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实践
2020-12-28王冬语
王冬语
摘 要:贵州省万山区,古称大万寿山,是我国第一个县级行政特区, 因朱砂工业开发最早、质量最好、储量最大、产量最多、技术领先而举世闻名,创造了世界上最久远的采矿历史、世界上罕见的970多公里地下采矿坑道、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天然朱砂晶体“辰砂王”等诸多奇迹。
关键词:资源枯竭 汞矿 转型发展 绿色经济
由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几乎枯竭,2001年不得不被迫关闭万山汞矿厂,万山成了一个败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冰雪凝冻灾害降临,让贫困的万山更加贫困。2009年3月万山成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地区,从此,点燃了万山人的希望。经过多番努力,万山走向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在最关键的时刻,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敲响了万山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毅然决心。
近年来,万山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寻求绿色转型道路的发展过程及成功转型后的运行模式,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住绿水青山就是政绩”的理论注脚,又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在万山的最好实践;既是万山人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的成绩单,又是省市领导和全区人民交上的一份满意答卷,并由此形成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国推广的“万山经验”,讲好铜仁故事。万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城市与景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等荣誉称号。现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水电、道路、网络的巨大改变,惠利百姓的产业体系已经初具规模,转型发展速度之快被人们称之为“万山速度”。
一、打造朱砂古镇,实现汞矿废墟的凤凰涅槃
朱砂古镇是“万山转型可持续发展”的生动缩影,是“变废为宝,打造金山银山”产业生态化的具体实践,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立体博物馆。为了让老矿区重现活力,万山区大胆试、大胆闯,引进江西上饶吉阳集团,投资20亿元,依托万山工业文化遗产,变废为宝,对现有遗址和文物进行修缮性开发利用,在原来的汞矿遗址进行开发,将原本已经废弃的汞矿遗址打造为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怀旧小镇。
2019年,万山区朱砂古镇开展党性教育达5000多人次。老矿区变身新景区,死资源变成活资源,真正实现了凤凰涅槃、破茧成蝶。通过打造朱砂古镇,万山区走上了发展绿色旅游的新道路,以旅游为龙头,实现了产业之间涅槃重生,朱砂古镇现如今已经成了造福人民的旅游胜地。
二、成立高端电商生态城,组建“黔货出山”高端平台
当地财政部门每年拿出300万元,建立了集网商园、孵化园、服务园三大板块为一体,一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等多功能电商平台,打破了资金使用惯性思维,让“扶贫资金变产业基金”。在转型发展中,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不断打造实业村。打破产业脱贫原有思维,采取了“三大产业+贫困户”的模式助力精准扶贫。每年提取一定比例的分红,把产业发展中的红利惠及于群众。
常言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万山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可持续发展,让空壳村变实业村,让扶贫资金变产業基金,让贫困户变合伙人,让村里人变城里人,让有志者变小老板。让失业者变创业者,不断增强万山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
三、解放思想破瓶颈,全力推动经济新发展
建设新型工业、改造传统农业被写入中组部党员培训教材,提速文旅业、创办会展业、拓展电商生态新业态(互联网+大数据),从买矿产单一产品变为买清新空气、买绿色生态、买高美誉度、买高诚信度。践行绿色制度,共建绿色家园。异地扶贫搬迁,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体建设工程,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建设长寿村、木杉河湿地公园,让长寿河、木杉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挖掘绿色文化,建设“怀旧特色文化浓郁”爱国主义基地。让“爱国汞”精神代代相传,由昔日生产汞产品原地变为今日文化、精神、风光的消费地。筑牢绿色屏,用好用活汞矿遗址资源,成立了文化旅游传媒公司。利用自然山体和生态原貌,建成城市园林景观11座,新启动15个绿地广场和2处山体公园建设,着力打造园林新城。
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贵州绿色发展门户
发展绿色产业,改造传统农业,践行绿色制度,共建绿色家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体建设工程,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建设长寿村、木杉河湿地公园,让长寿河、木杉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挖掘绿色文化。建设“怀旧特色文化浓郁”爱国主义基地。让“爱国汞”精神代代相传,由昔日生产汞产品原地变为今日文化、精神、风光的消费地。筑牢绿色屏障。万山积极践行“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平方米,河流、水库等水岸绿化率84.3,道路等绿化率88.9,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40.2,村庄林木覆盖率达33.7。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60.7,并且万山荣获贵州“省级森林城市”荣誉称号。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
《浮士德》“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万山绿色转型成功,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治理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著名作家梁衡《梵净山》云:“梵净净我心,白云佛红尘。从此不思归,长做武陵人”。描绘的何然不也是梵净山麓的山清水秀、白云飘飘,万里晴空的大寿万山景象呢?万山人民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更加坚定的发展信心、更加昂扬的精神斗志、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拼搏,苦干实干。
五、结语
万山的成功转型,又让万山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感受着万山凤凰涅槃的变迁。万山绿色转型成功,是牢记使命,感恩奋进的12年。12年来,万山人努力结出了一个个实践硕果。2018年全区脱贫摘帽、益贫式增长态势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绿色转型之路。万山,正实现在转型之后再转型征程中,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杨添亮.铜仁市万山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J].智能城市,2016(0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