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全部62所普通高校进行分类管理
2020-12-28刘昕璐
刘昕璐
在上海,对大学的评价有个全国唯一的分类评价体系——面向全部62所高校的分类发展体系已经构建形成、各显所长的高校分类评价模式初步健全。市教委披露,经过5年多的努力,上海各安其位的高校分类发展体系已经构建形成、各显所长的高校分类评价模式已初步健全,有效促进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为克服高校同质化办学倾向,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之后,上海于2015年在全国率先实施高校分类管理改革,并于2018年在全国较早开展了高校分类评价工作。
按照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承担科学研究类型等差异性,将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四种类型,推动上海高校实现从“一列纵队”向“四列纵队”发展。
其中,“学术研究型”高校以培養学术研究人才为引领,“应用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应用研究与开发的人才为重点,“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专门知识和技术应用人才为主体,“应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养专科层次的操作性专业技能人才。
与此同时,按照主干学科门类(本科与研究生)或主干专业大类(专科)建设情况,将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个类别。
根据“政府政策引导、高校自主选择、社会参与评估”的操作原则,完成分类。目前,上海学术研究型高校有13所,应用研究型高校有10所,应用技术型高校有17所,应用技能型高校有22所。
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四套。每个类型的指标体系都是共性和个性的融合。
这三年的“分类比武”中,一些高校崭露头角。
从综合评价看,传统强校综合实力依然强大,在各自类型中处于前列。
从增值评价看,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公安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学校,发展劲头很足,发展成效明显。
从效益评价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公安学院等特色学校优势凸显。
从整体态势上看,高校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大多数高校中,部分主要指标的得分变化,会引起位次的变化。实际上,分类评价目的就是要引起学校的内部变革,让学校的发展劲头足了,目标准了,内部治理能力强了。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上海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并取得良好成效。“十四五”期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坚持“破唯”“增维”,强化特色评价,增强与教育部学科评估、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其他评价体系的衔接。进一步拓展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探索拓展应用于招生计划、人事编制、部分重大专项投入等领域,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整改跟踪,深化问责机制,切实增强评价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