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70年山西篆刻创作评述

2020-12-28李亚杰山西书法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古玺印社篆刻家

◆李亚杰(山西书法院)

清末民国之后,上海、杭州、北京为印坛重镇,辐射全国,或传承古典,或张扬个性,形成风格多元、交相辉映的格局。回眸1949年至今近70年的山西篆刻历程,山西篆刻的发展生态与创作进程与全国篆刻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但又呈现出自身的地域性特征。

一、山西篆刻发展的历史因素

“民国时期,山西出现过一批书法大家,但因与外界交流过少,使他们在全国几乎没有影响。”①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改观。建国后,山西继北京上海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之后,1959年就成立了“山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筹备小组”,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书法社团组织。1962年,山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并举办了山西省首届书法篆刻展览。1977年、1979年先后举办了山西省第二、三届书法篆刻展览。1981年,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宣告成立,这在全国省级书协中是成立较早的一个。之后,1987年、1995年、2007年、2010年、2016年先后召开了六次全省书代会。到目前为止,山西书协已举办了十届山西省书法篆刻展览和四届书学研讨会。

此外,1984年山西省文化厅成立的山西省金石书道研究所,集金石、书法、篆刻、创作研究、展览、学术交流为一体,2013年更名山西书法院,举办了1-18届山西省书法临摹展、“晋书风流”书法双年展等一系列主题性、学术性展览,举办了“翰墨薪传”大型书法培训,积极推动山西书法篆刻的发展。

2007年,山西省专业的篆刻团体晋阳印社成立,聘请著名篆刻家王镛、石开、陈国斌等为印社顾问,阴凤华为社长。自成立以来晋阳印社以研究印学、繁荣创作、举办展览、促进艺术交流,兼及书画为宗旨,已成功举办三届山西省“晋阳杯”篆刻艺术大展,在各地市开办了20余次篆刻培训班。印社社刊《印象》杂志已经出版了三十余期。除晋阳印社外,还有双塔印社、天龙印社、太山印社、河东印社、尧都印社、阳曲印社等十余家专业篆刻团体。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优秀的艺术家势必是在各种艺术组织、在许许多多普通艺术工作者的群体协作中产生的。“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为伟大”②,建国以来的70年间,涌现出山西当代书法篆刻史的重要人物:董寿平、卫俊秀、李长路、郭伯英、姚奠中、王绍尊、张颔、徐文达、林鹏等。也可以说,当代山西书法篆刻事业的发展,正是在这些前辈大家的引领下,省书协和省书法院、晋阳印社等大批书法篆刻团体为山西书法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共同促进了山西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二、当代山西篆刻创作现状

山西篆刻创作70多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书法篆刻家。老一辈有郭伯英、姚奠中等出生于建国前的作者为代表,他们当中既有学者也有书法家,虽不以篆刻名世,但其篆刻艺术对后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批篆刻家,他们是凭借在全国展览入展、获奖成名的,现已成为我省篆刻界的中坚力量。代表作者有阴凤华、王志刚、安多民等。三是篆刻领域年轻的一代,他们受到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眼界开阔,有思想,有才能,并在近年的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入展、获奖,现已在书坛崭露头角。

释文: 风物长宜放眼量作者:姚奠中

老一辈山西书法篆刻家,多出生于民国年间,他们大都接受过传统的“私塾”教育和新式的“学堂”教育,即具有旧学根基,又深受“新学”影响。这使他们的书法篆刻,蕴藏着五四新文化和传统文化交融的印记。“可以说,二十世纪的书法大家们都是那个时代培育的产物,因为文化是连续的。”③此外,这一时代的书法家还饱受战乱之苦,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有部分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打击。然而,这却使他们在书法篆刻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和人生的归宿。这一代人的人品学养、独特经历,使得他们的艺术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气质,一派古风古韵。他们不仅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对山西书法篆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当代山西书法篆刻艺术的先导。

郭伯英先生深通经史,博学守正,以篆书、篆刻名家。其篆书远溯邓石如、吴大澂,近参常赞春、赵铁山,书风整肃紧结、稳健挺拔。他以自己的篆书风格刻印,是对邓石如“印从书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方劲取胜、风神流动、富有书法笔意的印风。先生篆刻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展,可见其水平与影响。姚奠中先生为“晋阳三老”之首,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诗书画印兼擅,其篆刻字法取精用宏,合理变通,运刀不激不厉,气自从容,章法精思巧构,既无局促险怪之态,又无剑拔弩张之势,是典型的文人篆刻,端庄典雅、中正平和。王绍尊先生为齐白石嫡传弟子,把齐白石的单刀直入融化在自己手中,其线条能于挺拔之中见润泽,其篆刻风格多元,或古朴或清秀、或雅致或老拙,方寸之内,变化无穷。王绍尊先生曾为国内诸多名流政要治印,也是我省以篆刻闻名的前辈篆刻家。张颔先生为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先生篆刻既能刻散朗奇崛的古玺印,又能刻沉雄浑穆的汉官印,还能刻精工的圆朱文。其篆刻用字包罗万象,铜器铭文、简牍、钱币、玺印、帛书、石刻诸文字,信手拈来且能融合无间,一派金石书卷之气。柴建国先生评其:“张晗先生把自己高深的学识、修养和书法功力倾注笔下,使全幅作品在端谨雍穆中荡漾着灵动之气,老遒深邃中涵汇着酣永之趣。”④虽是评其书法,与篆刻亦然。徐文达先生与林鹏先生均以大草名世,他们篆刻也十分耀眼且气质相近。二人都以齐白石开蒙,徐先生其一生刻印四万余方,林先生有《蒙斋印话》巨著问世,二人运刀娴熟,进退无碍,如入无人之境,然细察起止转折处,又有含蓄婉转的耐人寻味。如果说徐先生的篆刻面貌雄浑正大、朴茂简约,那林先生便是大刀阔斧,不计工拙。有意味的是,二人同擅草书边款,放眼三晋,无出其右者。水既生先生刻苦自学,篆刻享誉山晋。其篆刻以古玺印风最为专擅。先生所作之印,无论朱白皆做上紧下松、下边框大量留白的处理,以使全印整体具有升腾之势,成浑然天成之感,极具秦汉金石之韵味。邓明阁先生的篆刻,出秦入汉,追溯甲骨古籀、殷周古玺,下承明清及近现代诸大家,又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把岩画、雕刻、剪纸、皮影、泥塑、刺绣等烩于一炉,装饰趣味极浓,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此外还有高寿田、刘永德、袁旭临、宋树德、李元茂、李庶民、崔绍伦、刘鸿滨等先生均擅篆刻,各具风貌。

释文: 河东林泉收藏书画子孙永宝作者:张颔

释文: 大聱龙跳作者:林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批篆刻家,在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举办的展览中成名,现在已经成为山西印坛的中坚力量,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安多民先生以肖形印而闻名印坛。其肖形印遍取秦汉之岩画、画像石、瓦当、铜器纹、陶纹等等中的人物、珍禽异兽、植物等被其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新颖独特,热情奔放,有民间拙朴气象。沈晓英与阴凤华皆为山西印坛不可多得的女性篆刻名家。沈晓英兼印、书、理论著述为一身,尤以古玺与细朱文最见心性,以秀润、典雅之风为尚,无媚俗之态,个性含而不露,是坚守传统的功力型书法篆刻家。阴凤华的篆刻取法汉之将军印并借鉴当代名家,以苍涩、稚拙之印风著称于当代印坛。其篆刻刀法丰富,冲、切、削、披、敲、磨应有尽有,极尽“雕凿化”,表现了苍茫浑古的意境,极具现代意识。阴凤华同时兼擅书法、绘画,是一位修养全面的篆刻家。王志刚先生篆刻最突出的是其刀法,他的刀法解脱了烂铜印的束缚,求以刀刻石的自然爽朗的线条质感,用刀表现出笔势的节奏感,他的篆刻率意天真,拙朴生辣,颇具个人风貌。刘刚先生的篆刻是从明清流派印入手,倾心浙派蒋山堂与黄小松,后由浙派入汉印。其篆刻静穆典雅,别饶逸致,具中正冲和之美。张星亮的古玺印式创作一方面表现出古玺印的基础,另一方面从字法到章法都注入了装饰性的变化,以一种较为成熟的风格显现出来,给人新颖感。此外还有张广凯、孙海清、赵宝琴、耿锡长等亦潜心篆刻。

释文: 大德唯庸作者:阴凤华

山西年轻的一代篆刻作者,他们或是高校书法篆刻专业毕业,经过高校系统的专业学习,具备了书法篆刻创作的理论与技法基础;或是师从当代篆刻名家,对当代篆刻的创作理路与手法了然于胸,频频在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入展、获奖。这个群体对山西当代书法篆刻的影响会逐渐扩大,并将会成为山西当代书法篆刻发展的主力军。杨建忠篆刻用功于满白文、玉印与圆朱文,并受王福庵、陈巨来、方介堪诸家影响而又别开新面,在精工印风精益求精,营造出一种清健灵动、干净高洁的意趣。孔祥宇的写意性古玺创作以三晋小玺为基,多为小印,运刀松动,章法处理吸收了当代印风的某些成分,字古势新,频频获奖。值得一提的是孔祥宇是山西唯一以篆刻入展中国书法兰亭奖的作者。胡俊峰的古玺印强调线质与作印法,线条苍厚凝重,印面锈迹斑斑,整体营造出古意盎然的气氛,像是刚出土的文物一般。邓克明是山西中青年写意印风的代表,他的篆刻变形夸张极大,视觉冲击力强,刀法上率意直接,不拖泥带水。此外,还有一些青年篆刻作者也不时在展览上闪现。

三、对当前山西篆刻创作的反思与建设

虽然有上述的篆刻家、篆刻作者努力支撑着山西篆刻的局面,有的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但是平心而论,山西的篆刻落后于全国水平是不争的事实。以权威的篆刻社团西泠印社而言,山西的社员除了辞世的张颔先生,目前只有特邀入社的90多岁高龄的林鹏先生一位。中国书法兰亭奖只有1人入展;在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中,只有第六届、第十届、第十二届榜上有名皆入展1人;在全国专项篆刻展中,第六届三等奖1名,提名奖1名,入展5人,第七届入展4人,第八届篆入展4人。这个水平无疑处在全国的中下游位置。篆刻人才相对困乏,山西篆刻艺术的氛围一直没有形成。为改变此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建设着手。

第一,立足本土,系统挖掘、研究三晋古玺资源,打造山西印风

三晋古玺是战国古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晋玺印“文字笔画细劲,布局精巧,一望即知。”⑤在当代印坛,篆刻的取法触及到历代各个层面,但是对三晋古玺的创作空间拓展还有待深入。比如精工类三晋小古玺的放大创作,研究者寥寥无几。其次三晋古玺除了精工一类风格,还有相当一部分带有很强的写意性,在充满秩序感的空间中笔势多变,字与字或倚侧或挪让或张扬或黏连,所以写意性三晋古玺需要深入研究。还有三晋文字的墨迹留存“侯马盟书”其篆法特点“边旁随意增损”“义不相干,滥为音假”“部位游移,繁简杂侧”“随意美化,信笔涂点”⑥能对篆刻创作产生巨大价值无疑。当今山西是赵、魏、韩三晋的主要活动区域,山西篆刻家有着得天独厚的篆刻资源,也有整理、创作、研究三晋古玺的责任担当。如此,不仅能与当代篆刻的同质化拉开距离,也能形成以三晋古玺为基篆刻创作的流派,凸显出山西印风。

第二,山西应重视高校篆刻教育

山西作为较早开设高等书法教育的省份之一,目前有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大同大学、忻州师范学院、晋中学院开设了本科书法专业教育,其中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还招收书法方向研究生。在全国来看,我省的书法专业设置均在前列。但是就篆刻教学而言,明显薄弱。一些高校没有从事专业篆刻研究的老师,篆刻课程往往由书法老师兼任,授课隔靴搔痒,效果不佳。有的高校篆刻课程的设置量很少,完全被边缘化。鉴于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引进从事篆刻研究与创作的教授、硕导,充实师资力量,开设篆刻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端篆刻人才。在本科生教学中,可以引进、外聘专业篆刻名家授课,形成篆刻学习氛围,促成良性循环。此外,要求在本科生的毕业创作中必须有两件篆刻作品(一件临摹,一件创作)并且篆刻作品与毕业创作成绩挂钩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学生对篆刻的重视,也提升了篆刻创作的水平。

第三,建立完善的篆刻研究与创作机制

晋阳印社在山西篆刻界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其集篆刻研究、展览、培训于一体,团结了广大印人,为山西篆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一家印社的力量毕竟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办展的频率、培训的规模、社刊出版等等。鉴于此,可以整合书协与印社联动,举办规模相当的山西省篆刻专项展;联合山西书法院等书法创作研究机构举办篆刻高级研修班、研讨会;整合山西省博物馆、图书馆、出版社、美术馆的资源,定期举办篆刻公益讲堂,出版高质量的社刊,举办各类篆刻个展、联展、主题篆刻展等,发挥山西的篆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潜力。其次,在落实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的同时,为有篆刻兴趣的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实现书法篆刻传统的有效继承,为山西篆刻储备青年人才资源。

余论

山西历史文化悠久,金石书法遗存体量大、种类多,这为书法篆刻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根基。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经过一代一代书法篆刻家的传承,使得山西的文化艺术都散发着雄强豪迈的气质,三晋古玺如是,傅山大草亦如是。所以,如何在保留山西书法篆刻历史厚重感的同时结合新时代,推陈出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当代山西印风,应该是当下山西篆刻家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坚信,随着山西篆刻研究与创作组织、机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篆刻家群体的积极进取,山西篆刻的发展一定未来可期。

注释:

①杨吉平,《山西书法四十年》,《书法》2006年06期,第31-34页。

②丹纳,《艺术哲学》 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6页。

③姚国瑾,《山西百年书法综述》《山西百年书画名家作品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④柴建国,《山西书法通鉴》,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62页。

⑤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170页。

⑥张颔,《侯马盟书丛考续》,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古文字研究》,第1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8—99页。

猜你喜欢

古玺印社篆刻家
分析晚清时期的古玺式创作
——以吴昌硕、黄牧甫为例
金石为谊
——北大校友书画协会·亭林印社篆刻交流展
战国秦汉玺印封泥文字零释
如何学习古玺印
南方印社印结同道,方寸藏菁
陈巨来印学思想举要
李澍周
李澍周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