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之改变世界的小玩意儿
2020-12-28罗米
罗米
内容简介
“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系列图书是一套有深度、有广度的,面向少年儿童的文化通识类作品。丛书按照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东南西南的地域分册,故宫单列一册。
每册按从原始时期到清代的历史时间顺序作为讲述线索,涉猎范围全面,包括书法、绘画、壁画、雕塑、器物等各类重要历史文物和国家宝藏。文物宝藏是各个时代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审美等方方面面的高度浓缩。本书从审美和历史的角度向广大少年读者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具体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古典文学等,在教给小读者如何欣赏文物的同时,帮助小读者从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文化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利簋
青铜器作为奴隶制社会重要的礼器,通常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所以根据不同的功能被分为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等,食器又分为装肉食的和装谷物的。装肉食的任务一直是由鼎来承担的,而与它对应的则是装谷物的簋了。
礼器的使用范围、规格都有严格的标准和限制,这就是所谓的礼制。尤其像鼎和簋这些高等级、高规格的器型,在使用数量上有一套完备森严的等级规定,如果违规使用便属于僭越,也就是以下犯上,严重的可是要丢掉性命的。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这是最高规格;诸侯下一等,用七鼎六簋,卿大夫再下一等,用五鼎四簋,最末一等是士,用三鼎二簋或者用一鼎,这些都属于贵族,普通人是没有资格使用这样的青铜礼器的,哪怕你再有钱也绝对不許用,这就是等级制度。你注意到了吗?鼎的使用数量都是奇数,而簋则是偶数。不仅数量有规定,连簋的形态设计也可以看出来它与权力的关系。
簋上部是圆口圆腹,下面的底座则是方的,这也是象征着天圆地方。
到了西周,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数量极多,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簋,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件就是利簋。因为它记录的是关于武王伐纣的事情。
铜鎏金木芯马镫
如果你是古代的将军元帅,想要迅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你会大力发展哪一个兵种?
我相信见识卓绝的你,一定会大力发展骑兵。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来去如风、锐不可当的铁骑相对于普通步兵来说,简直就是天降神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可以对步兵实行“降维打击”。所以在我们的历史上,但凡战斗力强的朝代,都极其重视发展骑兵,甚至不惜成本去寻找、饲养良马,因此也留下了许多以马为造型的文物。
比如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汉代的铜奔马、霍去病墓的石马、唐代的昭陵六骏,等等,都是表现马的形象的杰出代表。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想要驾驭这样的高头战马,并且还要骑在马背上活动自如、冲锋却敌,难度该有多大啊!
且先不说打仗,要想在急驰的马背上稳稳地坐着不掉下来都需要相当的功夫,更何况战场上还会受到各种冲撞,一不小心很容易翻身落马,成为俘虏。所以,在历史上,早年的兵虽然威猛,但其实也相当脆弱。想要在马背上发挥超群的战斗力,就必须有一件重要的马具来协助,你一定会想到用马鞍吧?
是的,马鞍的确很重要,而且它很早就出现了。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的陶马身上就清晰地显示出马鞍的身影。不过当时的马鞍比较矮,称为低鞍;到了西汉才有了现在的“高鞍”,那时的贵族已经开始对马鞍进行隆重的装饰了。
这下子,骑马的人可以稳稳地坐下来了。不过骑马打仗,光有马鞍战斗力还是上不去,因为骑手的双腿无处安放,稍稍一扭身人仍然有摔下来的危险。所以骑手必须双腿紧紧夹住马腹,这无疑极其辛苦;为了控制马匹,手还必须握紧缰绳,若想要灵活作战、左右开弓,显然还需要別的东西把人固定住。终于,战士们迎来了真正改变命运的利器——马镫。马镫安装在马鞍上,有了马镫,骑手的双腿就有了着力点。这样,加上马鞍,骑手在马背上就有了三个固定点,就做到人马合一了。这下子,骑马时做出高难度动作也不在话下了,于是才可能有“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和“少时狂走西复东,银鞍骏马驰如风”这些诗句当中描述的潇洒。并且,唐代时盛行打马球,人在马上翻飞俯仰,没有马镫更是不可想象的。
长信宫灯
整个灯被分成六个部分分别铸造,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各自独立,所以皆可以转动拆卸。既然是宫灯,它的主要作用还是在照明上。古代官灯通常使用的是动物油脂或蜡烛,烟大,为了避免把室内熏黑,宫女右边的宽大袖子和灯顶被设计成一体,她的身体是中空的,所以油烟便可以顺着右臂进入体内,室内便不会受到油烟困扰,而头和臂做成可拆卸的活动样式,也便于清洗灯的内部。灯盘上还有层屏板,能够推动开合,从而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实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浪漫和卓绝的想象力,竟然能够将观赏性和功能性结合到如此极致的程度。这座宫灯通体鎏金,在夜里更加闪耀。鎏金工艺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合剂涂在铜器表面,通过加热水银被蒸发,金就附着在器物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