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学档建设的口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
2020-12-28慈兆泓
慈兆泓
美国教育家斯莱文认为,教学评价是促进教育行为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的最为核心的因素,常见的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两种。一直以来,形成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都是一个难题,因为没有一个适合的媒介作为学习信息收集的平台。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一系列智慧教学平台的出现,这个难题迎刃而解。本文旨在通过对蓝墨云班课中互动评价功能的开发运用,探究教师口语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最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一、计划——建立学生口语学习的云学档
电子学档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学习过程的集合体。云学档指基于互联网云技术背景和自媒体工具平台而开发建设的课程内新型电子学生学习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音视频作品、学习过程记录、评价和反思等,具有突出学科课程特色、符合学生学习习惯、信息即时传送互动的特点。智慧教学平台集成了云学档建立的所有重要元素,一方面全面记录了学生在各学习阶段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提供了动态的可视化依据,通过对学习作品和成果的反复回顾与反思不断成长进步,收获成就感与自信;另一方面是为学科资源库的建立提供丰富的素材,为日后的语音分析和文本分析打好基础。
二、实施——收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信息
1.从班课中自动收集信息
经验值。班课中的经验值汇总是一个统计图表,里面清晰地显示了每一名学生收获的经验值总数,以及在课堂出勤、参与活动、查看资源、讨论答疑、获赞、参与课堂表现等六项内容的参与次数和所占比例。通过经验值汇总图表,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
AI消息。一般而言智慧教学平台中会有一位人工智能助手,它通常以周为时间单位帮助教师观察总结一周以来学生的整体表现,包括哪些学生出勤率比较低、观看视频资源时间比较短、在班课中排名上升迅速、表现最突出,甚至还会涉及教师在设计班课活动时的表现等。
班课教学报告。班课教学报告则囊括了教学周报、资源报告、活动报告和学情分析等项目的数据统计图表分析,用来记录教师的教学历程,可以看到学生在班课中的排名、经验值报表和经验值对比等信息内容。
2.从课堂活动中收集信息
声音档案。克服了学生怕在人前读错出丑的紧张心理,还可以迅速收集全班学生的语音信息。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在反复练习中形成“习惯成自然”的语言习惯。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完成度也不错,有的同学还会反复听录音,找出优势和不足。音频和视频都会上传到班课相应活动区资源共享,这种展示有着激励和示范的作用,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阶段自测。总体特点是题量不大、用时少、分值较高、题目灵活接地气,考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测试结果页面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得分、排名、用时,还可以在“分析”中看到“百分制平均分”“平均用时”和“百分制区间的人数分布图”,迅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状况并随之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最大化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随堂测评。包括软件打分和打分表打分两种形式。前者主要采用星级评价法,教师可以根据分数分配的需要和具体的评价指标设计采分点,学生根据评价标准选择星星的数量以表示评价分数。这种方式有很多好处:互动性强有游戏效果;即时性评价反馈及时;匿名点评真实客观;分数实时计入学生经验值;有目的性的听、评练习效率高;师生共评分数更公正准确。
3.从课后活动中收集信息
同步任务。由于课堂的班额限制,很多实训活动无法在课堂上完全展开,所以专门设计了课后录音的活动。这类活动涉及到“为你读诗”“短片配音”“角色扮演专项训练”“素声朗读”“我的录音故事”等实训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专项化的练习机会,有以下几个特点:弥补课时不足、班额过大的问题,加大课后练习力度;配有学生姓名的個性化声音档案;微内容练习,学生负担小、完成度高。
异步任务。异步任务最重要的功能是复习,发布相应活动的时间可以比活动内容本身的授课时间滞后1-2周,这样可以保证学生一直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之中,实现学习程度的最大化。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和讨论,给出最终结论;活动里的素材也是同伴学习的依据;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带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会通过评论功能一对一给出鼓励和建议,第一时间提供反馈信息。
三、反馈——针对信息进行师生联动评价
学生自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大量的随堂录音和课后录音,学生在听辨自己录音时可以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声音,调节美化自己的音色。学生在参加活动时,会反复听辨自己的录音和别人的录音,在心里对自己的表现先有一个反馈,满意就上传录音,不满意可以撤回或者再录一条以期改进;教师会开启“我的学习体会——系列经验交流讨论专区”线上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每节课的表现做一个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包括收获、疑问、改进措施等。字数要求不多,但必须原创且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出现网上拷贝,敷衍了事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
同伴互评:在学生展示活动结束后立刻进行评价,重点是培养台上同学的勇气和自信,台下同学锻炼自己短时记忆和快速评价的能力,同时建立一种“我的课堂听我的”的自主意识。随堂测评和打分表打分则是从量化的角度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两种打分形式都有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在学生正式打分之前,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评前培训,通过对具体音频、视频的打分练习让学生对评价标准的把握有一个相对客观准确的印象。经过统计分析,师生分差在5分以内,很多同学甚至跟教师评分一致。
一般在小组作业活动中,教师采取教师和学生共评的方式,包括学生个人或小组对教师上传的语音素材进行评价、学生互评和评论区的互动。学生在评价别人作业时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在交流和互动中形成学习共同体。
教师评价:通过定期查看学生的“经验值汇总”和“经验值明细”,教师可以全面地掌握每一位学生在某一特定学习阶段的学习状态;通过分析考察经验值相当的几位同学的“查阅资源”和“参与活动”的比例,能够很好地判断哪些同学课堂表现比较活跃(动态型学员)、哪些同学查阅资源比较认真(静态型学员)。相比静态型学员,动态型学员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完成度会更高;在“班课报告”中,能够了解学生每一周的排名变化、进步程度、出勤率以及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等;在“随堂练”系列活动中,教师会当堂随机听取同学的录音片段,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在“阶段自测”中,通过“小题量、大题分”设计,通过分析学生在每道题目的得分率,清晰判断学生在哪些知识点的掌握上还存在偏差,即刻跟学生探讨题目的思路和答案。
四、反思——根据反馈师生共同调整改进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加的每一个活动都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学、评一体化的,学生会经历至少6次的反思过程,包括个人展示、打分表打分、教师比对分析分数、进阶训练、同辈示范、同伴互评。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时都会有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收获,在学习、展示、讨论、反思的過程中,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学习态度等有一个重新的思考和认知。
教师在收集上来反馈信息以后要及时对教学计划作出改变和调整,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维持良性的动态平衡。例如,开启讨论区,将我的疑问变成当期的讨论话题供同学们发表意见,根据即时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获得很多生成性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得教与学的过程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收集信息到信息反馈再到反思调整,是一个完整的动态循环,只有不断维持这种循环的畅通性和有效性,才能使形成性评价有机融合到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解决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学生参与度难提高、师生互动反馈少以及学习热情难调动等情况有比较理想的效果。通过增强线上线下协同互动、扩大课堂课后信息容量、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引导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式、合作式的学习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进步及不足,从而获得成就感并提升学习能力。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云学档建设与形成性评价的融合策略研究”(GZB1320028)
■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