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28李亚婷扈文杰
李亚婷 扈文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才先成人,职业学校德育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树立“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的育人理念,建构“课堂教育、活动教育、生活教育、企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
一、新时期职业院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职业学校要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教育为重点,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中职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理想信念教育
职业院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开展哲学与人生教育、经济政治与社会教育,引导中职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道德和法制教育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开展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引导中职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
职业院校以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五)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院校还要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重点,开展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开展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指导中职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遇到的心理问题,引导中职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六)珍爱生命教育
职业院校要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引导中职生树立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效率意识、廉洁意识。
二、职业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德育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同时,随着时代发展,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德育教育目标过高,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有些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教育途径单一,家庭和社会参与度低;评价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不足,吸引力和认同感不强。二是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吃苦精神和职业素养欠缺,合作意识淡薄,对专业了解不充分,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没有找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许多中职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都是以传授和灌输为主,内容抽象,载体和形式单一,德育效果欠佳。
三、德育生活化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文化育人,实施“生活化”渗透
职业院校可通过校园文化影响人、塑造人。学校可精心筛选校园广播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校园设置文化墙,既有教育学生孝亲敬老的新二十四孝墙、历史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墙,还有介绍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学校名人墙等;在学校餐厅、宿舍等显著位置张贴以感恩、节约、责任、理想信念、珍爱生命、奉献社会等为主题的宣传图片;在每个班级门口悬挂印有班徽和班呼的班旗,班级门牌上有班级合影、班呼、班歌、班主任寄语等,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班级凝聚力;教室设置张贴栏,张贴栏中展示学校德育活动安排表、班委会名单、班级文明委员会名单、班级工作计划、主题班会安排表、班规班纪等;在教室设置“流动书柜”,书柜里既有学校为学生精心挑选配备的书籍,也有师生捐赠、共享的书籍。这些生活化的举措,如能落实到位,则会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根据季节特點,开展“主题活动月”活动
“阳光三月”——举办“学习雷锋”活动,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献爱心;“魅力四月”——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到烈士陵园举行扫墓活动;“青春五月”——十八岁汉服成人礼活动,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活力六月”——开展毕业季“五个一”活动(一首歌、一封信、一声祝福、一本电子相册、一句留言,表达对老师、同学、教官、学校的感激之情);“火热八月”——进行新生入学拓展军事训练活动,上好开学第一课;“迎新九月”——举办“庆国庆、迎新生”文艺汇演,既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又能让学生找到归属感;“硕果十月”——学校组织秋季运动会,为自己争光,为班级争光;“激情冬月”——组织队形队列班呼班歌比赛,班级文化验收等活动;“感恩腊月”——师生冬至一起包饺子,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增进师生情谊,或举行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歌咏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等。
(三)坚持“三位一体”,加强感恩教育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一,职业院校可举行感恩教育大会,聘请教育专家在特定时间集中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艰辛、教师的奉献、同学的友爱;还可发挥榜样的教育力量,邀请当地的孝亲敬老典范为学生做报告。其二,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班主任定期与家长沟通,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指导家长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会学生做事、做人;督促家长帮助学生完成感恩作业,提醒家长对学生的感恩行为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这一举措不仅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的育人方法,也建构起了学校与家庭交流沟通的桥梁。其三,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感恩教育。学校可带领学生到“五好”家庭、模范家庭中去感受孝亲感恩的氛围;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做义工,体验社会价值,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心理疏导,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新生入学季,学校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发放“感恩问卷”“情商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气质测试量表”等调查问卷,对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道德水准、焦虑状况、个性因素等方面进行测试,对有问题倾向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和引导。这些量表的分析结果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尽早发现问题学生,便于及时引导,而且对班主任因材施教、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部分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耐心走近他们,可借助沙盘和绘画,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烦恼和困惑,帮助学生打开心结,释放不良情绪,发现自我、正视自我、改变自我。
(五)实行学生自治,强化主体意识
学校可成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强化和调动学生管理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服务中心应由学生自主管理,提供请销假、收发快递、校园设施报修、访客接待、工具借用、好人好事记录、外出及留宿登记等服务,并从爱学校、守纪律、爱劳动、尊父母等方面制定出细节管理标准,以此规范学生的言行。另外,学校可汲取企业管理经验,实施“整理、整顿、清理、清扫、清洁、素养、学习、提升”的“8S”管理,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实习,让学生了解行业专业发展前景,了解企业“8S”理念和优秀企业文化,培养学生专注专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根据实习标准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评与学分认定,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培养吃苦精神和职业素养,把课堂教学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学校德育生活化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YB1000)
(责编 张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