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沙洋:推进“按户连片耕种” 规模效应促增收
2020-12-28吴君
吴君
“连片耕种就是好,泾渭分明没计较。田好管来水好调,机械作业效率高……”在湖北省沙洋县,这是许多农民的心里话。种了几十年地的肖家新,对此感受很深。肖家新是毛李镇三坪村一组的村民,以前家里承包的9.6亩地被分成了26块,地块太分散,水利设施跟不上,收成上不去。
三坪村拥有耕地2070亩,人均两亩多。20世纪80年代,按照距离远近、土质肥瘦、水源优劣等因素平均分配土地,每户至少分到4块地,最多的一户有30块地。在沙洋县,三坪村的情况并非个案。全县耕地块数达107.7万块,户均8.7块,每块地约0.88亩。
为破解耕地细碎问题,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三坪村从1997年开始启动土地“按户连片耕种”工作,历经5年,形成按户归并集中耕种的方案。
“村里以小组为单位,将土地集中起来划成4至6个大片区,每个片区分为6至8个小片区,并保证每个片区有1口塘堰,每户不超过两块地。”三坪村党支部原书记杜龙兵介绍,分田以抓阄方式进行,户主签字确认,登记上册,报农村经管部门备案。
此后,三坪村的农业生产面貌为之一变。村民自行投资150万元打井。每家每户派人义务出工,共修成59条机耕道,总长两万多米。
三坪村的做法在沙洋县得到了推广。2015年,沙洋县整体推进了“按户连片耕种”模式。截至2018年年底,沙洋县“按户连片耕种”面积达到129.98万亩,连片耕种率达92%。
在曾集镇万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型播种机、无人喷药机、自动筛米机等农业装备一应俱全。“我現在流转承包了2000多亩地,2019年有60万元纯收入。”该合作社负责人付晓军说。
付晓军是曾集镇万里村人,他于2011年返乡创业,到2015年承包的土地面积达到了500亩。“因为不是连片耕地,播种、收割等大型设备无法进入小田块操作,小型装备既耗时又耗力,当时没有精力再扩大种植面积。”如今,曾集镇的土地流转费从每亩100元升至700元。尽管如此,付晓军却愿意扩大规模,“连片耕种之后,水稻种植成本至少降了三成。此外,扩大规模后还不需要额外增加劳动力。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目前,我们合作社已有177户社员。”
如今,沙洋县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率已达88.5%,17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起来了。
桥河村是拾回桥镇最早发展蔬菜产业的村。2005年,原桥河村和原双阳村合并为现在的桥河村,但原本分散的土地并没有集中。村民各干各的,蔬菜生产规模上不去。推行“按户连片耕种”后,地集中了,桥河村的蔬菜种植规模很快也增加了近3000亩。
2007年,拾回桥镇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沙洋桥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在桥河村的带动下,目前,拾回桥镇已有3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拥有冷链物流、食品加工等企业,拾回桥镇初步形成了供应、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
“现在全县有128个农业品牌,形成了‘南渔北果中间菜的农业产品格局。”沙洋县委书记刘克雄介绍,沙洋县还将大力发展优质稻、再生稻、高油酸油菜等产业,形成规模效应,打造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