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经典,学以成人

2020-12-28高建平

中国图书评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节选自哲学大学

《人文社科经典文选导读》,高建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人文社科经典文选导读》是为刚刚跨入大学之门的学生准备的一份礼物。同学们可能会问:什么是大学?是中学学习的延长?是,又不是!进入大学,要继续学知识,这像中学;但大学的学习又与中学很不一样。大学要分专业,要进入一个个专门的系科,学习专业知识。大学阶段的学习,也会使学生在个性、思维方式、习惯、兴趣和爱好等方面留下深深的烙印,这些印记会跟随一生,并因此成为一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人文、艺术、传媒、法律、经济或其他某个学科中“科班”出身的人。

专业的知识要学好,这极其重要。要学一行、会一行、精一行。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大学不是某个专科的培训班,不是某种专门知识的高密度强化班,而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地方。中国传统儒家哲学讲究“学以成人”。学知识很重要,“成人”更重要。现代意义上的“成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有现代人所具有的全面的知识,有受过大学阶段教育的人应有的一般意义上的博雅通识。学习各种学科的知识,还要融会贯通。有知还要有识,有智还要有慧。增加了知识,增强了智慧,提高了对事物的感悟能力,就使一个人的整體素质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也使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第二,要通过知识的平衡,达到心灵的健康。不同学科的知识起着互补的作用,同样,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是一种心灵成长过程中的调节。人的身体的生长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平衡供给,人在体育运动中,也是让全身心,从肌肉到内脏器官得到锻炼。同样,人的心智的成长,也需要各门学科基础知识所提供的全面发展的机缘。一个人的成就能有多大,取决于基础有多扎实,而基础是由各门学科的知识积累而成的。

第三,自由、全面的发展造就优质的社会成员。孔夫子曾经说:“君子不器。”朱熹注解:“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人要成“器”,有专门的才能,但“君子”有更高的要求,不能仅“成器”,还要“成人”。大学正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地方。孔夫子还说:“不学诗,无以言。”朱熹注解:“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故能言。”孔子以诗为例,说明不学习不能言。朱熹讲的是知识和融会贯通,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修养。只有通过对各门知识的通识性了解,提高见识,才能成为社会共同体的合格一员。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并称这是“新社会的本质”。

知识的不足,还是需要知识来弥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跨越学科的藩篱,接触各门学科知识。

编纂本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提升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健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此,我们精选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一些经典文本,并做了必要的注释和讲解,供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同学阅读,同时还推荐了延伸阅读的书目。

全书共16章,可分为6部分,其中有6章选文系中国作者所著,有10章选文系国外作者所著,所收录的内容覆盖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章,选文分别来自《论语》《庄子》和《典论·论文》,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学。在先秦时期,出现了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涌现众多的学派。《史记》中讲《论六家之要指》,概述了最有影响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汉书·艺文志》中则记载有189家,共4324篇著作,说明当时曾有过一个学术上繁荣的时代。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说,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在当时的几个文明古国有一个“轴心时代”,中国的“诸子百家”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在这些学派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儒和道两家。儒家的经典有被称为“四书”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以及被称为“五经”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道家的经典有《老子》(《道德经》)和《庄子》。本书从儒家的《论语》和道家的《庄子》中各选出一些段落做讲解。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记录的孔子的谈话录。全书内容丰富,这里仅选了其中的一个点,即强调“学”。从“志于学”开始,论不仅要“学”以致用,而且要“学”以成“人”,学以成“仁”。本书还从《庄子》中选了几则故事,分别讲述了一些人生哲理,如“大”与“小”、“道”与“技”、“直”与“曲”,等等。

本书所选的这些篇目,绝不能概括先秦诸子思想的全貌,但我们还是希望它们能引导同学们进入古代中国思想这一丰富多彩的园地。

在第一部分,我们还特别挑选了一篇文论的文章,即汉魏之交曹丕的《典论·论文》。中国古代的文学很发达。在先秦时期有《诗经》和《楚辞》,在汉代有汉赋和乐府民歌。在从先秦到两汉这一漫长的时间里,还出现了许多史传性和议论性的文字,记叙生动,议论精妙,语言华美,具有高度的文学性。

丰富的文学作品促进了文学评论的诞生。先秦有众多关于《诗经》以及关于诗与乐、诗与礼关系的论述,汉代有著名的《毛诗序》,还有许多关于楚辞和汉赋的论述。到了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学评论作品,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除了《典论·论文》外,还有陆机的《文赋》和刘勰的《文心雕龙》。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一篇文学批评专论。该文表达了文人各有所长,不要“相轻”而要“相重”,各自努力,以文章立身,实现名垂青史的追求等意义。文章语言简洁,内容精要,是古代文论的名篇。

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第五和第六章,选文均选自古代希腊的名著。第四章选自荷马的《伊利亚特》。相传由荷马所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大史诗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伊利亚特》讲述希腊联军跨海远征特洛伊的故事,《奥德赛》则讲述参加希腊联军的一位将领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返回家乡途中的经历。希腊的文学,除了两大史诗外,还有众多的悲剧、喜剧及抒情诗。本书从《伊利亚特》中节选了一段,讲述了阿基琉斯从因愤怒而拒绝出战,到抑制个人情绪回到战场参加决战的故事,刻画了阿基琉斯性格成长变化的过程。

第五章的选文节选自柏拉图的《枚农篇》。古希腊哲学大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初,从提出水是万物本原的泰勒斯,到主张数是万物本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否定运动和变化的巴门尼德、强调万物皆变的赫拉克利特、提出原子论的德谟克利特,各领域均出现了众多的哲学家。与“百家争鸣”的中国先秦时期一样,这些哲学家提出了丰富多样的哲学思想,使希腊成为哲学的摇篮。这些思想后来在雅典得到了汇聚,出现了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三代哲学家,希腊哲学发展到了顶峰。他们所建立的学园,成为后来学术研究机构的典范。

本书在柏拉图的众多对话录中挑选《枚农篇》,主要说明柏拉图对知识和学习的理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他著名的“理念论”的论述。世界是多样的,在这“多”中,要把握“一”。这种“一”,是事物的本质和原型。关于学习,柏拉图强调“学习即回忆”。尽管学习要求知,但真正的学习是反求诸己,追求自我灵魂中的真善美的彰显。

第六章的选文节选自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时期,在历史学方面有两本最著名的书: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历史》是一部關于当时希腊人所知的世界的通史,相当于中国的《史记》,具有崇高的地位。《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的是一段长达30多年的,对于希腊人来说令人伤心的故事。在经历两次与波斯人的战争以后,希腊的实力增长到了顶点,特别是在雅典,建立了帕台农神庙祭祀众神,显示出其超越其他城邦的崇高地位,戏剧、雕塑和哲学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雅典的强大,引发了与另一个强大城邦斯巴达的战争,这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这两强相争并相互削弱的故事。最终,民主的雅典暴露出它的种种弊端,以武立国的斯巴达战胜了雅典,但自身也实力受损,希腊众城邦最终被来自北方的马其顿所征服。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从上古时期中国和古希腊时期选文,分述两个文明源头的情况。在这里,我们要强调说明,中国与希腊并不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文明的源头。世界的文明有着多重起源,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国,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南亚次大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多国,以及波斯、埃及,都是文明古国。依照雅斯贝尔斯的轴心理论,在那一时期,除了中国文明和希腊文明外,还有希伯来、印度、波斯等众多的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文献。本书仅从中国与希腊选出一些文献进入读本,但并不意味其他文明没有留下可读的材料。相反,这恰恰说明本书编选之难,面对浩瀚的经典,我们只能感叹本书容量的有限性。

第三部分包括第七、第八和第九章,主要介绍清朝和近现代中国的经典选文,选文分别节选自《红楼梦》《少年中国说》和《补天》,这也只是从众多经典文本中选出的三篇而已。

第七章的选文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名著,被列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其他三部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首。中国明清时期有很多优秀的小说,除了这几部以外,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封神演义》等。在所有这些小说中,《红楼梦》被公认是最为杰出的一部。这部小说无论从思想深刻性方面,还是从艺术水平方面,都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水平。本书从《红楼梦》中节选了一个片段,细致地讲述了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介绍了作者如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的多重性特点,以及作者“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艺术技巧。

第八章选取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文。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他一生经历丰富,早年与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推动变法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继续从事爱国、救国运动和维新思想的宣传。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到国内,积极参与政事,曾成功挫败袁世凯称帝的图谋。他在学术上涉猎广泛,卓有建树,一生笔耕不辍,有千万余言《饮冰室合集》存世。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清末处于内外交困、民族危亡之际,很多仁人志士呼唤国家通过改良而新生,恢复少年的活力。这篇《少年中国说》气势昂扬,激发面向未来、积极乐观的精神,发出了时代的强音。

第九章的选文节选自鲁迅的《补天》。鲁迅是现代中国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及散文诗、论文论著以及杂文等多种,很多文章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为人们所熟知。《补天》一文原登在小说集《呐喊》中,取名《不周山》,后从《呐喊》中取出,放入《故事新编》一书,并改用现名。这部小说通过讲述“女娲补天”这一古代神话故事,采用“神”与“人”对照的方法,揭露作为封建卫道士的“人”的猥琐、虚伪、装模作样,表现了作为自然的人和理想的人的代表的“神”的高大形象、充沛活力和行动力。

第四部分包括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章,主要涉及经济学和法学。这两个学科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当代也极其发达。限于篇幅,本书只节选了几位著名作者的经典文本。

第十章的选文节选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富论》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古典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市场经济理论的创始之作。这部著作确立了以“富国裕民”为政治经济学的明确目标,主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逻辑以及当代中国伟大转型历程的经典。选文讲解以分工作为《国富论》论述与分析的逻辑起点,延伸至“看不见的手”及斯密问题。

第十一章的选文节选自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阐释了劳动价值的理论。马克思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发现,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更是用力最多,影响重大。

第十二章的选文节选自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是一部关于法学和政治哲学的重要著作。孟德斯鸠认为,法既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制约人活动的法律,它们都依据理性的原则。他把政府区分为共和、君主和专制三种,并对各种政体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中,有两点受到广泛的重视:第一是分权的原则,第二是气候对政治的影响。

第五部分包括第十三、第十四和第十五章,主要介绍近现代的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选文。近现代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包括太多的学科,有太多的名著,我们仿佛是在现代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取出几朵浪花,或者是在现代学术的大森林中摘下几片树叶,以对20世纪丰富多样的人类新知识做一些举例说明。

第十三章的选文节选自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的《艺术即经验》一书。西方哲学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时期。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留下了诸多重要著作。在古罗马时期,普罗提诺建构了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体系。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也有着丰富的内容,有众多的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是当时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再到英国的经验主义,构成了一个近代哲学的发展线索。真正建立起现代哲学大厦的是康德和黑格尔。在他们之后,19世纪后半期有叔本华和尼采等人。到了20世纪,则出现了众多影响这一世纪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例如,有胡塞尔开始的现象学,有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的存在主义哲学,有维特根斯坦开启的分析哲学,还有以皮尔士、詹姆士、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艺术即经验》是约翰·杜威的一部重要的哲学美学著作,该书建立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康德和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在杜威的思想中,像海德格尔等人一样,有着对哲学中的生命精神的关注,但他所使用的是另一套更加平易近人的术语和词汇。我们选择了杜威讨论审美经验的性质的几段文字,重点讲述杜威关于“活的生物”“一个经验”等核心概念,并以此说明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连续性。

第十四章的选文节选自德里克·安东尼·帕菲特的《理与人》。《理与人》避开自利的伦理学理论,在当代西方哲学界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力。本章的选文聚焦于对人的历时的“同一性”进行分析,希望通过选文的讲解,使读者了解到思想实验在哲学推理中的重要性,了解现当代哲学探讨问题的分析论证方式,并希望读者能够对现当代哲学产生好奇与兴趣。

第十五章的選文节选自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媒介与信息的关系,原本是载体与内容的关系。但是,麦克卢汉发现,媒介不仅向我们推送四面八方的信息,还能建构我们周围的现实,框定我们的视野,形塑我们的社会。当下,我们正身处一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和时代,万物皆媒,万媒互联。《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绕开具体的传播内容,从媒介环境切入,洞见社会巨变,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社会变革的巨幅画卷,又为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提供了一个别致而开阔的视野。

本书最后一章即第十六章从内容上单独成为一部分,选文节选自纽曼的《大学的理念》一书。在大学教育中,大学的理念是一个基本而有永恒价值的问题,它涉及“大学是什么”“大学应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大学培养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等内容。纽曼明确提出“大学是教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大学的宗旨是提供博雅教育和从事智力训练”等。通常说,现代大学有三大基本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其中,人才培养就是由纽曼的大学理念总结和提炼而来的。

这部《人文社科经典文选导读》只是大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入门向导”。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用更多样、更经典、更新型的知识丰富自身,在知识的海洋中,把握自己所学学科的定位,在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大学是从对知识的爱好开始的,也将以找到自我而结束。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郎静)

猜你喜欢

节选自哲学大学
上学啦
似水流年
至善
十月
名家写夏天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