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位
2020-12-28王平
王平
犹如白色巨塔的住院部大楼,最底层的急诊部显得小巧而精致,唯独夜间两枚硕大的“急诊”红色霓虹灯格外刺目,光芒直射夜幕……
“你先别哭,慢慢说,CT是不是检查出结果了?”曹青举着手机,小心翼翼向电话里的妻子陪着小心。此刻,他坐在医院急诊的值班室椅子上,桌上放着一部连通医院内所有部门的电话座机。在城市另一端的肿瘤医院里,待他恩重如山的岳母正在接受肺部肿瘤的检查,一部小小的手机,将身为医生的他瞬间转换为“对立面”——患者家属。
“大夫什么都没说,只是让我们等待正式检查报告。要不你找位在肿瘤医院工作的同学打听一下吧。”妻子急切地催促。
“明白!你先稳住,也稳住老太太,也许是虚惊一场,我想想办法,现在还在值班没有时间,等我回家咱们好好研究研究。别哭,这个时候你的情绪不能倒,要挺住!”曹青这端也很焦急。
蓦地,办公桌上的座机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曹青另一只手反射性地抄起值班电话:“噢,明白,马上,二线去急诊室,马上到!”
“我这来急诊了,先挂了,稳住,再联系,我要是不方便接电话,你就微信留言。”曹青另一只手举着自己的手机。
急诊处置室里,墙上冷光片灯,挂着一组刚刚打印出来的X光片。“是位上了年纪的患者,关节内骨折,不仅移位了,还附带粉碎,按国际行业分型标准属于较重的C型。”另一位值班医生向刚来急诊处置室的二线主治医师曹青汇报患者伤情。
“他一般情况如何?63岁,年龄还可以呀,什么基础病都没有吗?”曹青望着片灯陷入思忖,又像是自言自语。
“有糖尿病史,血压心脏功能还都可以。”值班医生立马答复,其实是在盼望着曹青尽早拿出处置会诊意见。
“已经符合手术适应症了。如果是开刀内固定上钢板,将来还要开刀取出,起码两次。从功能效果上看,肯定是开刀内固定更好,但這个老人肯定是要受罪的。”曹青试着讨论治疗方案。
“您的意见我明白,是不是想尝试保守闭合复位,然后来个石膏或者夹板外固定?可是您看他骨折移位这么严重,您是好心,就是今天咱们给他复位接上外固定,可过些日子复查拍片,若复位丢失了,X光片准看得到,有别的医生再给评价几句不好的,病人肯定会不高兴,现在的医患关系呀,咱就不说了……”值班大夫一口气说出种种忧虑。
良久,曹青咬咬牙说:“两种方案,复位开刀不开刀,利与弊及预后先和患者及家属说清楚,让他们自己选吧。”
“漂亮!我现在就去交代治疗方案。”值班大夫听了曹青的意见后兴奋起来。
“我去复位室准备,如果病人选择手术那就先收入院,估计人家会首先选择尝试保守复位,一定把失败风险告知清楚,整个团队的声誉全靠你那张嘴了!”曹青又一次叮嘱。
“得嘞。关键呀还得靠曹老师这双手去复位,您要是复位成功,人家就免开刀少遭罪了。”值班大夫出门前不忘逗趣一句。
“快去,别贫了。”曹青挥挥手。
曹青的门诊日,诊室外一批病人候诊。
医疗设备发展很快,诊室配备的电脑联网系统,随时可以查看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曹青感叹仅仅几年时间,已于自己读博工作时的设备条件天差地别,如今都比肩国际水平了。
电脑对面坐着的是位微胖的老人,花白短发,戴着近视眼镜,显眼的是前臂,打着石膏。他正是一周前急诊会诊的那位患者。
曹青盯着屏幕上复诊前后的X光片反复比较,不停的用放大功能仔细测量骨折影像的差异,思忖着如何与这位患者沟通病情。
老人伤臂的石膏近端露着手指,仍然是肿胀的样子。
“手指动一下。”曹青仔细查看着。
还算好,远端血运还正常。曹青心里有了些许底气。
“你看,这前后的两张片子确实出现了变化,正如急诊复位时告知的那样,尽管大夫尽最大努力进行闭合复位,但随着肿胀消退渐去,还是出现了复位丢失,也就是说出现了新的移位。”曹青尽可能语气平和。
“谢谢,我理解。”老人同样语气平和,让曹青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因为通常情况下,在这个时候病人态度会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愤怒。
曹青指着片子上的影像继续说:“如果是解剖复位,当然是手术开放钢板内固定,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骨折对位还是骨折愈合成功率,都是最高的,当然非手术闭合复位也为您努力了,遗憾的是容易移位,退一步说即使骨折愈合,也多少会留下畸形愈合,以后的功能也会落下损失。”
老人仔细听着,表情平和,思忖着。“大夫我理解你的意见,手术效果好,再复位可能再失败。两权选择,有些为难呀。”老人的话和语气更像是在安慰医生。
曹青一时语塞。他心里很清楚,手术即使成功还要二次开刀,痛苦不言而喻。而复位总会关系到医者水平,也是一大考验。
灵机一动,曹青突然想出一个好办法:会诊!“请省院高一级的专家会诊意见。当然最好是请当年在省院读博士期间的导师金教授。虽说导师已经退休返聘,但毕竟是当年全国响当当的专业主任委员,导师至今还保留着定期专家门诊的时间。”暗自合计好后,曹青飞快地在病历上写下会诊意见、诊疗经过,并特别标明了导师省院专家门诊的时间、地址和联系方式。
老人接过曹青的病历,笑眯眯地点头致谢。
曹青如释重负,望着老人离去,还特意起身将他送出诊室。
半天门诊时间转瞬即逝,曹青脱下白衣,换上便装,轻松地带上诊室房门,准备离去。
可没走几步,就在诊区走道上发现仍坐在候诊椅上的老人。
曹青一下子就蒙了,既关切又疑惑地询问:“您为什么还没走,是在等家属来接吗?”
老人扶着伤臂站起身来,曹青连忙边上前轻轻搀扶,边示意让老人坐下来详说。“谢谢!”老人坐回原处,另一只手从衣袋里掏出手机。
“是我呀,你跟曹大夫讲吧。”对着话筒说罢,老人将手机递了过来。曹青满目疑惑。
“小曹,是我呀,我姓金。”手机听筒里传来一个曹青再熟悉不过的声音。
“老师,原来是您老人家呀,有什么事吗?我听您说。”曹青毕恭毕敬地聆听。
“这位患者是我医学院的同学,住同一宿舍很多年的那种,他刚才电话里跟我沟通了,也讲了你的方案。”听筒另一端,曹青的博士导师不紧不慢,一如当年授课时的清晰语气,“再移位的原因不是复位水平,而是肿胀消退以后,高分子支具固定效果受到影响,你可以改用夹板,动态跟踪,及时调整夹板固定效果,可以再试一次。”
不愧是当年响当当的专业权威,曹青心里暗叹。“明白,老师指教了,我马上与患者沟通。”曹青懂了,导师建议他再复位。
“稍等一下,小曹,你擅长与患者沟通吗?如果还尊我为老师,那就让我给你补上一堂课吧,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你就跟他说:‘如果你是我的长辈,我会替你首选非手术!”
瞬间,曹青先是一愣,而后立马温润了起来。
曹青第一次坐在患者家属陪护的椅子上。当然这次是陪着妻子,为了岳母,在肿瘤医院的外科病房里。
“那就拜托您了!非常感谢!”曹青的妻子一边在手术告知书家属一栏签上自己的名字,一边近乎恳求地向主治大夫说。
“我们一定尽力。”主治医生与曹青年龄相当,是他医科大学的校友。主治医生合起病历,站起身礼貌地送曹青夫妇离开。
曹青陪着妻子走在病房的走廊上。“我妈肺上的东西是不是做了手术就没事了?这几个月反复查CT也没报告是肿瘤,大夫的意见始终都说做手术切了好,是真的吗?你也是坚持首选手术吗?这个是专科,你也不见得内行,现在专科划分越来越细,普通人哪里懂这么专业的问题呀!”妻子纵使放缓脚步,身体放松,心里仍顾虑重重。
“即便专业隔行如隔山,可也是隔行不隔理呀。咱们是家属,应当相信大夫的专业判断,这可是省里最权威专业的学科了,能力、水平、经验都摆在这儿了,省外的病人很多慕名而来,一张病床都难求!别胡思乱想了,一会儿见咱妈,千万别把情绪挂在脸上呀。”曹青小心翼翼劝慰。
“快别劝我宽心了,说说你的专业判断,猪头!”妻子嗔怪道。
“其实检查出的结果很重要,连续几个月的检查,很多病人因为没有任何症状,就轻视了,其实这时候更应该高度重视。为什么要手术,因为最终是病理结果证明一切,如果这个时候大夫坚持让患者手术,那就是说病理结果已指向了手术,无症状不代表不严重。你先去陪咱妈吧,我回去再托付一下。”曹青不得不道出实情,又飞快地跑回医生办公室。
硕大的落地玻璃窗,投映出耀眼的阳光,洒满全屋。投映到黑白的CT片上,投映到举着CT片细长的手指上,投映著阅片者淡蓝色手术帽边银色的双鬓。
他慢慢地转过身来。
“非常感谢,主任您能亲自上台主持我家人的手术!”曹青赶上前去,伸出双手。
“我们退休老主任是最先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专家,这次答应亲自上台把关,让学生们长长眼!”主治大夫站在曹青身边恭维道。
“曹大夫,是你呀,我还要感谢你咧!二次复位,你冒着风险,保住了我手腕的功能,现在恢复得很好,又能上台手术了。”老主任激动地握住了曹青的双手,还好,有金色阳光的映衬,否则他准能看到曹青微红的脸颊。
“怎么是您?”曹青激动得脱口而出,思绪一下子回到几个月前为那位老人即老师同学复位的一幕。
“就是呀,再高级的机器也要人去把控,手术中,还得老主任慧眼多把关呀!”主治大夫见状为曹青“帮腔”。
老主任边活动着手腕,向曹青演示,边说:“曹大夫,我曾是你的患者。现在我们角色转换,不过你放心,你岳母的病历我们已经讨论过了,现在我也这么回答你:如果病人是我的家人,对家人怎么做我就会怎么做!”老主任语气坚定。
曹青眼睛有些湿润,他握着老人这双他曾非常熟悉的手,良久。很多话,彼此也都没有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