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图谱篇:向孔门弟子借智慧

2020-12-28牛红梅陈宏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子游孔门颜回

牛红梅 陈宏

教学目标:

1.分析、概括颜回、子贡、子路、子游的形象特点。(重点)

2.整体把握以“四科”“十哲”为代表的孔门弟子群像。

3.比较孔子对弟子的不同态度,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难点)

教学方法:提问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作业——《论语》“思维导图版”孔门弟子图谱

师:《论语》是至圣先师孔子和弟子们聊天的记录,“师生一体”是这部经典的一大特点。今天我们不妨对《论语》进行一次孔门弟子出现频次大盘点,进行形象分析与概括,这或许也是走进《论语》的一个极好途径。

明确:意在检查整体阅读情况,同时盘点《论语》中出现的孔門弟子人次。

教师归纳:对《论语》中出现的学生人数,李零教授做过统计:“《论语》中的弟子有29人……出现最多的是仲由(42次),其次端木赐(38次),颜回、卜商(21次),冉求(16次)。此外,还有5个人也比较重要,樊须、公西赤、有若、曾参和颛孙师(子张),他们出现最多的是子张(18次)和曾参(15次),其次樊须(6次)、公西赤(5次)、有若(4次)……”

当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后人对孔子的这些有名有姓的弟子们也从性情、品德等方面加以评说,尤其是对“孔门十哲”,他们有较高的影响力,人们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二、孔门弟子群像:“四科”与“孔门十哲”

(一) “孔门十哲”名单及“四科”“十哲”释义。

明确:儒家学派早期的十位学者都是孔门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类别(科)。公元720年,在孔庙塑孔门四科高弟十人的坐像,配享先圣,称为“十哲”。“孔门十哲”名单。《论语》“先进篇”给我们提供了十大弟子名单:“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二)分成四组讨论“孔门十哲”中各科的代表人物。

1.德行科代表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门第一位。

明确思路:

(1)小组内部合作,整理出关于颜回的相关经典语句,小组集体诵读。

(2) 小组讨论,分析、概括颜回形象。学生可从颜回的志向、修行、生活、学习等方面加以分析。

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14岁即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孔子对颜回的称赞最多,赞其仁人、好学。孔子有言:“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意思是说,颜回有君子的四种道德:施行德义时坚定,接受劝谏时柔顺,得到官禄时戒惧,修养自身时谨慎。

(3)最后概括出颜回践行仁心,崇尚礼乐;淡然修身,贫而豁达;尊师重教,勤奋笃学等方面的形象特征。

2.言语科代表子贡——善于雄辩,事理通达的孔门首富。

明确思路:

(1)小组内部合作,整理出关于端木赐的相关经典语句,小组集体诵读。

(2)小组代表讲述端木赐的“言语故事”,体会端木赐的利口巧辞,善于雄辩,还可从学习能力、政绩、理财经商等方面加以分析。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以下内容:孔子对端木赐非常器重,常常将自己学说的核心要义传授给子贡,比如什么是仁,什么是士,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样为政、为仁等,并赞美他就像一种重要器皿:“瑚琏也(祭神之重要器皿)”孔子对端木赐感情深厚。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者,唯有子贡多守墓三年,足见子贡与孔子感情之深。端木赐亦以“万仞宫墙”夸赞自己的老师学问高深:“譬诸宫墙,赐(子贡)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孔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3)最后概括出端木赐利口巧辞、学绩优异、办事通达、学养丰厚、诚信经商、能力高强等形象特点。

3.政事科代表子路——诸位弟子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人物。

明确思路:

(1)小组成员先梳理《论语》中关于子路的语句,并选择相关经典语句进行诵读和讲解。由于篇幅过长,教师可帮助学生从中筛选出关于子路的重点经典语句,学生基于这些经典语句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子路早期,“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子路后期,“率尔而对”,志在“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前后志向有很大差别。孔子既看到子路在学业、志向上的成长与进步,也看到学生在性格上的缺陷与不足:一个“哂”字,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而这也正是孔夫子心存大爱的教育之所在。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进篇第十一》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篇第五》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颜渊篇第十二》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先进篇第十一》

(2)小组讨论,分析、概括子路形象。学生可从子路的性格,子路的志向以及孔子对子路的态度、评价等方面入手。教师可补充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叙述子路的文字,子路在《史记·仲尼孔子列传》中的篇幅也仅次于子贡,这也是一个开掘子路形象的好途径。

(3)最后概括出子路尚勇果敢、好学重做、善于政事、敢于直言、大胆质疑等形象性格特点,并体会到了孔子对子路的复杂心理。

4.文学科代表子游——理解与掌握礼学的佼佼者。

明确思路:

(1)教师明确解释“文学科”。

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这样说:“文学即孔子言诗书礼乐文章,皆与言语政事相通,本章文学特成一科,盖所偏重,乃若与言语政事两科有异。”子游对礼乐的学习研究非常重视,他对礼的专精程度比曾子、子夏、有子等人都要高,曾子也承认自己不如言子,说: “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指言子)是也!”(《礼记·檀弓上》)子游是孔门弟子中理解掌握礼学的佼佼者,被孔子列为“文学”科第一。

(2)小组成员梳理并诵读关于子游的篇章。重点关注《论语·阳货》中的一段: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教师补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相应的语段:

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3)小组讨论以上材料,言子用禮乐之教治理武城,取得了出色成绩,获得孔子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充分证明,言子确实是孔子礼学思想当之无愧的传人,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足见孔子对子游的器重。

(4)最后得出子游尊崇儒术、重视礼学、博览群书、胸襟广阔的形象特点。

三、孔门智慧,万世师表

由学生探讨从孔门弟子获得了哪些智慧,透过孔门弟子又对孔子有了怎样的评价。

教师汇总:

1.习得孔门十哲智慧,入室子弟风采各异。

三千“入门”弟子,七十二“及阶”贤人,十位“登堂”哲人,四科代表人物,让我们读《论语》,跨门槛,领略“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他们像群星拱卫北斗一般,汇聚在孔子身旁,风采各异。他们刚健清明的入世情怀,中行敦厚的人文之美,深深浸入我们每一位《论语》阅读者的心魂血脉。

2.致敬一代圣人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孔门十哲中每一位哲人都恩承圣贤教诲。这“孔门十哲”既是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孔子对学生学问、德行、性情的直观评价。“因材施教”源自宋代大儒朱熹,他在《论语》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于“侍坐”中“沐春”时“听其言”“观其行”,主动谈,被动听;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教育,并且有教无类,孔门弟子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既有鲁国权贵之子孟懿子,又有“贫且贱”的颜渊、仲弓;既有“家累千金,结驷连骑”的子贡,又有曾为罪犯的公冶长。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万世师表。

孔门弟子都是智慧之人,我们不妨向他们借智慧:向颜渊学习德行,向子路学习率真,向子夏学习教书,向曾参学习勤奋,向冉求学习做官,向冉雍学习德行,向子贡学习说话,向子游学习胸襟,向宰予学习辩论,向子张学习立志……

万世师表,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人……人人皆为我师,学习永无止境!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有难度的课。难在哪里?难在学生对文本不够熟悉,对《论语》缺少宏观上的掌控,也缺少微观上的把握,如果没有对所有篇章的精细阅读,却想要去评价孔门弟子,去学习、借鉴他们的智慧,真是难上加难。那么如何去降低学习的难度,以减少学生的挫败感,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成为教师思考的问题。

先说课前准备。在上一节课已布置了阅读文本、绘制孔门师生图谱的作业,帮助学生缩小阅读范围,明确研读的重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们能够瞄准“出镜率”高的孔门弟子,进行细心整合,进一步感受《论语》中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再说课堂环节的设置。先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互相补充,偶有小争议、小讨论,同时也能够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评议“孔门十哲”。从孔子众多弟子中明确十人,之后再选每一科里的代表人物,颜回、子贡、子路、子游。在分析这四位典型人物形象时,使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专门指向一位“孔门哲人”,按照筛选文本——诵读语段——分析形象——概括汇报的形式,进一步展示学生的思考成果。其中有教师的适当补充与提示。

本节课分析概括四位孔哲形象并非最终目的,我们在学孔门弟子智慧的同时,更要学习孔子的教育智慧。“孔门十哲”既体现了对孔门弟子德行、学问、性情等方面的直观评价,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不同的弟子,不同的评价,不同的态度与方法。这样我的弟子们于热烈地讨论中走进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世界,也走进孔子的内心深处。

人为降低难度,有意提高兴趣,创设讨论空间,实现与孔门弟子的智慧共享,这是本节课的设计初衷。但是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小部分学生对文本不够熟悉,以致影响了课堂的进程,对四位孔门哲人的分析深度也不够,这里更有教者的课前预判不足的问题,对学情的掌握与分析有待强化。

教学评析:

牛红梅老师讲授的《论语》系列专题课是 “国学经典进校园”专题研究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的一个有益尝试,牛老师对《论语》教学的积极探索,对学生的多方呵护,都让人动容。本课是《论语》整本书阅读系列的第三课,主要通过对孔门弟子群像的把握,去接近孔夫子宏大的思想体系,去形象的感受儒家思想的滥觞。

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点关注一个问题,即到底学生拥有怎样的整本书阅读量,才足够支撑教师的集中讲授。针对于此,当我们仔细观察牛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有三个问题需要读者一起思考与回答:

首先,由于《论语》内容的丰富,孔门弟子数量庞大,在教学目标里对于“孔门弟子群像的把握”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即只分析四科或孔门十哲是否能代表弟子群像的整体面貌。

其次,孔子对弟子的评价所涉章句众多,时间地点语境不同,当我们尝试评价人物时,必须提前掌握原文资源,在教学目标里,“孔子的不同态度”这样的说法需要在课堂上得到有力的支撑。

再次,孔子教育思想的异常深邃与广大,决定了用一整堂课的时间对其中一两条教育思想进行探索,已经勉为其难,何况还要在完成对孔门弟子群像分析之后,再进行孔子相关教育思想的分析与研讨,时间的紧迫如何解决同样是非常难为任课教师的问题。

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牛老师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第一,她将对孔门弟子群像的把握数量,压缩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的代表人物:颜回、子贡、子路、子游,以此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地把握弟子群像,所以建议牛老师,可以考虑在这里增加一个环节——在把握四科代表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将每一科的其他人物带上,并稍作归类分析。

第二,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决定了这一课的设计和走向。在分析了本班学生的学情之后,牛老师制定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课前“思维导图版”孔门弟子图谱的制作为铺垫,让学生尽量熟悉文本;以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为攻坚战,以期集中优势兵力分头推进,省下大量的重复劳动时间;以教师穿插其中的资料补充和适时提点总结为提纲挈领的支架,让学生的小组合作不跑偏,始终能够沿着教师设计的方向稳步前行。这样的教学思路,基本解决了对原文的穷尽与资料占有的短缺问题;值得关注的是课前思维导图制作部分,需要占用学生一部分时间,这也是整本书阅读绕不过去的问题:时间。

第三,牛教师最后讲解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育思想这个部分非常出彩,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目标与终点,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这个部分是对孔门弟子群像概括分析之后,更加深入阅读《论语》的标志,是整本书阅读的灵魂所在,所以这一部分是应该进一步加强力度,增加时间。

项目基金: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十三五”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学经典进校园”(HJZ135-002)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子游孔门颜回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作品集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颜回之乐
伏生传《尚书》
颜回之乐
小八腊子游中国馆
上学大迷宫等四则
智力跳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