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联合村
2020-12-28朱晓卉
朱晓卉
一
中午的太阳一路陪伴,我走在去联合村的路上。
这时,微信里传来一条信息:“走过春,走过夏,我最爱穿的鞋,还是妈妈的那个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能不能好好说话?”发小王鹏的微信把我弄懵了。
“我想要一双‘郝妈妈家的布鞋。”王鹏不再开玩笑,说出了他的想法。
“这事简单。”我给王鹏回微信说:“我就走在去‘郝妈妈家的路上。”
“郝妈妈”名叫郝淑芳,是我们宁县太昌镇伊人绣坊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一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伊人绣坊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主要生产经营各类绣花布鞋、刺绣鞋垫等传统民俗产品。合作社采取了“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长期与北京、山东、西安等地达成供货协议,先后被命名为市、县“陇原巧手示范基地”。2018年,伊人绣坊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又成立“合作社+贫困妇女”模式的巾帼扶贫车间。作为车间妇联主席的郝淑芳被多次选派参加市县“陇原巧手”骨干培训班,并先后赴杭州等地参加培训学习,为家乡贫困妇女传统手工技艺培训掌握了先进的第一手做鞋技术和技艺。
经过七年的发展,合作社已带动180人就业,11户贫困户参与了入股分红,累计带动600余名贫困妇女参与零散加工生产,按件计年收入3500余元,曾经忙于家务的农村妇女靠双手挣到了工资,她们正在用巧手绣出自己的致富路。
二
我是一名科技特派员,此次去是了解合作社新研发的产品——“郝妈妈”牌童鞋的加工和生产进展情况。
合作社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太昌镇的联合村。太昌镇,是一个极具陇原特色的风情小镇。此时正是金秋十月,当我们的车子缓缓驶入镇子的时候,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地出现在了眼前,行道树整齐而又生机勃勃,用青砖青瓦堆砌装饰的花台菜畦,掩映在树木之中若隐若现,使得这个陇原村庄显得既有原始韵味又不乏新农村的时尚感。
车子继续行驶,一拐弯,一座新建成的拥有二层楼房的农家小院就映入眼帘,伊人绣坊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门匾就挂在大门边。
我刚刚下车,郝淑芳大姐就已经站在门前等候了。郝大姐已经50多岁了,虽不善言辞,但依然显得神采奕奕。见到我,她微微一笑,没有过多的客套话,就拉着我去看新建成的加工车间。
第一个车间不大,干净整洁,十多名工人正伏在机床前一丝不苟地扎引线,除了机器的声音,车间显得安静而有序。
紧邻的另一个车间情况却完全不同,工人们正在纳鞋垫,撋鞋帮,她们的年龄不等,有六七十岁的白发老奶奶,也有四五十岁的大妈,还有二三十岁的小媳妇,每个人手里拿着活,灵巧地穿针引线,手一刻都不闲。有人的嘴也没闲着,说着闲话。有个活泼开朗的小媳妇叫艳宁,时不时地说个笑话,逗得旁边的姐妹哈哈大笑,车间显得热闹而和谐。
我在郝大姐的带领下,认真仔细地看了新产品——“郝妈妈”童鞋的每一道工序。这一款童鞋是合作社去年就开始引进研发的,适用的人群是两岁到十岁的儿童。所以在这款产品中,郝大姐将舒服和安全的理念贯彻到了童鞋的每一个环节。布料的选用,布胶的质量,鞋底的厚度,鞋帮的软硬等等都做了市场调研,材料对比和实物试穿。除了鞋底接触地面的那一层材料采用了软塑胶之外(為了防滑和防水),其它都是透气性很强的纯棉材料,整个生产过程全是手工制作。
当郝大姐将一堆成品布鞋放在我的面前时,我的眼前一亮,这款童鞋的时尚感、舒适感,以及设计制作中时时处处透露出的爱心和匠心让人从心底里感觉到温暖。正如郝大姐所说:“鞋要好看,也一定要舒服,不让娃娃的脚遭罪。”
郝大姐又指着另一堆鞋,对我说:“这些鞋是要返工的。有的鞋面浮线偏了,有的鞋帮上斜了,有的鞋胶用多了,鞋底有点硬……”
郝大姐话语很少,但每一句都实在,听着这样的像我们董志塬上的黄土一样质朴的话语,我心里的温暖又一次升腾。
三
现在,郝大姐已经是一个五岁小男孩的奶奶了。多年的辛苦劳作让她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眼部疾病和腰椎疾病,一年里总有一段时间不得不住院治疗或卧床休息,然而合作社的事情,她一刻没有放松,时时想着如何扩大规模,如何能带动周边村子里更多的贫困姐妹们一起脱贫致富。
郝淑芳,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自幼就喜欢针线活,经常跟随母亲,还有村里的老人学习针线手艺。她做的绣花鞋、鞋垫、香包,经常得到村里人的交口称赞。
2005年的一天,她去城里走亲戚。闲谈中,好几个人都念叨老布鞋。大家都说现在人的生活好了,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鞋子,但还是老布鞋穿着脚舒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坐在一旁的郝淑芳忽然就萌生了做鞋卖鞋的念头。回到家,她说干就干,买鞋面,买麻绳,趁着冬闲,她的第一批布鞋就堆放在了炕头上。鞋做成了,销路又成了问题,已经上初中的儿子给妈妈出了主意:“妈,你为啥不跟集市。”
于是,郝淑芳就开始了自己奔波的生活。起先她去家周边临近的长武县、泾川县以及宁县的和盛镇等地赶集卖鞋,补贴家用。乡村集市,效益并不明显,农村人大多数都会做鞋,不会过多的花钱买布鞋。于是郝淑芳又开始扛着背包,跟撵大型的物资交流会。这一年不到年底,她做的鞋就卖完了。这让郝淑芳很受鼓舞,回到家里,她又一头扎进房里,开始做第二批布鞋。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位浙江的商人,对她制作的布鞋喜爱不已,有意帮她推介宣传,并和她达成了供货协议。她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制作各种儿童及中老年布鞋,就这样,一个老布鞋的家庭小作坊算是成立了。
随着产品的不断扩销,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2013年她牵头建办了宁县伊人绣坊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村里几十个姐妹一起做。同年12月,她又注册成立了伊人绣鞋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制作销售土布鞋及各种绣花鞋。为迎合市场需要,她不断走出家门,奔赴各地参观学习,推荐宣传自己的产品。向老前辈、老艺人学习,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技艺。慢慢地,她成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人,知道她的人都争着买她的鞋。大家都说,“郝妈妈”的鞋穿着就是舒服啊!
郝淑芳到现在还清楚记得,那是2014年的夏天,当同村的来锁妈妈手里拿着合作社付给她的工钱时,一向生活艰难的老奶奶眼睛湿润了。她有些哽咽地说:“想不到,我老婆子,也能靠手艺贴补家里了。”而喜旺媳妇艳宁是个活泼开朗的现代年轻女子,领到工钱的时候,她毫不掩饰自己的高兴,大声地对旁边一起做鞋的姐妹们宣告:“我女儿不再是留守儿童,我也不是常年在外打工的无家流浪女了。坐在家里,我就可以挣钱了,好嗨吆!”
姐妹们一起嗨,这是郝淑芳大姐的朴素心愿。
郝大姐给我说这些话的时候,语速很慢,依然是没有任何色彩的最简单的话语。她说:“我,不会说话,只想着把鞋做好,让周边村里有手艺的姐妹们都有活做……”
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离开合作社的时候,给王鹏买了好几双布鞋,打算第二天邮寄给远在深圳打工的他。也记着另一个重要的事情,帮郝大姐打听寻找几个会踩电动缝纫机的熟练工人,尽量让这一批“郝妈妈”牌童鞋,保质保量,尽早面市。
临上车前,大塬上吹来了一阵秋风,不凉,很温暖。我回头向郝大姐挥手告别,太阳有些偏西,余晖全落在她的背上和身后的联合村。
夕阳中的乡村小镇很美,又是庄稼成熟的季节,青与黄在董志塬边的田地里交织更替,相映成画。美丽的乡村建设,我们大家都没有远离,且行且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