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现状、挑战与建议

2020-12-28张翎

债券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小银行产品创新理财产品

张翎

摘要:随着相关政策规范的出台,我国中小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初见成效。本文归纳了当前中小银行净值化转型所体现的主要特征,对比国内发展较早的基金行业,分析了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在产品创新、产品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净值化转型对中小银行理财业务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银行  理财产品  净值化  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4年起步至今得到了快速发展。银保监会网站显示,截至2020年4月末,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合计25.9万亿元。其中,以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下简称“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是理财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底,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合计占比超過六成。2018年以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8年第6号,以下简称“理财新规”)相继落地,银行理财业务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由于在渠道、人员、系统、集团协同等方面的制约,中小银行面临着更为紧迫的转型和发展任务。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初见成效

理财产品作为银行资产管理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媒介和业务载体,是竞争能力和品牌形象的直接体现。推动打破刚性兑付预期、发展净值型理财产品,是理财业务转型的方向。自资管新规发布后,各家中小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型转型与存量业务整改并重,已取得初步成效,净值型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11月15日,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净值型产品数量约为1.4万只。总体来看,中小银行产品净值化转型已体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

(一)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

根据资管新规,商业银行应压降预期收益型产品规模,或将其逐步过渡为合规的净值型产品,同时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应符合资管新规要求。

自2018年下半年起,中小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按产品起始日期分析,在存续的理财产品中,2018年及以前净值型产品数量占比为4%,2019年占比为14%,2020年占比为82%。

分类型来看,在存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中,发行人为城商行的数量占比为59%,为股份制银行的数量占比为14%,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数量占比为24%,城商行发行只数较多。然而,不同银行的转型规模和速度存在差异。笔者通过统计各中小上市银行2019年度报告发现,中小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占比从20%至80%不等,总体来看,贵阳银行、杭州银行、北京银行等城商行净值型产品占比较高。

(二)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占比较高

目前在存续期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封闭式和开放式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75%和25%。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对业绩表现、流动性管理、投资者认购和赎回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而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净值化转型过渡期间的需求,各家机构通过发行封闭式净值型产品逐步推进转型。

(三)偏好发行中低风险产品

从存续净值型产品风险等级看,低风险数量占比为2%,中低风险数量占比为90%,中风险数量占比为8%,几乎没有中高风险和高风险产品。产品风险等级分布既与投资者特征相关,也体现中小银行理财的投资策略与投资能力。部分理财投资者存在本金损失接受程度低、偏好预期收益型产品、投资期限短等特征。因此,在转型初期很多中小银行将中低风险产品作为主要获客载体,通过设立业绩比较基准、超额收益分成、明确分红方式等手段引导投资者逐步接受新的产品形态。同时,不断扩大能力边界,拓展纯债型固定收益、增强型固定收益、股债混合、基金中的基金(FOF)等类别的投资品种。

(四)理财子公司稳步试点

中国理财网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已有13家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获准开业,其中12家理财子公司发行了净值型产品,数量占全部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的16%。从风险类型来看,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成立初期以发行中低风险产品为主,但是产品形态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的趋势明显,开放式产品占已发行净值型产品的比例大于50%。此外,由于处于理财子公司的过渡期,存在母行和理财子公司净值型产品并存的情况。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与基金行业的比较分析

我国公募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行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资产管理领域中成熟和规范行业的代表。在产品多元化创新和发展方面,基金行业历经了从简单模仿海外基金产品到基于国内市场进行局部优化,再到基本能与国际产品设计同步的发展历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19)。与之相比,在产品的体系搭建、供给丰富程度、信息披露、跨境跨市场配置能力、投资策略多样性等方面,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均有借鉴和提升空间。

(一)产品创新

面对快速迭代的压力,金融产品发行机构对市场时机和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从基金行业来看,不乏凭借数款甚至一款产品的创新实现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迅速迈上新台阶的案例,而这又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金产品创新体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早期是产品类型的简单增加,自2009年起主题型、风格类产品兴起,之后又出现跨市场、跨资产的创新,结合客户生活场景的创新,以及借助金融科技的服务创新等,创新形态和方式日益多样,其背后体现的是政策、制度、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有进有退,个别创新产品由于自身存在潜在风险及对外部有负面影响,逐渐退出市场。

从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来看,绝大部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现金管理类、定期开放类、固收增强类等细分类型。与基金相比,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初期侧重于自身具备一定投资优势且相对稳健的固收类产品,权益类、混合类产品相对较少,理财产品创新整体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二)产品体系构建

基金行业的产品体系构建呈现如下特征。一是注重产品结构均衡性,兼顾产品的主动型和被动型、权益型和固收型、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等方面的平衡。特别是配置类和工具类产品,成为下一阶段重点布局的产品线。二是开放式基金占绝大部分。万得(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开放式基金占全部基金数量的98.64%,其中非货币开放式基金占比为93.83%。三是不同基金公司的产品策略存在差异。头部基金公司主要采取全能型产品发展战略,拓宽产品线,实现全覆盖。部分基金公司采取精品店式发展战略,审慎控制产品数量,对每只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

与之相比,中小银行理财产品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面临存量老产品整改和新产品体系重构的双重挑战,如《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20)》指出,以城商行与农村金融机构为代表的中小银行的资管产品存在投向单一、产品形式单调等情况,有待加强产品体系建设,提升产品管理能力。

(三)产品丰富程度

基金行业的产品供给丰富。一是产品风格细化,除常规产品外,主题类、风格类基金便于聚焦具体行业或板块,对接细分投资群体需求。二是创新方式多样,除具体产品类型创新外,现有产品优化也是重要的创新途径之一,一些微创新产品充分满足了投资者阶段性投资需求,如“打新”基金等。三是权益类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债券型基金集中度相对较低,权益型产品体现出较强的马太效应,具备优秀过往业绩的基金经理受到市场认可。

在中小银行理财产品转型过程中,产品供给逐渐丰富、多元,发行机构积极探索权益类产品、指数类产品、区域主题产品等领域,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标的指数,通过发行养老理财产品参与我国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四)产品信息披露

基金行业规范透明的表现之一是执行信息披露制度,按照季度、半年度、年度、临时等频率披露相关信息,对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简明性和易得性整体要求较高。同时,监管层通过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等技术手段规范基金信息披露,这有利于构建标准化信息披露体系、强化风险揭示等关键信息披露。

理财新规也强调了信息披露,并对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分类作出规定。产品净值化将推动理财产品信息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然而,中小银行理财产品的披露内容、披露形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

(五)产品国际化程度

在国际资管领域竞争中,我国基金行业扮演了先行军角色。2006年,我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出海,为基金业走向境外提供了有益实践。截至2020年9月末,Wind数据显示QDII基金共有163只,其中部分产品跟踪标的为国外市场的强势指数,如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等。此外,随着沪港通等基金产品的推出,基金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比而言,目前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全球资产配置能力以及配套平台建设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粵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的探索,理财业务也在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净值化推动理财业务全方位转变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在前端体现为产品的变化,其背后需要系统性、全方位转型,涉及营销管理、投资交易管理、风险合规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需要组织架构、技术工具、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科技系统等全方位变革来支持。

(一)经营理念

净值型理财产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需要投资机构在专业能力的竞争中,发挥大类资产配置优势,兼顾收益、风险与流动性,通过产品净值变化充分反映底层资产风险。面对资管行业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小银行在客户资源积累、专业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建设、综合运营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掣肘因素,更加需要突出自身特色,发挥在特定区域、特定销售领域、细分投资风格和主题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只有深刻认识到投资者的实际需求,把握所服务客户群体的特征,才能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实现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运作模式

根据理财新规,净值型理财产品需按照“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模式运作,禁止采用资金池方式运作。对于理财产品发行人及管理者来说,投资端要注重资产期限与产品期限的匹配,降低期限错配风险。同时,在资金端需合理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研究资产端与资金端的相互影响。运作模式的变化还体现在销售环节,原先理财产品销售主要依托所在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点,理财子公司成立后,需要建立起代销和直销、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产品营销体系,渠道建设和管理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

(三)业务流程

理财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研发、产品发行、产品运作、产品开放、产品到期等环节。在新老产品转换过程中,原先理财产品在预期收益型模式下形成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需要重新规划,研究、投资、产品设计、风险控制、运营等岗位的划分、工作职责设定、沟通交流机制等也面临调整。在业务流程重塑过程中,按照公司法、监管要求等规范,部分中小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同时参照母行、基金公司等经验,构建了新的组织架构体系。

(四)风险控制理念

近年来,外部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各类风险交织。此外,在新老理财产品接续过程中流动性风险凸显。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中小银行面临风险冲击的压力更大,脱胎于银行表内业务的风险管理理念、方式、手段等亟待调整与提升。中小银行理财业务需要对标优秀基金产品的风险管理模式,但又无法机械照搬,还需要在遵从母行统一风险偏好的基础上,构筑适合自身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此外,要强化组合管理理念,加强大类资产和行业研究,以配置风险和分散风险为主,运用投资思维重塑风险管理体系。

对中小银行加快净值化转型的建议

(一)培育创新文化

产品创新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有些类型的产品受跨市场、跨交易系统等因素限制,需要投入相当多的资源和时间进行创新,而有些产品创新则考验机构能否敏锐发现市场机遇。因此,在内部企业文化建设层面,中小银行应培养鼓励创新的整体氛围,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对于产品创新适度容错,强化正向激励。同时,培养产品研发专业人才,提升产品管理的专业能力。还应以产品为中心,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同时建设与全业务流程相匹配的科技系统,提升管理质效。

(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中小银行要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明确重点布局的产品类型和风格,每个发展阶段在自身能力圈内寻求机遇。可从产品起购金额、期限、风险偏好等方面细分群体客户特征,理解投资者行为,满足普通个人客户、高净值客户、企业客户、同业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运用于智能推荐、客群画像等方面,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建设净值型理财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在产品投资端,可通过多种投资范围和运作模式,满足客户多样化投资需求。

(三)構建产品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建章立制。贯彻制度先行理念,规范业务流程。二是加强对创新产品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产品设计应遵循“简单、透明、风险可控”原则,在正式上线前,须通过风险管理、法律合规、财务会计管理、消费者保护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同时,发行的产品应注意与自身管理水平、风险控制水平、信息系统支撑能力相一致。三是更加注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注重个人客户的反欺诈、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四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审慎管理产品运作风险。根据产品设计时确定的投资策略、业绩基准等,监控偏离风险,确保产品风格的稳定性。

作者单位:华夏理财风险管理部

责任编辑:刘颖  鹿宁宁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晨星资讯(深圳)有限公司. 中美公募基金发展情况比较与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0.

[2]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基金——一部全景展现中国基金业发展二十年的史诗[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中小银行产品创新理财产品
债市“新常态”下的中小银行信用风险防范
中小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思考
供应链协同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现状、效应与策略
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