙头企业美团点评2019年餐饮外卖收入达548亿元④,据“餐饮O2O”与外卖大数据公司“指食针”2018年度发布的21个城市外卖大数据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四中心城市外卖总单量近1.7亿单,其中北京市名列第一,达3399万单,如图8、图9所示。可以说,城市消费的升级和结构性的变化已深刻地改变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新的消费热点、新的消费模式,如何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不断提升的品质消费需求,是商业行业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

保障和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是北京市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通过大数据分析、规律性研究、政策研究等深入研究北京城市消费,对把握北京消费脉络,科学预判消费趋势,更好地推动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相关领域北京应充分发挥商业智库的作用,深入开展北京城市消费研究。

文中注释:

①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全国两会及企业家座谈会讲话精神。

② 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认定标准: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③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总额同比增五成.新京报.2019-05-30。

④美团点评2019年总收入975亿元,餐饮外卖收入548亿元.新浪科技.2020-03-30。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9年-2018年). 北京市统计局官方网站[EB/OL].http://tjj. beijing.gov.cn/

[2]北京消费持续升级,连续九年位居全国最大消费城市.国家商务部网站[EB/OL].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 n/201708/20170802628927.shtml

[3]李彪.京沪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在国际上属什么水平[EB/OL].每经网.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9-02-21/1302448.html

[4]赵卫华. 北京城乡居民消费60年变迁[J]. 北京社会科学, 2009(05):97-104

[5]赖阳,韩凝春,王春娟.云消费时代Ⅲ—城市商业变局[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17-12

[6]CFDI中国城市外卖大数据报告(2018年中版) [R]. 指食针&再惠.2018-07-25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作者簡介:

韩凝春(1971—),女,浙江余姚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商业经济、商业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科研计划课题“北京商业智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CZYA201907)的成果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北京市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