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视觉文化语境中文学的危机与生机
2020-12-28乔英巍
乔英巍
摘 要:视觉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图”“文”的两极对抗,出现图像压倒文字、影视挤压文学的现象。虽然图像文化逐渐占据文化的中心领域,但文学自身的审美方式和价值体系从始至终都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图”“文”的协同发展为视觉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新型媒介使文学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视觉文化 图像 文学危机 生机和未来
视觉文化以图像作为主要表征,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自身的优势,“视觉化”“外观”逐渐成为图像文化的代表性特点。图像不再是简单辅助技艺和表意的工具,也不再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与文字相互阐释。在高新科技的基础上,现阶段的图像文化成为新时代的媒介象征。
一、视觉文化的发展
(一)推动视觉文化的发展因素
消费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日常生活审美转变的趋势为视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生活和艺术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图像本身的优越性对视觉文化的接受程度产生了直接影响,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审美情趣,传统的审美被娱乐的体验所替代,都市文化的发展从原本的“人趋近图像”慢慢转变为“图像趋近于人”。视觉技术的进步与图像多样化的传播媒介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视界、眼光以及观看的方式和理念。
(二)“消极”图像文化
图像文化虽然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体验,但对图像信息的“全盘接收”,使人们渐渐失去分析和思考的兴趣。在图像文化盛行的社会氛围中,人们往往会随波逐流,根据当下的流行来决定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不费心去思考自身所需。图像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且不断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印刷文化趋于边缘化,淡化了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追求,成为商业文化的追随者。
二、视觉文化与文学的对峙
(一)图像“挤压”文字
视觉文化引领了“读图”时代的发展,文学成为依附于图像结构的信息。传统的阅读通常是指读“文”,而如今整个时代的生活习惯以及社会风俗发生了转变,导致“文”被“图”所代替。例如:印刷物的新方向,使图像类读物不断增多,理论性的作品也被附上了图解本,插图书在图像的数量和质量上均高出了原来的文字版本。传统图书中的插图是起到点缀、辅助说明的作用,而现在的图文书改变了过去的发展格局和出版理念,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根据读者的兴趣制作出来的。图像和文字不能相互阐发,两者的结合过程存在图像对于文字的曲解和重图轻文的趋势,甚至会将文字所表述的深层含义简单化,使“读图”的流行不可避免。
(二)视觉文化语境中文学的危机
视觉文化的发展使文学在审美和空间上的距离感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读图”对文学审美距离的消解打乱了联想活动,导致观赏者很难进行独立思考。传统静观模式被消遣式审美所替代,审美方式的改变影响了文学的发展。电信时代缩小了空间的距离,不仅使书面表达的方式失去了意义,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周围的环境,使事物之间没有间隔,失去了神秘感。文学是丰富精神生活与充实内心世界的语言形式,然而现阶段的社会生活很少追求精神信仰和灵魂深度,使文学逐渐失去了本身的艺术性和深度感。地域性对于文学个性的形成和塑造至关重要,而信息全球化的到来使时空观念逐渐淡薄,降低了对视野和意识的局限。
(三)视觉文化语境中文学的生机
文学是一种想象艺术,通过文字将信息传达于读者的头脑中,它虽然不能像视觉文化那样利用视觉、听觉直接刺激读者的感官,但卻能够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刻画,在这方面文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字能够引导读者的再造想象,使其在脑海中勾画出图景,从而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独特的审美视角基于语言发展的基础,所以不会被其他的文化形式所取代。纵观文学的发展史,便能够看出文学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具备宽阔、包容的胸襟,兼收并蓄,固守纯文学或者高雅文学的界限。对文学的发展进行适当的引导,使文学不仅能够继续以传统的形式存在,还可以借助视觉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新媒体的力量,在影视与网络发展的空间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线。例如: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剧成为广泛、主流的传播形式,由于其传播过程不能重复,也不能够中断,而文学作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持续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因此文化市场的影视作品和图书能够相互依存,互利共赢,使文学焕发新的生机。影视文学离不开文学的基本宗旨,在影视和图书同步推进时,要避免为迎合商业目的而产生的粗制滥造现象,或是将文学作品作为影视作品的附属物,使文学欣赏失去原有的价值。
三、结语
在对视觉文化进行分析时,需要明确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图像”已经不同于原本对于图像的认识这一事实。明了、直观的图像有利于交流,并且和语言共同承担了人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功能。但图像并非全能,文学所带来的独特审美是无法被取代的,其自身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平台不断的焕发生机,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杰.视觉文化时代文学阅读的审美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08(03):62—66.
[2]卢衍鹏.视觉文化的文学意义与精神价值[J].东京文学,2014(0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